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心理心理學和三級技能考試知識點總結(全)?

心理諮詢產生的六個充分心要學術條件:高爾頓用測量的方法對心理活動個別差異的研究和自收聯想方法的建立1882年;卡特爾發表心理測驗與測量的論文1890年;韋特默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辦兒童行為矯正診所1896年(1907年在解決兒童行為問題方面,創辦了專業刑物);比內西蒙為幫助弱智兒童編制智力測量1904年;大衛為防止學生的行為出問題,進行行為指導1908年;作為諮詢心理學產生的前提學術條件,1908年帕森斯促進了。更多分享加球,二流斯爾,衣領起舞,一二

1896年美國誕生了歷史上第一本臨床心理學。1953年美國正式規定了培訓標準,及倫理基準委員會公佈了APA倫理綱領。1954年創辦了諮詢心理學雜誌。1955年正式頒發執照。

20世紀30年代,丁瓚進入北就協和醫院從事心理學工作。1937年與丁祖一起翻譯出版弗狄布魯克的青年期心理學一書1948年現版。

1986年,北京市朝陽醫院建立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諮詢中心。2008年中國第一部工具書中國心理諮詢大典正式出版。其具有以下特徵:心理諮詢已經開始職業化;心理諮詢的需求與諮詢力量存在差距。也可在勤&思找到張老師諮詢。

2001年8月頒佈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

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概念:是運用心理學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具體內涵:求與幫的關係;解除的問題是心理問題;解除的問題是心理問題引發的行為問題;不幫助解決任何生活中的問題。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否得到科學有效的解決依據求助者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最大的恢復;諮詢師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最大的維護。

人對現實事件的反應:感性反應;理性反應;悟性反應。

現實是已經發生的事情 ,這些事情不是求助者願意不願意接受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學會接受現實。

心理諮詢應該讓求助者:意識到將合理的思想和慾望付諸行動;發展新的有效行為;把握建立合理模式的最佳電動機,才能幫助人們構建合理的行為模式 。

諮詢師應有的思維方式:唯物主義觀點;普遍聯繫觀點(唯物主義理論觀[整體的觀念。 歷史、現在、將來相聯繫,心理和生理相聯繫]心理諮詢的觀點[心身一體的觀點。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觀點。整體性的觀點]);限制性的觀點(諮詢師的職責限制[心理諮詢師的職責是有限的。心理諮詢師的職責,受心理諮詢任務的限制。諮詢關係的限制]時間上的限制;感情限制;諮詢目標限制)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中立性態度。

心理諮詢師應有的心理素質:品格、自我平衡能力(排除的負面信息、諮詢中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經常處於心理衝突狀態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勝任心理諮詢工作的)善於容納他人;強烈的責任心;要有自知之明。

許又新心理健康三標準:是醫學模式,即體驗標準、操作標準、發展標準。

郭念鋒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週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

正常與異常的區:常識性區分;非標準化區分;標準化區

心理諮詢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運用心理學技術和方法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心理矯治是心理諮詢師對求助者各類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喬治的過程。他是一種心理模式。二者相同點是都為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為問題。不同點是一個在操作上不太規範不太標準化的;另一個是規範化標準化的。二是一個是協助解決,即協商和幫助過程中解決問題;另一個是矯治即帶有強制性的矯正和按治療方法進行調治。

心理諮詢的作務是認識自己的內外世界;糾正不合理的慾望和錯誤觀點;學會面對現實和應對現實;增強求助者的自知之明;構建合理的行為模式

心理建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係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不健康心理活動是一種處於動態失衡的心理過程。

郭念鋒三原則:主觀與客觀世界的統一原則;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原則;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鑑別一般心理問題標準是其一郭念鋒三原則;其二,症狀、心理測驗、自知力、求醫行為

貝克認知曲解的類型(認知模型)非黑即白的絕對性思考;任意推斷;選擇性概括;過度引申;過度誇大和過分縮小;個人化;選擇性消極注視; 情緒推理;應該傾向;亂貼標籤。

一般心理問題症狀:心理方面(精神狀態):如內心衝突,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軀體方面(生理功能)疲憊感食慾下降等。社會原因(功能)如工作效率下降等。

