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窩栽培法 11~12月,將砍短至18釐米左右長的闊葉樹枝(如桑樹、果樹等)或80釐米長闊葉樹椴木、蜜環菌栽培種、天麻種同時伴栽(俗稱“三下窩”)。在椴木砍口處塞上一塊蜜環
三下窩栽培法 11~12月,將砍短至18釐米左右長的闊葉樹枝(如桑樹、果樹等)或80釐米長闊葉樹椴木、蜜環菌栽培種、天麻種同時伴栽(俗稱“三下窩”)。在椴木砍口處塞上一塊蜜環菌種,並將天麻種尾部緊靠蜜環菌種。冬季,天麻處於低溫休眠狀態,而蜜環菌在6℃即可緩慢地生長,並逐漸寄生到闊葉樹枝內,從中吸取營養;3月份,氣溫回升至10℃以上,天麻開始萌發生長時,已有很多長好的蜜環菌網附其上,供給其充足營養。實踐證明,這種栽培方法,簡單易學,省工省力,效果不錯,每平方米天麻產量可達5~12千克。比較適合於初學栽天麻及利用桑枝栽天麻的農戶,值得大力推廣。下面以磚池為例,具體介紹“三下窩栽培法”,若開溝栽天麻,方法相同,但可省去紅磚,降低生產成本。①每平方米天麻池用料:紅磚110塊、乾淨的林間腐殖質土或中等粗粒度的沙0.2立方米,新鮮闊葉樹(慄樹、冬瓜樹、果樹等)木棒30千克。直徑5~10釐米粗的木棒,鋸為80釐米長,每隔15釐米在兩側面砍一個三角缺口(砍三角口比砍魚鱗口效果好);直徑10釐米以上的木棒,可鋸為20釐米長短棒,或者剖為兩半,效果更佳。先晾晒10~15天左右,殺死闊葉樹芽苞後,再用0.25%硝酸銨或尿素溶液浸泡24小時,瀝乾水備用;幹慄樹葉(或梨樹葉、當年新鮮稻草)3千克,勤澆水或浸泡24小時,瀝乾水備用;白麻0.5千克、蜜環菌種2袋(17×33釐米);還可將長效菌材(慄樹等)與速生菌材(桑枝)搭配使用,可以提高天麻的接菌率和產量。桑枝較細,不必砍口,可用鍘刀鍘成18釐米長使用。②磚池:內寬100公分、高40公分,長任意;各磚池間留50公分寬走路,澆水,並有利於透氣;若靠牆面布池栽天麻,雖可節省一部分磚,但因透氣性差,天麻產量很低,不宜採用!若磚池內寬80公分,則慄樹鋸為60公分長,桑樹條鍘為18公分長。③磚池底鋪2公分碎石或粗沙,5公分厚的沙,噴敵百蟲液,再撒2公分樹葉(或碎稻草),擺木棒或桑枝(間距15公分),噴磷酸二氫鉀液。先把每池(按平方米計算)所需白麻及蜜環菌平均分為兩份,上、下兩層各栽一份,且分佈均勻;擺放要點:蜜環菌種緊貼木棒缺口或桑條斷口,白麻尾部靠近蜜環菌塊,這樣接菌快,天麻成活率高、產量高;木棒兩頭要擺放蜜環菌種及天麻種;由於周邊生長空間大,透氣性好,天麻產量較高,所以擺放天麻種時,先重點擺在周邊,剩餘擺在中部,充分發揮邊際效應。④填充料可選用闊葉林中腐殖質土、混合料、山沙、紅壤土。混合料按3∶1體積比混合,即三份沙(中等粒度)兌一份碎包穀芯、豆杆、穀殼、粗糠、闊葉樹木屑、甘蔗渣等,這樣不僅保溼性、透氣性好,而且可增加蜜環菌的營養源。但絕不能使用發黴的包穀芯,否則會造成天麻池大面積的汙染。⑤第一層栽完蓋10釐米沙,噴敵百蟲液;撒2釐米慄葉,擺木棒或桑枝,再栽第二層;栽種完畢,蓋10~15釐米沙,噴敵百蟲液、澆透水,使沙自然沉降落實,不留空隙(但不可人為壓實);這樣不僅可以抑制各種好氣性雜菌的生長,而且保溼效果好,有利於蜜環菌的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