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鑑定所要具備的學識?

與書畫鑑定有關的學識是很多的,德風堂在這裡只列舉比較密切的幾方面

方法/步驟

  1、歷史知識。

  古代的昇華習慣、器用服飾等等,自是歷史知識,但還不止於此。鑑定者除了要看見作品的意識價值外,也要看到它的歷史價值。例如司馬光的《通鑑稿》,書法並不佳,但從歷史文物的角度來看卻十分珍貴。又如明人手札,存世件數以萬計,它們除了可供研究當時的書法藝術外,還不知蘊藏著多少歷史材料。缺乏歷史知識,既無法對這些東西作出恰當的估價,也不可能根據歷史材料來判斷它的真偽。

  2、文學知識。

  鑑定書畫需要有文學知識。古代書畫家往往同是文學家。如果我們讀過染的集子,熟悉他遺蹟他同時代的詩文,對他們的思想、感情、風格就能有更全面的然認識。遇到這一家的書畫時,對他的瞭解就不僅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給我們的知識,而含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這對鑑定也是有幫助的。

  還有,前人寫字常錄古人的詩文,畫幅也常題古人的詩句,或標明寫某某人詩意。明人寫唐詩,宋詩固然常見,如果宋人、元人寫了明人的詩便露了馬腳。作偽者有時將詩文的作者弄錯,張冠李戴。

  3、藝術欣賞和對操作方法的瞭解。

  書畫的鑑定真偽固然不等於對某一書畫家和他的作品作全面的藝術評價,但也決不等於說書畫鑑定者不需要具備藝術欣賞能力。前代書畫流傳,世代傳人珍重愛護,原因雖不止一端,但作品的藝術價值,往往是首先被人考慮到的。一般地說來,歷史的評價,總是公允的。如果一個鑑定工作者,毫無藝術欣賞能力,那麼他對作品真偽的判斷也不能算是全面。歷來對於畫真假與好壞的關係有這樣兩句話:“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壞。”但這畢竟是例外而不是一般,前人的作品畢竟是真而好的多,假而紅的少。有不少真偽的判斷是考慮了俗話的藝術價值才作出決定的。無論代表作,還是一般作品,或是較差的作品,這種高下的品評也是要靠藝術欣賞能力來分類評級的。因此,經常注意個人的藝術修養,提高欣賞水平,是一個鑑定工作者應當不斷努力以求的。鑑定書畫時,要求“澄必定慮”,不可“粗心照應”,專心致志地看,不要心神不定,觀書法,先看用筆結體,“精神照應”,再看“人為天巧真率造作”。還要考證古今跋序相傳來歷,辨別收藏印識,紙色絹素。看名畫要懂名畫之神韻,妙手之作:“人物顧盼語言;花果印風帶露飛禽走獸逼真;山水林泉,清問幽曠;屋廬深邃,橋棹往來;石老而潤,水淡而明;山勢崔嵬,泉流麗落;雲煙出沒,野徑迂迴;鬆偃龍蛇,竹藏風雨;山腳入水澄清,水源來歷分曉。”而“人物如屍似塑;花果類瓶總所插;飛鳥走獸但取皮毛,山水林泉佈置迫塞,樓閣模糊錯雜,橋約強作斷形,境無夷險,路無出入。石止一面,樹少四枝。或高大不稱,或遠近不分,或翁淡失宜。點染無法,或山腳浮水面、水源無來歷。”凡此種種皆為畫病,定是俗筆,不列名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