診斷依據:根據郭病與非病三原則,根據求助者知情意是否協調,是否有自知力,是否主動求醫,是否有妄想、幻想等精神症狀,排除精神病。支持本診斷。根據對照症狀標準,從嚴重程度,反應強度,是否泛糹,有無影響邏輯思維,有無迴避,對社會功能影響嚴重度,病程長短,診斷出結論。

出現症狀原因(出現上述問題原因或狀態進行整理)生物學原因(沒有,寫未見異常 )社會會學原因(生活事件)心理學原因(認知問題)

一般心理問題是在近期發生的,內容尚未泛化,反應強度不太強烈的情緒問題,人格沒有明顯異常,常能找到相應的原因,思維合乎邏輯。與精神病相鑑別:根據郭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求助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動求醫,常常出玩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等。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鑑別:是否經歷較強烈的現實性刺激,內心的衝突是否屬於道德性質,心身及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是否存在著器質性的病變基礎。與神經症相鑑別,CCMD-3中神經症的描述性定義是一組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鬱、恐懼、強迫、疑病症狀,有明顯心理衝突,精神痛苦,自知力良好,精神活動能力降低,症狀持續至少三個月以上。

嚴重心理問題診斷程序:分析求助者是否經歷過較強烈的現實性的刺激;分析其內心衝突是否屬於道德性質或現實意義,是否有求治的願望;分析其的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響是否有泛化;分析其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的病變作基礎;綜合以上分析、排查,與神經衰弱、神經病或其精神病鑑別。

心理諮詢:是一個廣義的要概念,他包含有心理治療這一項。就是在職業理念指導下,從實施諮詢方案到效果評估的這樣一個過程。

諮詢方案:我們要做一項工作總得有一項計劃,心理諮詢這個計劃叫諮詢方案。方案裡面詳細的有目標是什麼,我們用什麼樣的心理學的方法或技術幫助求助者實理目標。實施諮詢方案也包含三個方面:即一是調動起求助者的積極性;二是對求助者進行啟發引導支持和鼓勵;三是克服阻礙諮詢進行的因素,一般是多話、沉默、依賴、移情和阻抗。

心理諮詢過程:制訂完方案之後,要去實施這個諮詢方案。通過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來幫助求助者實現諮詢目標。這個過程就是實施方案和效果評估的問題。這個就是諮詢過程。

心理諮詢方案的一般程度:資料的蒐集[蒐集資料的途徑:攝入性會談(攝入性會談;鑑別性會談;治療性會談;諮詢性會談;應急性或危機性會談)。觀察與記錄;實驗室與記錄;心理測量、問卷調查。]

;資料的整理[一般資料;成長史資料;臨床資料];資料的分析與評估;診斷與鑑別診斷。

蒐集各資料可以分為三類:求助者個體方面的(生物特性的、心理與行為的以及自我意識及其表現的)情況;有關求助者的環境條件(人事關係 、工作環境、生活的物質條件);他人對她的評價(對她的一般印旬、對治療情況的評價等)。

對臨床資料的歸類、解釋與驗證:鑑別資料可靠性;(就事論事;尋找關係;進行跡象分析)影響資料可靠性的因素(過分隨意交談;諮詢師的早期印象;資料收集本身的難度;對初期印象和後來新資料之間的矛盾)

資料的分析:排序(按出現時間,將所有資料排序)篩選(按可能的因果關係,將那些與症狀無關的資料剔除)比較(將所有症狀按時間排序,再按因果關係確定主症狀和派生症狀)將與症狀有關的資料進行分析,找出造成問題的主因和誘因。

綜合性評估:將主訴,臨床直接、間接所獲資料(含心理測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將主因、誘因與臨床症狀的因果關係進行解釋,確定心理問題的收來、性質、嚴重程度,確定其在症狀分類學中的位置。

診斷與鑑別診斷:一是心理診斷(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形成診斷)二是鑑別診斷(症狀定性,即按症狀的表現確定其性質 。症狀區分,即將已經定性的症狀和在現象上與其相近、性質相類似的其他症狀作細緻的區分,並作出明確判斷。確定鑑別診斷的關鍵性症狀和特徵,如有無自知力。按現行的症狀診斷標準,進行鑑別診斷)三是效果評估。

