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觀念的建立?

  一、重視理財

  為了能有一個自由、自主和自在的人生,為了有一個絢麗多彩、幸福美滿的人生,理財,你準備好了嗎?

  20多歲的你剛邁出學校大門,在你的心裡有著遠大的理想和對今後生活的美好憧憬,在你的面前有著眾多的機遇和絢爛的生活,事業的起步需要積累你人生第一桶金,人生第一次置業-----買房,甚至是買車也要在此階段籌劃,雖然有壓力,但你無所謂,因為你擁有人生最寶貴的資本------年青就是本錢。

  30餘歲的你經過十年的打拚積累了一定社會經驗,事業開始快速發展。同時家庭的組建,小寶寶的誕生,房屋貸款的支出,更新住房和交通工具的需求使你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事業的發展和消費能力的增強進一步加大了對錢的需求。作為人生最精華的10年黃金成長期,確實很忙,雖然要面對這些問題但你認為開源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

  40多歲的你踏入“財富積累”期,人到中年,從前的投資、工作的晉升,事業上的成就為自己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進帳,但同時作為家庭支柱的你上有老下有小,事業邁上巔峰的同時,壓力也不斷加大。“真累啊!要是再幹幾年退休享受人生就好了。”也許忙了一天的你會蹦出這樣一個平時根本沒去考慮的問題。但退休時要有多少錢才能使自己生活有保障,讓自己過得既幸福而又有尊嚴呢?

  50餘歲的你已經面臨退休了,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現在的你最為富有。看著大半輩子積攢下來的錢有時不禁想,這麼多錢應該要幹些什麼吧?!可是鄰居張老先生股市的“悲慘損失”又困撓著你。股市有風險,現在又聽說國家在調控住房,房產投資有風險,究竟這些錢做什麼好呢?

  60歲的你退休了。雖然自己攢了一些錢,但物價一天比一天貴,年紀大了,從不上醫院的你偶爾也會上醫院了。收入減少了,但支出一點也沒少。本來計劃退休後要經常出去旅遊的,看樣子因為錢的原因只好減少或取消了。錢到用時方恨少,這時你才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在我們中間有很大一部分人曾經有上述的一些行為或想法,而最後結果就是“錢到用時方恨少”。你是否計算過在南昌生活的一戶小康之家(一套自己住的100餘平方米的南昌市內住宅,一輛十萬元以內的經濟型小汽車,一年一次國內旅遊)一年支出5.5萬元(現值)從20歲到75歲,按年通貨膨脹率3.5%計算,為了實現小康的生活我們需要多少錢呢?------900萬元!

  我們一生按工作30年計算,每年家庭收入為14萬元計算,一生能掙420萬元,與小康生活的標準相比,資金缺口:480萬元(900萬元-420萬元)僅僅依靠主動性收入去實現小康生活是很難的一件事情,480萬元的缺口就是要靠理財去實現。理財不是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你生活的必需品。

  二、形成健康的理財觀念,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理財是一個非常簡單,卻又非常難做好的事。就象健身,只有當健康的理財方式成為習慣的時候,它就會象每天早上起床一樣簡單。當一個健康的理財理念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形成的時候,理財才會變得非常簡單。所以正確認識理財,形成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是理財成功的關鍵所在。以下十種觀念是理財過程中常見的誤區和不足之處,在此,我們試做一些分析,希望對大家建立科學健康的理財觀念,安排好家庭理財有所助益。

  1、理財就是做好投資,讓自己的錢獲得最大收益

  理財和投資是密切相關的,投資是實現理財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對中國目前大部分還處於財富積累階段的家庭和個人來說,投資這種手段就顯得特別重要。但理財不完全等同於投資。

  投資只是理財中的一個部分。理財的目標是實現投資主體---人的生活目標和財務自由。投資的目標是實現投資客體---錢的保值或增值。

  投資的依據是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和把握。在投資的決策中主要考慮的內容是投資客體即投資本身,而很少考慮投資的主體:人的因素。而理財的依據不僅要考慮市場環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考慮理財的主體:人本身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個人的人生目標、財務需求、個人及家庭的基本情況、資產和負債、收入和支出等等。甚至還要考慮個人的性格特徵、風險偏好、投資特點、健康狀況等等。理財與投資的不同直接導致你的決策選擇。明白兩者的區別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你現在為了買房存有50萬,離交房款時間還差三個月,聽說現在股市行情很好,大盤一直在漲,因此準備將這筆錢進行股票投資。如果僅從投資收益的角度出發,用小的風險去獲取高的收益,將資金投入股市是個好的選擇。但如果從理財的角度考慮,那麼對這筆資金的處理是不合適的。從理財角度看,你必須要考慮:1、你的目標------三個月後購房是否是近期首要目標;2、投資偏好------你是屬於風險型還是保守型或中庸型;3、投資特點------是否對股市投資有豐富的經驗。經過分析你發現,為了購房你準備了十年,好不容易才選到一套自己滿意的商品房,對於風險雖然有一定的承受力,但也不是一位十分喜愛冒險的人,而股票的預期大漲也僅是從朋友那聽說的,想想你還會做出將50萬投入股市的選擇嗎?

