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黃金時期?

孩子在6歲以前學到的東西及發展的能力,幾乎都是在做打地基的工作。而地基常是看不到的,也沒辦法拿來展現,但當你需要蓋大樓時,或是碰到地基不堪建築物進行擴展或擴建時,你才會體會到一個又深又廣的地基是多麼重要。

人生的黃金時期

工具/原料

現在開的幼兒園裡出現了許多“小大人”。

這些小大人才不過兩三歲,但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老氣橫秋。這完全是拜當時“零歲教育”的風潮所賜,很多父母在“愛的教育”感召下,變得十分注重嬰幼兒的教育,只是他們大多隻著重在語文及智育上的培養,造就了一群口吻成熟、引經據典的小孩。

很多父母在“愛的教育”感召下,變得十分注重嬰幼兒的教育,只是他們大多隻著重在語文及智育上的培養,造就了一群口吻成熟、引經據典的小孩。

其中有一個很聰明的兩歲半小女孩,她的父母都是大專院校的老師,典型的高級知識分子。在第一次見面時,可愛的小女孩就揹著手,說出“門可羅雀”的成語。當場好幾個大人下子都還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大家為之驚豔,“哇!這麼小就會講這麼難的成語!好厲害!”

方法/步驟

美中不足的是,雖然她這麼聰明,但平衡感卻很差,常常走走路就會摔跤。而且,已經兩歲半了,她還不會下樓梯;碰到樓梯,先坐下來,用屁股一階一階往下挪。南於她動不動就摔跤,肢體平衡能力很弱,狀況百出,所以她不喜歡參加戶外的活動,對玩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別的小朋友也不喜歡和她玩,因此造成她的社會互動差,情緒常常受挫,變得不太愛上學。這個孩子的成長出現非常不平衡的狀態,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和加強,她會愈來愈不願意出門,甚至可能躲到書堆裡面,而這種失衡的狀態並非我們所樂見。

人生的黃金時期

她的父母很是苦惱,“我的小孩那麼聰明,那麼乖,為什麼其他小朋友不喜歡和她玩?”我心裡忍不住想,事情往往是父母的無心之過啊!

他們小時候一定沒有讓她好好“爬”個夠,她的肌肉協調和體能才會出問題。現代社會中,一般居住空間狹小,很難讓幼兒暢快地爬,如果父母愛乾淨怕髒亂,小孩子爬行的機會就更少了。但其實爬行比走路更難,因為爬行前進要運動四肢,肌肉與四肢的協調性很高,不僅小肌肉和大腦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刺激與鍛鍊,而且還可以培養平衡和調整的能力。有智能障礙的孩子,一般也都爬不好。

人生的黃金時期

而我的孩子,從小就讓他們爬個夠,不急著讓他們學走路,學步車或各種學步工具一律不用,儘量讓他們爬。因此,女兒和兒子的體能和平衡感從小就非常好,這造就了他們後來的溜冰專長。

我在前面提到,一般人到了五六歲時,腦子的重量及體積已經和成年人差不多了。因此,在6歲以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問裡,父母或教育者除了必須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讓主宰智能的神經元細胞長大,以及讓它由樹狀突起、神經軸突和神經纖維等構成的網絡活潑、強壯外,還必須提供全面的“文化刺激”,以鍛鍊孩子的智能,盡其可能地學習,累積圖式,作為以後發展能力的地基。

人生的黃金時期

我喜歡用地基工程來形容孩子的成長與學習。當我們在看一棟高樓時,看不到地基的部分,但我們能夠想像,一棟穩固的大樓,地基一定又深又穩。蓋一棟大樓,如果忽略地基的重要性,只怕勉強蓋好了,也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大樓外觀的設計都可以用金錢來堆積、粉飾和建構,但不論如何豪華、氣派,看不見的地基才是大樓最重要的根本。

人生的黃金時期

地基的質量,決定了日後大樓是否能高聳人云。然而,6歲以前為學前打基礎的工作,其工作與成效常常是隱而不見的,很多父母或照顧小孩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而不作為,使這個幼教的黃金時機白白流失,錯過了孩子心智發展的重要階段。現在的教育方式是拼命地想為我們的孩子建構大廈(恢宏的遠景),試問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有夠深夠廣的地基,經得起如此重負?

在錯綜複雜的先天氣質下,每個孩子都呈現各自的特點,但每個案例都不同,要如何才能使小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呢?當然,最理想的模式就是由父母仔細觀察後,損有餘而補不足,儘量將各種特質朝向中間拉近距離,或者發揮孩子的所長。

在兒童後天能力的培養上,父母倒是可以仔細審視、注意孩子在下列五大項目中的表現與發展,作為努力的方向,視情況給予適度的文化刺激,或者提供養分,並且培養足以讓優秀的孩子成才的創造力、持續力、專心度與思考能力。

人生的黃金時期

注意事項

跟孩子多交流,給孩子增加親和力,多和孩子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

在兒童後天能力的培養上,父母倒是可以仔細審視、注意孩子在下列五大項目中的表現與發展,作為努力的方向,視情況給予適度的文化刺激,或者提供養分,並且培養足以讓優秀的孩子成才的創造力、持續力、專心度與思考能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