心理諮詢對於資料綜合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將主訴、臨床直接表現、心理測評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將主因、誘因與臨床症狀的因果關係進行解釋,確定其在症狀分類中的位置。心理諮詢中搜集資料的主要途徑包括:攝入性會談觀察與記錄;實驗室與記錄;心理測量、問卷調查。諮詢方案的制訂並不直接包括將主訴、臨床和心理測評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等內容。心理諮詢中所需資料的主要內容包括:目前生活、學習、工作的狀況,心理衝突的性質及強烈程度和家族健康史。關於心理諮詢對於資料的分析過程,就是按出現時間將所有資料排序,將與症狀有關的資料 進行分析,找出造成問題的主因和誘因。建立諮詢的目標: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問題;判斷求助者心理問題的類型和問題程度;選擇優先解決的問題;向求助者說明有效諮詢目標的基本要素;諮詢師對諮詢目標應有的觀念;諮詢師對諮詢目標的正確觀點。

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關資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問題:

1、收集資料中的七個問題:who他是誰;what發生了什麼事;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where在哪裡發生的;why為什麼會發生;which與哪些人相關;how事情是如何演變的。

2、與求助者會談時的四個因素:年齡特徵;性格特徵;問題特徵;文化特徵。3、深入會談時的四個思路:明確求助者想要解決的問題;進一步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通過對求助者言行的反應,澄清求助者的真實想法;深入探討求助者問題的深層原因。

向求助者說明說明有效諮詢目標的基本要素:一個有效的諮詢目標,應該具有七個要素,即具體、可行、積極、雙方可以接受、屬於心理學性質、可以評估、多層次統一。

諮詢師對諮詢目標應有的觀念:諮詢師應持完全中立的態度 ,不應帶有任何自己的價值觀念 ;應該給求助者灌輸、傳授一些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把求助者的快樂、滿足作為諮詢目標;把求助者能否適應環境作為諮詢目標。

不同心理諮詢流派的目標:人本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精神分析學派;完形學派;理髮情緒學派;交互分析學派;現實治療學派。

諮詢階段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第一階段(初期)診斷階段(目的是使求助者獲得了尊重與安慰,有了希望,澄清了原來模糊不清的問題);第二階段(初期)諮詢階段(諮詢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其不適應的認知、情緒或行為。選擇適當的諮詢技巧和干預技術或探尋潛意識) ;第三階段(後期)鞏固階段;第四階段評估階段(自我評估、他人評估、心理測驗的前後對比和心理諮詢師的評估)。

諮詢方案制訂的方針:諮詢目標(七要素);雙方各自的特定責任、權利與義務;諮詢的次數與時間安排;諮詢的具體方法、過和和原理;諮詢的效果及評價手段;諮詢的費用。

求助者的責任(向諮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雙商定的作用)。權利(有權利瞭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的執業資格;有權利瞭解諮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有權利提轉介或終止諮詢;對諮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義務(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諮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諮詢師)。

諮詢師的責任(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說明保密例外)。權利(有權利瞭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諮詢)。義務(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遵守諮詢機構的有關規定;遵守和執行高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個體心一諮詢關第的建立:尊重、熱情、真誠、共情和積極關注。

尊重:意味著把求助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與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對待。C。羅傑斯提出了著名的“無條件尊重”的觀點。

尊重的內涵:完整接納;一視同仁;以禮待人;信任對方;保密原則;以真誠為基礎。

表達真誠需要注意五個問題:真誠不等於說實話;不是自我發洩;應實事求是;應掌握適度;真誠地向求助者作重點提示。

共情的三大含義:共情是指體驗別人內世界的能力。包括三個含義:藉助求助才的言行,體驗求助者的情感、思維;藉助於諮詢師,更好地理解求助者存在心理障礙的實質;通過形成共情心理效應,取得對方積極的反饋。

共情的重要性:諮詢師能設身處理地理解求助者,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材料;求助者會感到自己衩諮詢師理解、悅納,從而會感到愉快、滿足,對這諮詢雙方的關係會有積極的影響;促進了求助者的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多的自我瞭解和諮詢雙方更深入的交流;對於那些迫切需求獲得理解、關懷和情感傾訴的求助者而言,有更明顯的諮詢效果。

缺乏共情容易使諮詢過程出現障礙:求助者感到失望;覺得受到傷害;影響求助者自我探索;影響諮詢師對求助者的反應。

正確理解和使用共情:諮詢師應走出自己的參照框架而進入求助者的參照框架;必要時要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因人而異表達共情;善於使用軀體語言表達共情;善於把握角色表達共情;考慮求助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表達共情。

