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常捏耳朵能減肥?

耳穴為什麼能治療肥胖症呢?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皮膚九竅、四肢百骸等部位,通過經絡與耳廓有密切聯繫,故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及“十二經脈、三 、 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之說,中醫全息醫學還認為,耳朵是一個完整的全息體,它像一個倒置的胎兒(見下圖),與全身五臟六腑、皮膚九竅、四肢百骸都有緊密的聯繫。 中醫認為通過按摩相關耳穴能夠起到宣暢經絡,疏通氣血,宣肺化濁、利溼降脂的作用,從而可以到達減肥的效果。現代醫學認為:按摩耳朵減肥的有效性既有生理 學因素又有心裡學因素。耳部的神經血管較豐富,特別是在耳甲腔的三角窩。剌激該處的神經有調整機體代謝平衡失調的作用。尤其是剌激迷走神經,可影響胰 島素值,抑制食慾以達到減肥的目的,心理學方面:認為這種剌激能使病人及時產生納呆感,因為病人可以隨意地拮抗多吃的意向,以打破促其飲食意向的習慣性反應,開始對減少飲食的信號建立一個新的條件反應。從心理學角度是支持控制體重的。如何通過刺激耳穴來達到減肥的效果呢?按照下面的步驟原理就能達到瘦身的目的。 捏飢點—可以控制飢餓

這是一個跟飢餓感有密切關係的穴位。當腸胃向控制食慾的下丘腦發出“餓”的信號時,人就會有進食的慾望,而按壓相應穴位能起到阻止信號傳遞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功效:有效抑制食慾,阻止飢餓信息的傳遞。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捏神門—可以避免壓力產生的食慾(張居士提示:神門穴也叫便祕點,有很好的清大便排毒素之效)

神門穴對緩解便祕非常有效的穴位。便祕是由於腸胃蠕動緩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祕點可以有效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毒素排出。

  位置:耳輪內側上方

  功效:促進腸胃運動,消除便祕。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 下

胃點—能夠減少控制腹部脂肪堆積

一個與消化有關的穴位。腹部脂肪堆積是由於脹氣或消化不良,對胃點施以壓力可使消化激素活躍起來,促進消化分解多餘食物。

  位置:約在耳朵中央

  功效:促進消化酶分泌,減少腹部脂肪。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 下。

內分泌點—能夠延長飽足感

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內分泌點穴位控制下丘腦中的食慾控制中心,減少飢餓激素的產生,增加產生飽足感的激素並加快代謝速度。

