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適合老人和父母用的手機?

Tags: 老人, 父母,

老人手機設計之音頻篇

當蘋果iphone上市有人不惜賣腎換機,徹夜排隊高架購買;小米、榮耀、魅族新機上市,最早拿到新機的粉絲髮燒友們興奮不已時,有一群人卻被遺忘了,這就是我們的爸媽。他們的手機還停留在只有簡單的電話短信和拍照功能的百元手機時代,有些甚至是隻要幾十元的山寨機。爸媽需要一款能夠兼顧通訊、娛樂和關愛健康的手機!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他們也想要與時俱進。當我們隨時隨地拍個照片用微信、QQ等分享給我們的好朋友時,我們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圈子要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我們閒暇時光拿著手機看新聞泡論壇時,我們的爸媽也想要能隨時關心他們所關注的東西;當我們拿出大屏幕的時尚手機在朋友面前炫耀時,我們的爸媽也想要一款漂亮的手機能讓自己在朋友面前有面子……可是,現在市面上最火的手機,對我們的爸媽來說,都是望梅止渴。因為我們的爸媽大都是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年代過來的人,現在的高科技手機很多對他們來說,用起來太過複雜,要麼不敢用,要麼不小心設置錯誤,手機變磚頭,那些便利的功能對他們來說只能是望洋興嘆!

含辛茹苦將我們培養成人的爸媽們,在科技迅猛發展的年代他們的需求被逐漸遺忘,其實被遺忘的不僅僅是手機,更是背後的親情,誰來關注這個被遺忘的群體?

好的老人手機產品設計之初,就應該圍繞著千萬個爸媽使用時的不便和難點展開,要從外觀、手握的舒適程度、每種器件的選型,再到每一步的操作,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以追求做一部給爸媽的完美手機。

方法/步驟

音頻部分

聽力出問題會影響老人與社會的交流,且老年耳聾不可逆轉。

我們諮詢了北京協和醫院的耳科的一些教授,他們指出:聽力減退,從高頻音區開始。老年性耳聾首先表現為對高頻聲音敏感度降低,常先不到一些如“吱吱”等頻率比較高的聲音,隨後逐漸聽話不便,特別對低聲的言語,需用手掌擋在耳後傾聽。

“人類聽力分三個音頻區:高頻區、語言頻率(正常聲音頻率區)、低頻區等,從高到低順序失聰”。高頻區容易出故障與老年性耳聾的病理變化有關,“老年性耳聾的主要病變部門在耳蝸,而耳蝸為高頻聲音的感受區,因而高頻聽力先減退,再慢慢過度到低頻區。”高頻區域聽力受損不影響與他人交流,所以一般到中後期即到言語頻率出現問題才會被發覺。

老年性耳聾者常有聽覺重振現象,即聽到別人大聲說話,或是聽見比較高調的聲音,都覺得很吵。“高聲會使患者病變的耳蝸受到共鳴,患者就會感覺耳部振動特別厲害,因而覺得不舒服。”

據悉,老年性耳聾還表現為語言分辨率與純音聽力不成比例,即能聽見聲音,但無法分辨別人到底在說什麼,年齡越大此種現象越明顯,“這在醫學上,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其實主要因為耳聾的老年人與他人交談變少,聽覺系統使用率降低,所謂用進則廢退,久而久之,老年人的聽覺理解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我們認為設計因考慮以下方面

1、 音頻設計

我們在設計音頻選擇上需要重點關注6KHz-16KHz的水平,要比正常的音頻收窄很多,低於6KHz會使人疲勞,如同催眠曲一般,高於16KHz高頻老人基本上感覺不到,因為這部分音頻最先失聰,因而在ThimFone手機設計中,音頻頻率編輯碼必須放在這個範圍之類。

2、 音量設計

我們需要考慮聽力下降之後老人對聲音音量大小的設計,手機的音量主要是電話通信類業務的應用,接聽電話等行為,第二是外放應用,手機接聽捅設計中一般為+18dB音量,外放音量+70dB左右,但老人聽力下降會需要對音量進行彌補,需要進行+8到+15dB音量補充,並距離成為反比關係,因而,應考慮增加8dB和20dB音量富裕。

3、 音質設計

老人由於聽力下降,對聲音的音質系統感受度會下降,因而在音質方面中音部分敏感度最高,高音部分會下降,手機在設計時採用K類定製功放,支持高音外放,將音質部分的高音部分增強,減弱低音部分,使得爸媽在比較愉悅環境下進行通信和娛樂。考慮到老人在音樂、視頻等方面的需求,要滿足電視、音箱等高品質音頻的外放,滿足其娛樂廣場舞、家庭影院和電視視頻通話等需求。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