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舊名桂山,位於桂林市區東北部,濱臨灕江。疊彩山與城中的獨秀峰、灕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為城內的遊覽勝地。疊彩山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橫亙市區,景色優美,又易於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
疊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遊覽了疊彩山之後,寫了篇《疊彩山記》,記中說:“按圖經,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疊彩山山石如錦綵綢緞,層層相疊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煥創建的疊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橫斷的崖壁,若“彩翠相間”的錦緞。這裡是攝影“疊彩”的最佳角度。
1 景點簡介
木龍古塔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疊彩山東麓。建於唐代。圓形喇嘛式。高4.34米。塔基由三層鼓石疊成,鼓壁刻有仰覆蓮花紋。塔身為寶瓶式,四面有龕。東西龕內刻佛像,南北龕內刻菩薩,均結瑜跏坐於蓮瓣須彌座上。塔頸有十二層相輪,上覆六角傘形蓋,冠以葫蘆形寶頂。傘形蓋六角均有孔,原懸掛銅鈴鐵馬,現無存。此塔獨具一格,對研究我國古塔建築具有重要價值。
江山會景處在市區疊彩山疊彩亭旁。摩崖,高233釐米,寬77釐米,楷書,字43釐米,年、月名款字13釐米。據明嘉靖18年田汝成《遊廣西諸山徵》所載,這裡的疊彩亭明代為“聚景亭”,“江山會景處”當是為該處風景點題而作。“江山會景處”是羽卿留在疊彩山的第三件作品,字形端莊嚴、健勁有力。
風洞: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對穿,中間狹小,僅通一人,形成前後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全長20米,最寬9.2米,最高5米。總面積約140平方米。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所處地勢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駕橋嶺與海洋山之間的“峽道”,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少,風不斷補充。隨著季節變換,來風有清、和、暖、冷之別,因終年“風迎更風送”,人們往往把這裡稱作“清涼世界”。
2 住宿推薦
漢庭快捷酒店(桂林濱江路店)位於桂林市核心商務區——市中心江景地區,座落於風景秀麗的灕江河畔,出門便是桂林市著名的伏波山,鬧中取靜。周邊交通方便、餐飲購物與娛樂設施齊全。酒店與微笑堂、市中心步行街。
地址:桂林市濱江路伏和巷1號
周邊景點:伏波山(651米)灕江民俗風情園(972米)象山公園(2050米)七星公園(2070米)灕江(3466米)
參考距離:距疊彩山直線距離約702米
桂林伏波山大酒店是一座中外合作經營的三星級酒店,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灕江之畔,毗鄰伏波山公園,位於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下榻這裡將會令您的工作、觀光及購物感到特別便利,殷切周到的金鑰匙服務會給您留下美好印象。
地址:桂林市秀峰區濱江路121號
周邊景點:伏波山(613米)灕江民俗風情園(970米)象山公園(1996米)七星公園(2016米)灕江(3411米)參考距離:距疊彩山直線距離約730米
3 推薦美食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
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幹,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滷牛膀、牛肝等,加滷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