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位於我國東南部的長江下游,素有“東南門戶,南北咽喉”之稱。四周低山盤曲,山環水繞,自然風貌獨特。境內綿亙著寧鎮山脈西段,城東鐘山若長龍蟠繞,城西石頭山似猛虎雄據,故稱“鐘山龍蟠,石城虎踞”。
每每提到南京,首先想起的是一部部電影裡讓人悲傷且壓抑的畫面。可就是如此深入人心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遊歷南京後,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
步驟/方法
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於此。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的。
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範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長江路292號,現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南京總統府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100多年裡,這裡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裡發生,或與這裡密切相關,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這一建築群,成為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遺址。
夫子廟
夫子廟即孔廟,原來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廟始建於宋,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夫子廟以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牆為照壁,全長110米,高2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玄武湖
位於南京市東北城牆外,由玄武門和解放門 與市區相連。它在六朝以前稱桑泊,晉朝時稱北 湖,是訓練水軍的場所。歷史上除了訓練水軍之 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們的遊樂地,1909年闢為 公園。當時稱元武湖公園,還曾稱五洲公園、後 湖等。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佔地面 積437 公頃,水面約368公頃。湖內有5個島,把 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便於 遊覽。湖水深度不超過2 米,湖內養魚,並種植 荷花,夏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
雨花臺
說起雨花臺,大多數人想到的是一聲聲槍響和倒下的共產黨烈士,而在血腥之前,雨花臺其實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傳說中,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臺便由此得名。不過我們聽到的雨花石雖然是這裡的特色,可是並不產生於此。
烈日當頭時來到紅色基地雨花臺公園。一進門是一尊包含9個烈士的雕像,九位烈士不代表任何人,代表的是九個階級,其中有農民,學生,海外華僑,軍人,報童,工人等。
環山的緣故,這裡幽靜素雅。烈士雕像,紀念碑,紀念館筆直的建在一條中心線上,四周是低矮的樹木,一池湖水,陪伴著故去的人們,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