  2、找個好工作,生活不用愁

  這是一個普遍的誤區。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要求就是要他們好好讀書,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其他的什麼都不要管。他們認為這樣孩子今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今後孩子們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而對孩子卻很少做哪怕是最基本的理財觀念和知識的灌輸和培養。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我們最常看到的是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和對孩子花費過度的奢侈和寬鬆。

  但我們看到的另一面卻是:我們目前每個人的財富水平或者生活狀態與我們的工資收入水平或者學歷並沒有正比例的關係。事實是,決定一個人的財務狀況好壞並不是他的智商,而是他的財商---也就是他的理財的水平。

  我們做過計算,現在一個家庭一輩子的花費需要至少500萬元以上,而想要過上小康水平更要高達900萬元以上。這麼多錢僅靠一份好工作顯然是不夠的,要獲得一份富足的人生必須要做好理財才行。

  3、缺少長期的理財視野

  王先生是售樓先生。前一段時間房產市場非常興旺,他的收入也很高。於是他有很多的計劃:要買車、要和太太去旅遊等等。但他對自己的退休資金卻從來也沒有考慮過,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也未做安排。因為他覺得這些都是太遙遠的事情了,完全不用現在操心。

  實際上王先生的這種心態在高收入人群中相當普遍。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由於王先生工作的性質決定其很難長期保持目前的收入水平。因此,當前理財的首要任務就是為未來的退休生活以及孩子的教育費用做好安排。其次是將目前的日常生活安排好,最後,才是量力安排買車和旅遊的計劃。

  一般來說,理財的觀點認為:最遙遠的退休後的生活是理財的第一要務、其次是家庭的保險安排和置業計劃以及孩子大學的教育費用、再其次是日常的基本生活安排和教育進修安排等,最後才是旅遊等非必要性開支。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長期的理財視野和細緻的統籌安排才能夠將人生理財的各個方面都做好安排,以實現一個完美富足的人生。

  4、對房地產投資的風險估計不足

  張先生當初為了投資獲利,購買了很多房產,手中幾乎沒有任何現金了。家庭資產中95%以上為房產。每月僅還貸款就需要20000元。為了維持每月現金流的平衡,他必須將部分房產出租才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花費。

  這雖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由於近年南昌的房地產市場漲幅較大,利率又低,所以很多人在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比重極大,而完全忽視了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實際上,這位張先生的情況就面臨諸多風險:既有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還有利率風險以及短期債務風險、收入風險和流動風險等。所以張先生雖然獲利較高,但其家庭資產的風險相當大。需要做適當的調整。

  其實房地產投資的風險是很大的。特別是利用了大量的貸款來買房。因為在你貸款的時候也將你投資的風險放大了許多倍。其實,在國際上,房產投資失敗是導致個人破產的重要原因。香港許多白領辛苦工作多年現在還是負資產也都是拜房產投資所賜,而日本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更是導致整個國家經濟的長期蕭條。所以,儘管在中國目前非常好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房產投資是很好也是重要的投資渠道,但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高風險永遠伴隨在房產投資的高收益的左右。

  5、試圖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勢,卻忽視對市場長期趨勢的把握

  張先生手上有大量閒置資金,苦於沒有合適的投資方向。在分析了他的各方面情況後,我們推薦一定比例的資金投資股票型基金。他不以為然。認為股票市場如此低迷,現在還能夠做嗎?從理財的觀點來看,我們推薦投資股票市場並不是基於對股市短期走勢的判斷,而是基於對中國股市長期趨勢走好的信心。事實上,市場低迷正是可以投資的好時候。

  推薦市場投資熱點,預測市場未來的走勢是各路投資專家樂此不疲的事情,也反映了這是投資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從理財的觀點來看,市場的短期走勢是很難預測的,同時,市場的長期趨勢又是較易把握的。所以一個比較簡單但是很有效的方法是:忽視市場的短期波動,緊緊把握住市場大的發展趨勢,順勢而為,收穫會比在市場中忙於捕捉機會的人要大的多。

  6、對養老考慮不夠

  對養老考慮不足是目前個人理財中非常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完全沒有意識到養老的問題,或者將養老的問題放在較為次要的地位,或者覺得養老是幾十年以後的事現在完全不用操心,或者對養老需要的資金量估計不足。

  理財的角度認為養老的問題是人生理財安排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應當是放在第一位安排的,而且要儘早做安排,同時要充分考慮到通貨膨脹對貨幣購買力的影響,考慮到長壽風險,醫療保證等等,安排好足夠的養老資金,有條件的還應該考慮經濟增長速度對個人財富地位的影響。

  7、對保險的認識不足

  趙小姐前幾年聽人說某保險公司的投資連接險收益很高,於是買了很多份。現在,該保險產品的投資賬戶由於證券市場的調整也出現了一些虧損,於是趙小姐就找到保險公司要求退保。當然這給趙小姐帶來很大損失。

