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女性領導力的神祕面紗?

揭開女性領導力的神祕面紗

  前言:

  毋庸諱言,目前在我國的女企業家群體中還普遍存在著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成就驅動不足;缺乏恆心,決策優柔寡斷;忽略從戰略上營造社會網絡和進行社會資本積累;協調不好家庭與事業的矛盾;管理知識與技能的缺乏,對自身人力資本投入的不足;競爭意識不強、保守和討厭風險;缺乏國際化的視野和國際化運作的經驗;以及不注重個人心理資本投資和積累等問題。男性比女性高出“級差”當然也要獲得相應的經濟報酬,“性別級差”使人力資本投資相同的男女對象就有了不同的價值回報。隨著人力環境的改善,女性的綜合素質必然會隨著其教育水平和事業發展而不斷提高。

  女性領導者所擁有的獨特的細膩同溫柔,往往令她們在管理實踐中大放異彩。一種觀點認為,跟處於同等地位的男子相比,女性給予其下屬人員的待遇要好一些,所以,員工在女性領導手下工作比較滿意,人員流動相對較少。另外的一些調查也證明“女性管理者的協調能力比較好,更注重體察員工的心理需求。並且女性做事認真、細心,穩定性強。”女性管理者的韌性較強,在逆境中表現堅強。女性善於溝通,比較容易說服別人。並且女性處事細膩,決策慎重,企業不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這些都是成功企業家必備的素質。

  在21世紀的經濟發展當中,有三個重要的引擎,那就是三個W,哪三個W呢?一是網絡,二是氣候,就是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各種結構性經濟調整;三是女人,女人身上既是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同時她們也是非常成熟和有力量的消費者。所以能夠爭取到女性,讓她們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且能夠適應他們自身成長的需求,是一個有競爭力的社會表現。著名女性領導力研究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雙劍合璧,是一種武功招式,使用可以發揮出威力強大的力量!女性領導力如何做到雙劍合璧呢?具體有以下兩點:

  一、平衡力

  一個人在他的生命當中,很多時候都處在不平衡的狀態。同時,他還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心態不平衡,事情的不平衡,情感的不平衡。所以,我覺得平衡力對一個人很重要,其實是對於企業領導更是如此。一直以來,女性CEO眼前一直有一個不斷晃動的標籤:“平衡事業與家庭”,比如,張茵就對完美女性如此定義:“照顧好家庭、愛人、孩子。”大多數人理所應當的認為女性具有一種天然的平衡力。但是,數據又一次顛覆了這種傳統的臆想,這些女企業家最大的難題就是:平衡。

  男主外女主內,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扮演領導者甚至高級管理者的角色,頻繁出差,各種商務聚會,交際應酬……她們越來越忙碌,對家庭的照料也會越來越少。那麼,女領導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經營家庭?怎樣才能維護家庭的幸福、穩定與和諧?作為女性來講,事業和家庭之間說到平衡是很容易的,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但只要我們想去做就一定做得到。第一我覺得如果要平衡首先要有時間的管理,你愛他你就給他更多的時間,這句話對我們女性來講真的是這樣的。

  記得前可口可樂首席執行官BrainDyson說過:“工作是一個橡膠球,你把它丟在地上,它還會彈回來。但是另外四個——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個丟在地上,他們將不可避免的磨損、打上印痕、甚至支離破碎。他們永遠都不會一樣。你必須懂得那些,並且致力於你生活中的平衡。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預定女性領導力培訓,請聯繫13938256450)表示,在女性領導力研究領域,我們稱之為女性領導的平衡力。

  進入領導層的女性領導絕大多數處於對30——45的年齡段,要在事業和家庭中找到平衡確實不容易,但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女性領導力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平衡能力。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升格為母親級的女性領導者,對平衡力的要求更高。一個平衡力好的女性領導者,應該具備小丑拋球的心態,即:你必須同時拋、接幾個球,還不能讓任何一個球掉到地上,因此,你不能讓它們處於同一高度。而且要在某個球落下之前想辦法接住它。唯有如此,各個球才都能運轉,才會平衡。

  如果處理不好其中某個球或者對即將落地的那個球感覺不到,那我們就有失衡甚至被拖垮的危險,家庭、事業的悲劇不可避免的就會發生。所以,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建議我們的女性領導者認真想一想,在每個角色面前,你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切記:切忌總是追求完美——讓所有的球在同一高度,我們就無法玩下去了,這些目標的整體和諧最重要。

  為什麼成功的女人多,而成功的女性領導者不多?為什麼今天女性越來越活躍地打入商業領域,可是“領導人”的階層對於女性卻依然是像“玻璃天障”一樣又高又厚?有著“領導力教母”之美譽的譚小芳老師認為,原因就在於,“女性的管理能力”還沒有在社會上站穩腳步。無論你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都需要擁有指揮力、領導力!

