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把握客觀題命題指向很重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唯一帶有“歷史課”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其在考查時要求考生準確認知其相關知識點,如歷史人物、事件、會議、著作及重要的時間、地點等。這是其客觀題的重要命題指向。具體而言:

步驟/方法

認清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國情。所謂基本國情,包括各個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基本特點、中心任務等。
  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從社會發展階段劃分,可以分為三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09年間,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面對的中心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全面確立的7年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在完成土地改革任務後是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所面對的中心任務是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全面確立直至當前,中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心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中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認清中國近現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因果關係、經驗教訓、及主要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1840年以後,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一次又一次侵略戰爭以及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具體內容及對中國社會、國家主權的影響等;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革命宗旨及其由《天朝天畝制度》到《資政新篇》的轉變;康有為、梁啟超等與戊戌變法;孫中山等與辛亥革命;毛澤東與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闢;鄧小平與改革開放事業的開創,等等。要總結這些歷史事件勝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經驗或把握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及教訓。相應地,還要把握相關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蹟以及評價。

認清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黨派組織、重要會議和文獻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內容。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先後建立過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等黨派組織;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國共兩黨之間,還有民盟等中問黨派。要了解和把握各黨派的政治主張,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召開過一系列重要會議,包括黨的代表大會、中央全會以及在關鍵時刻召開的重要會議,例如,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七大、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八七會議、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七千人大會,等等。要把握這些會議的主要議題、通過的重要文獻、作出的重大決策以及歷史意義。重要的歷史文獻及歷史人物的代表性著述主要有: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榮的《革命軍》,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毛澤東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在土地革命時期的四篇文獻、《新民主主義論》等,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以及視察南方時的談話等,要把握這些著述的中心內容及歷史意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