使用積極關注的注意點:避免盲目樂觀的關注;反對過分積極的關注;立足實事求是的關注。

實施事實方案的程序:調動求助者的積極性;啟發、引導、支持和鼓勵;克服阻礙諮詢的因素。

阻抗:本質上是某一個人對於心理諮詢過程中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阻抗的形式:講話程度上的阻抗;講話內容上的阻抗(理論交談、情緒宣洩、談論小事、抻假問題);講話方式上的阻抗(順從、控制話題、最終暴露、心理外歸因、健忘)諮詢關係上的阻抗。

阻抗產生的原因:一是因為成長必然帶來某種痛苦;二是因為行為的失調是機能性的;三是求助者可能帶有某種反抗心理諮詢的動機。

成長中阻力主要產生:開始建立新的行為的問題;結束或消除舊行為的問題。

阻力的產生:阻力的產生源竽推敲的行為填補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從中獲益;阻力的產生源於求助者企圖以失調的行為來掩蓋更深一層的心理矛盾和衝突。

應對阻抗的要點:通過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解除求助者的戒備心理;正確地進行心理診斷和分析;以誠懇幫助求助者正確地對待阻抗。

沉默現象的類型:懷疑型;茫然型;情緒型;思考型;內各型;反抗型。

移情:指求助者把對父母、情人或是對過去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情感、態度和屬性轉移到了諮詢師身上,並相應地對諮詢師做出情緒上的反應過程。

移情的類型:負移情;正移情。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論中十分重要,認為移情再現了求助者以前尤其是兒童時期生活的某種情感,這種情感長期被壓抑著而無處釋放,甚至成了一個“情結”。求助者把諮詢師當作以往生活環境中和他有重要關係的人,把曾經給予這些人的感情(無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置換給了諮詢師,借諮詢師宣洩了積壓的心理能量,從而有助於心理平衡。出現移情是心理諮詢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透過移情,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對方,並運用移情來宣洩對方的情緒,引導對方領悟。

移情的表現形式:直接和間接

移情與依賴區別:移情中多有依賴,但兩者又有明顯的區別。依賴主要是一種信任,而移情卻是一種好感;信賴是尋求現實的幫助,而移情是彌補過去的感情;信賴者多在遇到困難時來尋求幫助,而者則時時想見到諮詢師;信賴者尋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尋求感情依靠;信賴者的對象是現實的目標,而移情者是尋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賴者對諮詢師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濃。

適宜求肋者的條件:智力正常、年齡適宜、內容合適、人格正常、動機正常、信任度高、行動自覺和匹配性好等。

心理諮詢的療效可視為諮詢師、求助者與諮詢技術與方法三者的函數,他們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療效。

心理諮詢的技術和方法:參與性技術和影響性技術

參與性技術(八種參與性技術與方法):是諮詢師反映求者的,是以求助者為主,由諮詢師來進一步明確後,反饋給求助者,以得求助者的認可。

傾聽、開放式詢問與封閉式詢問;鼓勵和重複技術;內容反應(釋義);情感反應;具體化;參與性概述;非言語行為的理解與把握。

傾聽的五個要點:接納、積極地聽、認真地聽、關注地聽和適當參與。

不適當地運用諮詢技巧:詢問過多;概述過多;不適當的情感反應。

1認知心理學觀點與行為主義心理學觀點不同,後者認為外部刺激進入大腦以後的內部加工過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認知心理學則認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過程才是最重要。

2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認識和盾法,包括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單多選)

3關於認知活動的整個流程,是受制於中間環節經過以往經驗和人格結構的折射,認知可激活情緒系統和運動系統。(單選)

4創立人本主義理論諮詢的人堅信,只要想念了這種人生哲學,就能解脫自身的一切苦悶,無限的“潛能”便可迸發出來,推動求助直逼“自我實現同”的頂巔,獲得“自我高峰體驗。”(多選)

5人的三種基本屬性,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前提、社會屬性為內容的精神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形式的社會屬性。(單多選)

