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攻城戰報?

實地考察:幕府2的攻城戰
何謂城?
西方的文化意識告訴我們,城堡,是由貴族為其築造的高大居所,是作為封建權威基石而造的軍事基地,是拒敵門外之的有力屏障。
在戰國時代的日本的城堡,認同於以上三原則中的前兩者。且慢,汝若可誘敵深入,周旋城內而殲之,則何故拒之門外耶?(信玄公亂入,開講...人は城、人は石垣、人は堀。情けは味方、仇は敵なり...)
這種戰爭的藝術,就是《全面戰爭之幕府將軍2》一心要再現的目標。 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幕府將軍2 全面戰爭》),絕對不是排版問題,這是為了建立具有連貫性的系列品牌,世嘉最近宣佈CA的這部史詩級系列戰略遊戲將以“全面戰爭”為主標題,而非後置。真心希望他們把之前作品標題都這樣整理一下,這樣在全球的Steam作品欄上可以顯得更整齊一點。

步驟/方法

全日本最精良的槍兵部隊。(赤備?多半是了)
好了把話題轉回戰場。 我最近進行的第一場《將軍2》的攻城讓我吃盡苦頭,短兵相接之際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千萬不能像前作那樣看待城池的意義了。 籠城固然是一種可取的策略,但不應一味死守拒敵門外,有時籠城反成資敵破城之下策。巧妙使用城池中的地形與構造,方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果。
我們那城牆低矮佔地寬廣的城池分三丸。三丸佔地極廣,相比於歐洲的設計而言,這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座城堡的樣子。城池如同一組巨大的臺階陣列,其中既有可以大到跑馬的空間,也有關節處區區臥牛之地。若敵軍勢大,守城之道應為分批次自櫓門中放入少量敵軍,或故意網開一面,空留意某處牆不防以引誘小部敵軍入城殲之,如此方為上策。 屆時,縱有千軍萬馬也難逃覆滅一途。

《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攻城戰報

假裝前面是一處無主之地。
千萬不能這樣玩......
首戰之初,我視圖去防守城池的每一面,將弓侍與足輕拉長薄薄的部署在三丸的牆後(聯想《中世紀2》大家都知道,把部隊放到城牆上是什麼效果吧),若戰況吃緊,情急下敵軍攻破三丸則全軍退入二丸防守(標準的中2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將軍備馬鎮守本丸指揮,保護其萬無一失。

《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攻城戰報

玩塞爾達傳說的fans出來混都是危險的士兵。(哪門子的理論???)
一開始,計算機虛張聲勢,調遣弓手上前,護衛短兵部隊全力攀爬石垣。我感到壓力很大,重新調兵遣將以應來勢。
意料之外的是,城東的霧靄中突然出現敵方的一股行軍部隊,一支由短兵和騎馬武士構成的勁旅,霎時守軍恐慌! 倉促間,我將所有的防禦部隊移防至東線以應敵襲, 結果足輕武士攪成一團,弓手怎麼擠不過人群,更別說陣列到城牆後,就在我使出吃奶的力氣微操這團自作孽混亂時,軍師一語寒徹我心:
“主公,本陣危急!”
鏡頭平移過去,才知中了AI調虎離山之計,本陣已成敵之魚肉!方才東線混亂無暇西顧,敵勢竟趁虛而入,攀越西線三丸、二丸之石垣。此時,我軍大將已陷敵足輕重圍之中。
“無法可想了,值此最後之戰,眾人且快意為之!”(真田幸村語,大阪夏之陣亂入)。 將星隕落,士卒哀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攻城戰報

那些士卒的背旗都是人家老媽給一針一線縫的
我甚至覺得有點對不起AI,它贏得都沒什麼值得留念的,想裝模作樣的給我吹吹簫,說些“敵將之城防,實在精彩,乃將才也”之類的話都為難。對它而言,我連菜鳥都不配.... (巨大的心靈創傷啊,留下陰影了....)
第二局打得順多了。 血的教訓使我洞察了敵人聲東擊西的伎倆,我傳令三軍,於側翼故作幾處空城,嚴令:不動如山(信玄公二次亂入)!這次我可沒有上AI的套。我軍引其士卒來攀城牆(提示留空的幾段,這裡讓我想起了拿破崙的要塞),待其入城一時火箭齊發,眾軍士四下高呼殺敵,懾敵肝膽,繼聚而殲之,作車旋之陣輪番出擊(毗沙衛門,謙信公亂入...)
最終,敵軍只剩零星的數隊弓手,幾支騎馬武士還在城下徘徊不去,望城興嘆。此戰我軍,一門一櫓未曾落入敵手。 幹嗎,想用蹄子踢我啊? 爬得上來再說啊~ (得勢了就得意洋洋...剛才那個惆悵啊...)

《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攻城戰報

新AI冷酷而無情。
突然意識到,這要是和別人聯機對戰的話,那真就是修羅地獄啊。 《將軍2》的戰場AI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會樂於去了解他們怎麼樣設計這樣出色的戰場指揮來。但這種層次的伎倆,還不夠讓高手們感到棋逢敵手的去結結實實的幹上幾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幕府將軍2》的多人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您別走遠了,其中諸多好處,且聽下回分解。

《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攻城戰報

幕府將軍, 戰報, 全面戰爭,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