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不應跳槽“的理念其實是針對一個已經在職場有經驗的、有一定社會和工作經驗的人來講的。應屆畢業生,一張白紙,在企業中的工作專業能力沒有、做人做事的能力沒有,如果把畢業後三五年最重要的黃金時間只用在了一家企業,會失去很多鍛鍊、嘗試甚至是發展的機會。所以,當情況允許自己也有良好的規劃時,應屆畢業生是可以經常跳槽的。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工具/原料

要正確分析跳槽的概念

熟悉“如何做職業規劃”

方法/步驟

應屆畢業生首先應該進行職業規劃:選擇什麼樣的行業、職業?三五年之內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規劃分幾個階段完成?每個階段分別計劃用多少時間?不同階段的目標又是什麼?如何實現?是否需要家人、朋友的幫助還是完全獨立去面對?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第一階段:進行了職業規劃之後,就可以分幾步進行實施了。通俗的講:應“先生存、再發展”,所以畢業後找的第一份工作 :是先實現有工作,讓自己進入一個工作狀態,逐步適應脫離學校、脫離家人的自主生存。當然,有些直接由學校進行了統一安排的情況也是一樣,也同樣應努力去適應和學習社會中、企業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已經經歷了實習,則可以忽略不計)。這一階段因為你是適應性的,不會有太明顯的專業提升,企業也知道你的起點較低,所以,也不可能給你較大空間發展,所以,到了一定的火候,可以準備跳槽。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第二階段:找一個與自己專業儘可能相符的職業。千萬不要太過看重工資待遇福利方面的要求,而是要看這個企業是否值得你去鍛鍊,是否是一個好的平臺,是否能夠學到對你今後成長有幫助的東西。因為你在這一階段可以不在乎收入的高低,但必須在乎是否能夠提升專業技能及做人的本領。說的不好聽一點,哪怕前期你不要工資,也是對的,你儘管不計回報的拼命幹,像牛一樣幹,像狗一樣忠誠,少說多做,目的只有一個:把技術練好。因為當你有了能力、有了專業技術後,你不要工資企業也會給你發,而且還會給你不會比別人差的工資。所以,應屆畢業生要看清楚自己在前幾年最需要的是什麼,這很重要!這一階段,是你學習專業技能並且儘可能到熟練的程度。而一般企業對這樣的人才,都是“培養”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希望你感恩,也就是就算你已經比較專業了,企業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基本不太會有空間。所以,如果你還想繼續挑戰自己的能力及發展的空間,此時可以跳槽,去選擇更有難度和高度的平臺。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第三階段:在經歷了相對專業的經驗之後,最終找的具有挑戰性的平臺,要改變思維模式:既要有歸零的心態,一切從零開始,包括做人和做事。為了你的規劃能夠實現,要讓周圍的人都支持你,至少不反對你,要讓領導、老闆認可你,肯定你。所以,你不僅要低調做人,辛苦再辛苦的做事,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時機合適時,爭取申請職位和工資的晉級,如果可能還要爭取晉升到管理崗位。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經歷以上三個階段,雖然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但經歷這幾次跳槽後,不管是專業技能上還是在工作中的做人理念來講,一定是收穫很大,並且可以真正走入職場。總的來講,滿5年以上的不同企業、特別是規模型企業的鍛鍊後,就基本能夠在職場憑自己的能力生存了,當然,這僅僅是職業生涯的開始。當你已經有了專業的技能後,則應再次轉變理念:今後儘可能不要再跳槽了!因為一個專業的人、已經有能力實現專業價值的人,在找對一個企業後,應該認真、努力的為這個企業服務,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以實現雙贏。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總結:跳槽的好壞,關鍵不是“人品”,而是職業規劃。因為首先是你有一個實際的職業規劃,明確了幾個階段和對應所需要的大概的時間。為了更好的發展,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合適的跳槽,對應屆畢業生來講其實是一件有價值的事,雖然說不能太為自己著想,退一步說:又有多少企業能夠真心為應屆畢業生的前途考慮?應屆畢業生只有通過跳槽才能釋放自己,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當專業和為人都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找一個好的平臺,穩穩當當的做事和生活了。

職場實戰經驗分享:[5]應屆生可以經常跳槽

注意事項

跳自己的槽,讓別人說去:如果你確實不愧疚,坦蕩蕩對的起企業,就放開點跳吧!

跳自己的槽,不要帶別人跳:跳槽是自己規劃的事,不要為了衝動、氣憤等其它的事情而慫恿其他人跳槽,這是極其可恥的事!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如果一個企業是真心而不是利用性質在培養你的,你也應該湧泉相報。一個專業的人,應該是職業化的人,應該是有職業道德的人,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切記!

跳槽只適合應屆畢業生,並不是讓你永遠都跳槽,都會註定很失敗。

專業, 企業, 應屆生, 實戰經驗,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