6人性心理學認為,生物屬性、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屬於人的三種基本屬性。而生物屬性體現為生物體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屬於人性心理學關於人的基本屬性的內涵。三種基本屬性缺一不可,而無需附加其他內容。7在心理學中提出“人性”概念,只是從心理學角度回答“人性是什麼”。不回答“人性怎麼樣”和“人性怎麼辦”。(單選)

8人性心理學認為,嚴重程序不同的心理問題,就其內在原因來說,是人性的某種屬性出現了問題,或各種屬性之間的關係扶去了平衡。這種失衡,導致了不同性質的人性偏離、扭曲和異化。(單多選)

9觸及人性中各類失衡狀態,使他們重新恢復相對平衡的狀態,是人性心理學關於諮詢和治療的基本原則。(單選)

10、認知行為療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個人自我敘述的重組將帶來行為上的相應改變這一假設之上的。(單多選)

11、合理情緒療法,又可譯作“理性情緒療法”。(單選)

12埃利斯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和方法。(單選)

13合理情緒療法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 以幫助他解除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多選)

14合理情緒療法理論強調情緒的來源是他的想法和觀念,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改變這些因素來改變情緒。(多選)

15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單多選 )

16事情本身無好壞,但當人們賦予自己的偏好、慾望和評價時,便有可能產生各種無謂的煩惱和困擾。(單多選)

17如果某個人有正解的觀念,他就可能正常地生活。(單選)

18錯誤的思想以及與現實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他產生情緒困擾,出現了心理上的正常但心理上的不健康。(單多選)

19只有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不合理觀念,並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緒問題,以合理的信念來創造生活,並以此來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多選)

20埃利斯受到了古希臘思想的啟發,尤其是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埃皮克提圖的影響。(單選)

21心理諮詢的中心是思維和行為的改變,而不是情感的表達。(單選)

22A-B-C理論是REBT的核心理論。是埃利期關於非理性思維導致情緒障礙和神經症的主要理論。其主要觀點是強調情緒或不良行為並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於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多選)

23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的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多選)

24辯論的過程包括三個部分:發現、辯論和進行區分。(多選)

25諮詢師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多種技術,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非理性觀念,並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除。(多選)

26諮詢同上要應用各種方法與技術,以修正、改變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為中心進行工作,這是整個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內容(單選)

27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當屬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單選)

28行為主義心理學把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多選)

29華生建立了刺激-反應模式。(單選)

30托爾曼提出中間變量的概念。(單選)

31斯金納認為,人的現行行為,大部分都是先前行為的後果,而這種後果對先前行為來說,恰恰起到激勵作用。這就是強化的作用。

32新行為主義另一個傑出代表是班杜拉,他強調學習過程中,人自身的能動作用,強調人與社會相互作用。提出 了新的“社會學習理論”,又稱“模仿學習理論。”(單多選)

33班杜拉學習理論,對行為問題的諮詢與治療的原則是:行為反應過剩時,消退這些反應;行為反應不足時,增加和強化此類行為。(多選)

34陽性療法是個體既然可以通過社會學習形成那些不良或不行為,也可能過社會學習獲得這些行為,反之亦然。(單選)

35斯金納是一位傑出的行為主義代表者,他可稱得上是行為療法之父。主要強調環境對行為的作用。他承認情感和思維的存在,但否認他們對行為的決定作用。(多選)

36行為療法又稱諮詢與治療。代表人物沃爾普。其定義為,使用通過實驗而確立的有關學習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適應的行為習慣和過程,即行為療法。(多選)

37行為諮詢與治療學家認為適應不良性行為是通過學習工條件反射形成的習慣,因此可按相反的過程進行諮詢與治療。

38行為療法是運用心理行為療法把諮詢與治療的著眼點放在可觀察的外在行為或可以具體描述的心理狀態上。

39行為療法主要包括以下八種:澆灌療法(衝擊療法)、厭惡療法、模仿療法、放鬆療法、思維阻斷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和陽性強化法。(多選)

40行為療法可以通過四個主領域來理解: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社會學習理論;認知行為療法。(多選)

41認知行為療法連同社會學習理論一起代表了當今行為療法的主流。(多選)

42沃爾普將行為治療定義為:行為治療是使用實驗確立的行為學習原則和方式,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的過程。在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其目標只能是不良行為本身,不應假設也不能探索在這些不良行為背後是否存在更深層的東西。(多選)

43行為治療,在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後,精心分析、評估的對象不是行為背後的東西,而是可觀察。可量化的“關鍵行為”,又叫做“靶行為”。(選擇、簡答)

