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因為第一次參加高考難免心情緊張。所以進入考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使自己心情鎮定下來,坐在座位上深呼吸幾次或面對窗外,向遠處眺望,以此來平靜心情、調整心態。解答時要注意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方法/步驟
一、 認真審好題
考試總是從審題開始,迅速、準確的讀懂題意,對於解題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有人把審題中出現的錯誤都歸結為“粗心”,其實,粗心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實際上還是能力問題。審題一般要關注以下五點:
(一) 理解關鍵詞語
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讀題時只注意那些給出具體數字或字母的已知條件,而對另外一些敘述性的語言,特別是其中一些“關鍵詞語”常常視而不見。所謂關鍵詞語,指的是本題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語言,或是對本題所涉及的物理變化方向的描述、對變化過程的界定等。
(二) 挖掘隱含條件
不少題目的部分條件並不明確給出,而是因含在文字敘述、圖表之中,需要經過分析把它們挖掘出來,這常常是解題的要點。有些隱含條件隱藏得並不深,平常又經常見到,挖掘起來很容易,如“光滑平面”、“恰好不滑出木板”等。還有一些隱含條件則隱藏較深,或者不常見到,挖掘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了。妨礙挖掘隱含條件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思維定式的影響;二是對物理問題的分析、綜合能力不夠。為此,在審題時,對於哪些自認為熟悉的題,要仔細比較當前的題目與以前的題目有什麼不同之處,認真找出它們的不同點,隱含條件也就不難挖掘了。
(三) 排除干擾因素
在題目中設置干擾因素,常常是命題者考查能力的一種慣用手段。所謂干擾因素,是指那些與解答本題沒有關係,但卻對考生的思維產生干擾的已知條件。若能迅速地找出它們,明確它們的確與本題無關,解題過程中敢於大膽地摒棄它們,解題才能迅速而準確。
(四) 分析臨界狀態
有很多物理問題都涉及到臨界狀態,由於臨界狀態是“問題”發生突變的關鍵所在,在物理問題中又帶有其隱蔽性,稍不留心就導致錯解。因此,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審清題意,弄清物理過程。特別要注意臨界狀態的分析,找出轉折點,抓住承前啟後的物理量,確定臨界值。抓住了這一關鍵,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五) 畫好示意圖
畫示意圖是解題中非常有用的工作,一幅好的示意圖就是一種無聲的啟發,藉助示意圖可幫助我們審題,可豐富對物理圖景的想象力,為正確的解題叩開大門。
二、 要按題序答題
一般來說,每門學科中的同一類型試題總是按先易後難的順序排列的,因此考試時,要按照由先到後和先易後難的原則答題,前者符合考生的做題習慣,後者有助於穩定考生的情緒,使考生能夠進入良性競技狀態。力求“慢開始,早入境,塊答題,穩結束。”有一些選擇題難度較大,建議考生遇到自己感到困難的題目時,先跳過,等到後面做的差不多時再來重做,否則在選擇題上花費了太多時間,就沒有時間去解答第二捲了。
三、 答題要完整、規範
解答非選擇題要求組織語言表達答案,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為不會運用學科語言表達。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運用特定的規範、格式、學科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思路。對計算題尤其需要注意的兩點:第一,高考改卷是分步給分的,要嚴格按照答題步驟一步步來,很多考生一上來就寫公式,甚至一開始就代入數據計算,如果錯了,一分也得不到。正確的解題步驟是,先寫出簡要的文字說明,再列方程(即規律運算),然後進行必要的數學推理運算,最後才代入數據;第二在解題過程中,考生自己引入的符號應該加以必要的說明,說明它代表哪一個物理量,且書寫要規範,字跡要清楚。
四、 笑對壓軸題
對於壓軸題,許多考生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和經驗,認為自己肯定不行,從而輕易就放棄了。其實物理取得高分的策略是“會做的題不失分,沒把握的題少失分,不會做的題得幾分。”所以面對壓軸題要沉著,沉著往往會降低“難”度,必要時問自己幾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或者換個角度思考,並將它分解為幾個小題,因為複雜的問題常是幾個小問題的組合。這樣,儘管最後還是沒有解出正確答案,但或許因列出了幾個有用方程而得到你意想不到的分數,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