  位置:耳輪內側下方

  功效:增加飽足感,促進新陳代謝。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 下。

注意事項

這幾個穴位,飯前或有飢餓感時按摩效果更好

為了更精確定位,可以用棉籤棒代替手指按壓穴位

耳部皮膚較薄,按壓力度適中,不可過於用力。

身心放鬆,按摩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

有一神藥不花錢,常服年年似神仙有一種神藥,不僅美容養顏抗衰老,而且強身祛病又延年,這種神藥是什麼?聽完我的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今年中秋回老家,偶然碰見一位三十多年未曾謀面的的有一位中醫界的朋友,這個朋友許多年以來,基本上每天只睡4個小時左右,但是每天都很精力旺盛,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絲毫沒有半點疲倦的樣子,而且身體很健康,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神奇的養生效果,就得益於他常常服用的一種不用花錢的“神水”,其實這種“神水”每個身上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及都相信,這種神水是什麼呢?它就是“津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唾液”,嚴格的說“唾液”是不能等同“津液”的,因為“津液”是經過提煉的,就像鐵與鋼一樣。這位朋友就是天天“鼓漱吞津”才取得哪樣神奇的養生的效果。 其實“鼓漱吞津”養生法,自古以來就為擅於養生的大家所重,“華池常貯神來水,水似無源水不窮”,例如很注重養生的道家就有服玉液神水一法,也叫存津法,此法易簡而具神效,並有詩讚“此液非常液,金玉(此指金液玉液而言)共合成?靈根常灌溉,久服自長生。”為了讓網友們重視這個易簡而神效的方法,再把一些古書對該法的讚譽轉抄給網友:《黃庭經》雲:“口為玉池太和官,漱咽靈液災不幹。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審能修之登廣寒。”又云:“玉池清水灌靈根 (舌根也),審能修之可長存。”其訣有存思法、啄齒法、漱液法、咽津法。玉池又稱華池,神水又稱靈泉,服之得法,可免飢渴。《老君尹氏內解》曰:“唾者漱為醴泉,聚為玉漿,散為神水,降為甘露。”故修爍家多行漱華池醴泉,一口三咽之,直送入丹田,以溉髒潤身,滋流百脈,化養萬神,而得無量壽也。《養性書》曰:“凡人修養攝生之道,各有其法。大概勿要損精、耗氣、傷神。此三者,道家謂之全精、全氣、全神是也。每於雞鳴時,擁衾調息,叩齒聚神。良久,神氣既定,方行火候,搬運數十遍,便覺渾身和暢,血脈自然流通。當此時,華池水生、神氣滿谷,便當大漱嚥下,納入丹田,以補元陽。如搬運了,就吃平昔補養的藥餌,以兩手摩擦令熱,乃行導引之法。行畢,方可櫛漱盥洗,乃焚香默誦《洞神章》一遍,逍遙步庭,約行百步,待日出功畢,即可食粥。食畢以手捫腹,行二三百步。此養生大略,不可不知。”《胎息論》曰:“凡服食須半夜子後,瞑目盤坐,面東呵出腹內舊氣兩三口。然後停息,便於鼻內微納清氣數口。舌下有二穴,下通腎竅,用舌柱顎,存息少時,津液自出,盈盈滿口,徐徐嚥下,自然灌注五臟,此則氣歸丹田矣。如子後醜前不及。寅前為之亦可。又曰人能常飲玉泉,令人長年,而有光色。”玉泉者,口中咽也。《臞仙》曰:漢蒯京享年百二十歲,氣力甚壯,言朝朝服食玉泉,叩齒二七,杜景升亦常以漱玉泉口咽之得壽。此道門中之存津法決,雖系養生小決,確有神效,非虛言欺人也。“鼓漱吞津”如何操作呢? 方法是以舌在口中攪動,兼以上下牙齒相叩,以使口中充滿津液,然後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嚥。吞時要用力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鼓漱的作用在於使津液充滿氣泡,吞下此液等同服氣。可使血液氧分子增加,大腦不缺氧)。“鼓漱吞津”還有以下作用: 1、這個方法可以治暈車,有些人坐車的時候就身體不適,只要按上述方法不斷吞嚥津液,就可以轉移自身注意力,緩解緊張,達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從而身體氣機流暢,緩解不適之症。 2、這個方法可以治失眠。有些人晚上睡不著,只要按上述方法叩齒吞津,便能轉移注意力,自然攝心歸一,攝諸亂意。能使精神不散,安然入睡。3、這個方法對緩解身體一切不適都有幫助。久而久之,功效很明顯。如果以這個方法同時進食龍眼乾,紅棗等物。更有特別之效。第一,可以提神,如果有些人每天睡眠時間不多,常常打瞌睡,呵欠。早上食細嚼龍眼乾10個,就能提神去瞌睡。比喝咖啡更有用。第二,可以滋養身體。但凡身體虛弱之人,細嚼龍眼,吞納津液,便能補充身體能量,渙發生機。附醫書中所載相關之法:方外服龍眼法,五更將不見水乾龍眼,以舌在齒上取肉去核,即是舌攪華池之法,細細嚼至渣細成膏,連口中津,然嚥下,如咽甚硬物畢,又如前法,食第二枚,具服九枚。約有一時許,服畢方起,辰巳二時,又服九枚,未申二時,又服九枚,臨臥又服九枚,一日四次、卻有半日之工、服龍眼則氣心淨,且漱津納咽,是取坎填離之法,勞症者勤行一月,無不愈者,方土祕之。上摘《馮氏錦囊祕錄》

閩產桂圓,味甘肉濃,能悅胃養營,凡勞損心脾而血耗者宜食之。因其形如龍目,故又名龍眼。道家每取肉細嚼,待滿口生津,下嚥,名飲玉泉。餘嘗試之,頗益。昔華亭陸平泉宗伯,享壽百齡,日惟食龍眼數千,顏色如少時。然其味過甘,多食令人中滿,有痰熱者,似亦不甚宜也。上摘《對山醫話》

《對山醫話》所說然其味過甘,多食令人中滿,有痰熱者,似亦不甚宜也。我認為這是要要據自身情況來看的,一般人每天食30個左右,有益無損。30個龍眼乾去核取肉後,量其實是很少的。當然成千上百地食,個人認為不可取,除非是已辟穀不食煙火惟以龍眼活命者。應將重點放在津液的量上,龍眼只是助益而已。

臨睡前吃十多顆紅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知道各位網友看完這則故事能否悟出什麼!!