44行為療法的諮詢與治療步驟:靶行為發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靶行為量化與標定;矯正目標的制訂;制訂增加積極行為,減少消極行為的干預,實施監測調整計劃;諮詢結束以及對行為復發的處理。

45行為療法的特徵:一諮詢雙方共同制訂諮詢目標;二諮詢師的作用與角色。1行為療法傾向的諮詢師是一個積極和直接的角色.(1)確定求助者的問題(2)形成諮詢目標與計劃(3)應用策略以促進行變化的泛化和保持(4)評價效果(5)實施接下來的評價。2諮詢師扮演求助者的榜樣。三求助者在諮詢與治療過程角色。1明確的可操作化的諮詢程度 2目標制訂的尺度達到維持求求助者的適應性行為的出現3提供了求助者可供自我評價的參照架構四諮詢師和求助者之間的關係。

46心理測驗及理由1、MMPI探詢病理人格特徵以及做精神病的鑑別。2、EPQ用來了解其人格特徵。3、SCL-90瞭解其對自身症狀的評估及程度。4、SAS用來了解其焦慮情緒及程度。5、SDS瞭解其抑鬱情緒及程度。

47陽性強化法的操作步驟是明確治療靶目標,監控靶行為,設計新的行為,實施強化。(多選)

48陽性強化法的實際操作中,靶目標設置得過大,將難以操作,設定的目標應就好可以客觀測量與分析。(單選)球,二流四兒。已領起舞一兒。

49陽性強化法是建立在操作條件作用原理上。(單選)

50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這種方法就叫做陽性強化法。(多)

51陽性強化法,適用於兒童孤獨症、瘴症、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性精神分裂症等。(多)

52蒐集資料;是否做過心理測驗、家庭資料,家庭中重要事件與原因,家庭現狀與過去比較等;以往解決問題行為模式 ;社會交往情況;內心世界重要特點,(青春期來臨時心理衝突。幼年時有無挫折)(地震後軀體症狀情況。社會支持幫助與作用。地震前後人際交往情況。現在經濟情況。既往諮詢史。現在生情況。今後打算)以及能夠證明心理問題所未列出的資料來蒐集

53心理諮詢方案主要內容:1雙方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共同商定;2雙方協商後方案可調整。3心理諮詢主要內容:1]諮詢目標;2]雙方特定的權利責任及義務;3]諮詢次數與時間安排;4]諮詢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5]諮詢效果及評估手段;6]諮詢費用;7]其他問題及有關說明。

54針對求助者心理問題,諮詢師如何把握共情技術:1諮詢師將走出自己參照框架,走入求助者框架;2諮詢師時刻必須驗證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達共情要因人而易;4要善於使用軀體語言;5善於把握角色;6考慮求助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

55面質技術的注意事項:面質,又稱質疑、對質、對峙、對抗、正視現實等,是指諮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我們在諮詢中應注意以下事項(矛盾)1言行不一致;2理想與現實不一致;3前言後語不一致;4諮訪意見不一致。

56面質技術的目的:1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等深入瞭解。2激勵(該)求助者解除防衛、掩飾心量,面對現實,並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動。3促進(該)求助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一。4促進(該)求助者明確自己的資源,並善加利用。5給(該)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面質的榜樣,將來有能力對他人或自己做面質。

57使用面質技術時應注意:1要有事實依據;2時機合適與否;3避免個人發洩;4避免無情攻擊;5要有良好諮詢關係為基礎;6可用嘗試性的面質。

58進行攝入性談話應注意:態度必須保持中立;2提問中避免失誤;3在攝入性談話中,除提問和引導性語言之外,不能講任何題外話;4不能用指責、批判性語言阻止或轉移該求助者的談話內容;5在攝入性談話後不應給出絕對性結論。球,二流斯爾,衣領起舞一二

59攝入性(諮詢中)避免提問方式是:1避免提問“為什麼”的問題;2避免多重選擇性問題;3避免多重問題;4避免修飾性反問5避免責備性問題;6避免解釋性問題。

60進行諮詢時如何確定談話的內容和範圍:1該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2心理諮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察的到的疑點3心理諮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進行談話4上級心理諮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談話目標5談話目標中若有一個以上內容,應分別處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