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抽動症是多發於兒童期的運動性或發聲性肌肉痙攣,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刻板的動作,例如頻繁地眨眼、做怪臉、搖頭、聳肩、做出咳嗽聲、清嗓聲等。現在多主張把病程在1個月到1年者稱為暫時性抽動障礙;病程在1年以上的稱為慢性抽動障礙,在慢性抽動障礙中,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應不同時出現。該病發病率約為1%~7%,有報告達4%~23%者,多見於學齡前及學齡早期兒童,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3~4:1。一般可短時間內自愈或經治療而愈,頑固者可延數年,甚至延續到成人。
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1.體質因素 某些神經精神類型的兒童易發生本病,比如神經質、膽怯、多動、情緒不穩定、對人對事敏感及有固執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頭痛、腹痛及便祕、遺尿等,因此推測兒童抽動症與兒童本身的體質因素有關。
2.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誘發本病,例如對學習要求過度、責備過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視或環境中某些緊張氣氛等,這些因素均可使小兒產生矛盾心理,抽動行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衝突的外在表現。另外,過分限制兒童的活動也可成為本病的誘因。
3.習慣及模仿 兒童開始的抽動表現可能是由於條件性的逃避反應,比如眼中有異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動症狀,日久形成了習慣。
4.其他 某些突發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腦部的輕微損傷也可成為誘因之一。有人認為該症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一過性不良習慣。
注意事項
婚前檢查,避免近親結婚,配偶的選擇,要儘量注意有無癲癇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適齡結婚,勿早婚,早孕,也勿過於晚婚,晚孕,避免嬰兒先天不足。
為了避免產傷,減少腦損傷的可能,應儘量自然順產,因為臨床中發現,多動症患兒中剖腹產者比例較高。孕婦應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寧,謹避寒暑,預防疾病,慎用藥物。
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度過童年,切勿盲目望子成龍,剝奪孩子歡樂的童年,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創傷。
注意合理營養。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防止疾病的發生。
儘量避免讓孩子玩含鉛的漆錯玩具,尤其不能將這類玩具含在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