冬季進補何為貴,直指小米為首最 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如何進補方位道,我覺得千補萬補,抓住進補的總綱才是智補、巧補、妙補,抓不住總綱是愚補、次補、瞎補,就像推拿治病一樣,智者善於借用外力驅疾,愚者靠自力去治病,到底何為進補的總綱呢?總綱就是補腎健脾,有些人聽了之後,可能會不相信,現實中往往就是這樣,許多人信假不信真,許多假東西說的越花俏越有誘惑力,人們就越相信,真東西說的越真,人反而越不相信了,補腎健脾何以是進補的總綱呢?因為健脾可以補後天,補腎就是補先天,把先天的、後天的都抓住了,是不是抓住了總綱呢?再說說小米為什麼是冬天進補的最好食品,因為小米補腎健脾養胃一把抓,而且還可以養心安神,因此為冬天進補的首最,我把好東西都告訴大家了,但真正相信的很少,我對我的火功推拿QQ空間做過調查,我發現真正有價值的內容,轉載的人很少,反而哪些價值不大的東西轉載的很多,唉,我只能苦笑再苦笑...... 說說小米的三種功效吧: 1、健脾養胃

  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補脾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而無論是反胃、熱痢、虛損都與脾胃功能欠佳有關。

  小米為什麼能補脾胃。我們通常說甘味入脾,黃色入脾,從五色上來講,小米是黃色的,從味覺上來講,小米味甘而鹹,因此中醫說小米能“和胃溫中”。北方婦女生小孩,坐月子,是不吃葷的,主要是吃小米粥,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2、補腎

  說到小米補虛損的功效,不僅僅體現補脾胃上面,還體現在補腎功效上,所謂“人食五穀而化精”,就是說,五穀都具有養精氣,補腎氣的作用,但五穀當中,數小米的補腎功效最強。

  明代名醫李時珍就曾經說過:粟(小米)之味鹹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就是說,小米性質偏寒,五味上是略帶點鹹味的,大家都知道,鹹味入腎,所以小米還具有益腎氣、補元氣的功效,因此李時珍稱它為腎之谷。

  3、養心安神

  除此之外,《本草綱目》還說,喝小米湯“可增強小腸功能,有養心安神之效”。因此小米還困擾作為鎮靜安眠的食療保健品來食用,對於那些因胃腸不好導致的失眠,其療效非安眠藥可比。

  很多中醫生就常讓患者用小米粥來代替安眠片。所以有的老人說,早上一碗玉米粥——精神煥發,晚上一碗小米粥——呼呼大睡。九類疾病讓人渾身沒勁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累,做什麼事都覺得有氣無力的。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整天感到疲倦不堪的人,首先應該先從飲食、睡眠和運動量著手去調整一下身體狀況,如果這種疲倦仍然糾纏不休,就要考慮去醫院查查是否有以下幾種疾病。

1、貧血:這是疲倦最常見的誘因,尤其多發於月經量較大的女性,做個血檢即可查出。長期缺鐵性貧血者需要多吃肉類和深色多葉蔬菜。

2、 缺乏重要營養素:比如鉀,同樣可以經過血檢查清楚。

3、 甲狀腺功能紊亂:甲減和甲亢均可表現出疲勞症。通過血液中的促甲狀腺分泌荷爾蒙即可評估出來。

4、 糖尿病:病情得不到控制的病人不僅會感到疲勞,還會視力模糊、多尿。所以需要儘快通過血檢測試血糖水平。

5、抑鬱:在疲勞的同時又感到胃口不佳、心情低落,對以前喜歡的事情不再感興趣,那麼很有可能是抑鬱。不要憋在心裡,趕緊尋求醫生幫助。

6、 睡眠問題:如果總是感到沒休息好,那就好好查查是否有打鼾等睡眠問題。打鼾很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徵的表現,使人越睡越累。

7、 心臟疾病:過去容易做的運動難以堅持,或者鍛鍊時疲憊不堪,那很可能是心臟亮了紅燈。

泌尿系感染。女性患泌尿系感染後,不一定出現燒灼感或尿急,卻會產生疲乏感。

8、 眼病:中國中醫認為累從眼入,也就是說,眼睛是全身疲勞的發源地。如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累,建議去看一下眼科。

原作者: 凌楓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