  具有女強人情結的女性一般都很善良,但她們那種對周圍人的獻身精神實在讓人有點鬱悶。事實上,比灰姑娘情結更恐怖的就是善良女子的情結。害怕讓別人失望,害怕受到批評……所以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完美。一發生什麼問題就把原因放到自己身上,然後就用這個教訓鞭策自己要做得更好;一點輕微的斥責都會覺得害怕,連覺都睡不安穩;即使已經向對方說出了正確的意見,自己也沒有任何錯誤,但還是會覺得對對方很抱歉,然後努力地對對方好。

  但是,請想一下,你給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留下了好印象,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感動,那之後呢,你給自己留下了什麼?如果什麼都沒有留下,那你那麼努力地做那些有什麼用呢?當你給自己留下了一些東西時,可能會有人說你有點自私,但這不要緊,一定要記留下自己的那一份。

  二、溝通力

  好的領導者一定是溝通大師。溝通,最首要的就是學會聆聽。認真地聽取別人的陳述,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獲取信息、瞭解對方真實意圖的有效方式。一名好的領導者必須學會對自己的團隊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感覺到他是重要的、特殊的、優秀的。領導者還要學會在公眾場合進行演說,優秀的領導人,如克林頓、奧巴馬,都是天才的演說家。

   女性領導者如何發揮獨有的優勢——溝通呢?最近的熱播劇張紀中版的《新西遊記》裡面,你看一下,其中的總策劃是觀世音菩薩,她要觀聽世界一切聲音,你只有知道別人心裡的聲音才可以知道你如何給予,你知道如何給予你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所以我想在座以後的女企業家可以修煉到像觀世音菩薩那樣去聆聽家庭與企業一切需要你的聲音。

  女性領導者怎樣做才能達到一個充分的溝通效果?比如,你看“悟”字,豎心旁,五個口,那你就經常跟人溝通嘛,用心跟五個人交流,這五個人也用心跟你交流。如果你能找到五個跟你用心溝通的朋友,那你這一輩子真的就能悟到道了。瞭解對方想聽和不想聽的、喜歡和不喜歡的,以及對方的擔心、顧慮等,如此便打開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高品質的溝通,應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情緒上,溝通從心開始。溝通能力是評價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

  同時,我們要知道,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的溝通必然是有一定特點和區別的,比如,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主張“有話直說”。只是我們知道“適時、適地、適人、適事”而“適當調節有話直說的程度”。因此提出“逢人只說三分話”的原則,經由“交淺不言深”的標準來考量,做到“事無不可對人言”的地步。

  如果說“傳統”逢人只說三分話,而“現代”不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話就要直說”。那麼,傳統與現代的區別,幾乎侷限於“成熟”與“淺薄”,根本和進步與否無關,我們怎麼能夠盲目地反傳統、崇現代呢?反過來說,“現代”的“有話直說”若是“也要適當地配合情境來掌握分寸”,請問與“傳統”有什麼不同?難道“由不懂得傳統道理的人,將自己認為西方有的、我們沒有的翻譯過來,就成為現代”嗎?偏偏現代社會,充滿了“知東不知西”或“知西不知東”的人,又何以溝通東西兩方的文化呢?

  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有話直說。卻由於各地的風土人情有所差異,因而產生不同的溝通方式,這是民族性的區別使然。中國人喜歡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當然也樂於有話直說。但是太多“先說先死”的案例,使得我們深切體會“禍從口出”的道理;因而主張“慎言”,做到“應該有話直說的時候,當然應該有話直說;不應該有話直說的時候,當然不應該有話直說”的“中道”境界,形成中國人的溝通功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