  人們對保險的不正確認識有很多種,其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將保險單純當作一種投資的渠道來看待。保險有許多功能,比如:獲得保障、規避風險、體現關愛和責任、合理避稅、資產保全等等,當然也具有投資和儲蓄的功能。但投資和儲蓄的功能並不是保險的主要功能,只是一個附加的功能。如果僅從投資儲蓄的角度來考慮保險,它顯然並不如其他直接的投資和儲蓄的渠道來的更有效率。所以,我們強調,保險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財產品,但並不是非常好的投資渠道,特別不是一個短期的投資渠道,是隻適合於長期投資的。如果是要投資,特別是中短線的投資,選擇其他的方式會效率更高一些。

  8、缺乏對自己生活的關注

  去年,楊小姐準備到北京去工作,為了在北京安家只好將去年年初剛買的房子出售。本來這套房子的市場價比起購買價還漲了一些,但由於急著出手只好低價出售,扣除手續、稅等支出還虧損了一點。

  楊小姐在正確的市場時機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投資渠道,但結果卻出現了虧損。問題不在於投資本身,而是忽視了自身生活的計劃。實際上,從理財的角度來看,楊小姐打算去北京工作是早就有計劃的。在一、兩年內要改變生活地點的楊小姐顯然不適合投資房產,而且用於投資的資金在近期還有明確的用途,就更加不適合投資房地產了。

  這就是理財與投資的不同,理財與投資都是處理安排管理金錢的行為。他們的區別在於,投資只關注資金本身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等等問題。而理財關注的是人的生活本身,包括安排好目前的生活以及為未來的生活目標及夢想早做打算。很多人認為選對了投資產品就可以賺到錢,只要賺到錢了,生活自然就可以安排好了。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事實上,我們看到許多人,他們的家庭資產已經相當高了,淨資產已經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了。但是他們的生存狀態並不令人滿意。不僅物質的生活安排上與其擁有的資產水平遠不相符,在心態上也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關注的只是賺錢、賺更多的錢,而忽視了自身生活的目標和需求。這樣,當市場出現波動,賺錢變的不那麼容易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焦慮和不安的情緒。

  9、不是為自己理財

  為誰理財?這似乎不是問題。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很多人都不明白必須為自己理財的道理。

  比如我們最常聽到的理財問題是:請問,我有一筆錢,你看我該如何理財?或者是我在銀行有20萬存款,你看投資什麼好?說來說去都是關於錢的事,完全沒有考慮他們生活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們其實就是在為錢而理財。

  還有人在為別人理財。別人買房子了,別人買車子了,別人買基金了,所以自己也要買。有一個朋友,我們建議他買一些基金,他不聽。有一段時間基金賣的很火,他打電話來說:聽說大家都在買基金,我也買一些吧。

  還有很多人是在為孩子理財。有一對老夫妻,退休了,退休金每月有1000多塊,另外還有十幾萬積蓄。但兒子要結婚了,他們打算將終生的積蓄拿出一半給孩子結婚。當然孩子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但比起自己的養老安排來說,就在其次了。孩子已經成人,他應該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負責。

  中國有句話叫:養兒防老。但今後不行了。孩子今後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家庭負擔,一對年輕夫妻可能有四個甚至更多的老人要照顧,他就是想負擔也可能自顧不暇。

  所以,今後養老既不是單位、國家也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推而廣之,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狀態和財務狀況取決於自己,自己應當對自己的生存狀態負責。

  我們應該為自己理財。

  10、忽視時間與複利的力量

  經常聽到,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我現在沒錢不用考慮理財或是說現在還年青,理財以後再說吧。而事實是什麼呢?理財與有錢與否沒有直接的聯繫,而且理財越早開始越好,因為複利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以下兩個例子可以加強對時間與複利的理解:

  (1)通向千萬富翁之路:

  每月節省1785元,投資到月收益率為0.8%的投資市場上,堅持投資40年,實際投入856,800元,但我們將擁有:

  M40=m每月投資 譡(1 i)n -1] 鱥

  =1785譡(1 0.008)480 -1] ?.008

  =10,000,470.21元

  (2)一對雙胞兄弟的理財結果:

  A從22歲時開始每年存2000元,存到30歲後不再存錢,等到60歲再支取。

  B從28歲時開始存錢,每年存2000元,一直存到60歲再支取。

  在年利率為10%時:

  AB

  存款22-30歲,每年存入2000元28-60歲,每年存入2000元

  總共存入9年共存入18000元33年共存入66000元

  支取時間60歲時60歲時

  支取本息和473,907.44元444,503.09元

  相差A比B多29404.35元

  注:MA=2000譡(1 10%)9-1]?0%?1 10%)30=473907.44

  MB=2000譡(1 10%)33-1]?0%=444503.09

  瞭解複利魅力的同時,我們對通貨膨脹對金錢的腐蝕作用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年通貨膨脹率為4%時,100萬元錢如果你不理財,使其保值、增值,那麼經過18年的時間原來的100萬就僅僅只值不到現在的50萬元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