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你所要知道的那幾點事兒?

2013年互聯網金融掀起熱潮,在這股勢頭影響下,P2P行業也迎來發展高峰。低門檻、高收益的特點讓理財愛好者對P2P這一領域非常心動,但頻頻爆出的各類負面新聞也讓很多人開始充滿疑惑和不信任。在這裡,我想以一個P2P從業者的身份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幫助大家進一步瞭解這個行業。

要了解P2P行業,首先得明確P2P網貸的對象。從借款端來講,網貸對象主要是小額借款用戶。所謂的小額與銀行的小額有較大的區別,一般P2P的小額主要是5-20w這樣一個範圍。而銀行的小微借貸一般在100w以上。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P2P的風險界定是最關鍵的。和海外的P2P相比,雖然國內目前沒有對P2P的正式監管政策,但是從央行和相關機構都對P2P發展持鼓勵態度。國內評估風險主要參考兩大部分:一是還款意願,主要參考借款人的穩定性,包括其工作穩定性、住所穩定性、手機號碼使用穩定性等;二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即收支情況、負債情況、信用狀況等。這與國內信用數據的現狀相關,國內的很多數據並沒有全國聯網,也沒有對外開放,因此數據的獲取和整合至關重要。 另外,出資人必須明確一點,就是看資金的每一筆投向是否都是由出資人認可、由出資人發出指令操作的,並且出資人可以實時的明確自己借出和對方還款的情況。換言之,出資人對於資金投向有選擇權或對平臺進行有限授權,而不是將資金交給平臺後,由平臺隨意使用。

因此,投資P2P時平臺的甄選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目前從借款方式來區分國內的P2P主要有兩類:一種需要抵押擔保、一種純粹的信用借款。從風險管理角度,這兩種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抵押模式主要是對抵押品的估值和抵押品的變現需要有比較強的管控能力;而純粹的信用借款,尤其是小額的信用借款主要需要對用戶的數據進行採集(通過外部數據源或者用戶提供)、驗證、模型分析等;

具體來說,數據層面主要需要用戶提供身份認證信息、收入認證信息、工作認證信息、央行信用報告;另外房產、車產、電話詳單等也是輔助認證手段。另一方面,P2P公司一般也會利用社群效應,審核團隊需要與借款人的若干聯繫人進行調查溝通,這樣一方面可以進行交叉驗證,一方面多一些聯繫方式,可以通過周圍人向違約者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現行的P2P機構對投資者的保護來說,國內很多平臺也建立了本金保障風險監控機制,以益民財富網為例,例如理財,簡單來說就是你借錢給我唄。對理財人來所想要的服務是什麼?當然是高收益,無風險。那就是投資者多要一分的利息,益民財富網作為P2P理財服務中介平臺,就要多承擔一分錢的成本,投資人想無風險,就意味著要平臺要承擔風險。所以說投資有風險,是實際存在的,但是平臺為投資者承擔風險服務是有邊界底線的,最多隻能說,在能力範圍內尋求臨界點,簡單來說平臺發佈的小額標的,是在能力可承擔壞賬範圍之內,是風險最小的。

不管是市場層面還是政策層面,P2P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P2P的創新在借款端,因為這是大家獲取到高收益的來源。只有在借款體驗、風險管理上的創新,才能長期為P2P平臺和出資人獲益。出借端的創新更多在流動性層面和資金沉澱層面。流動性上,類似債權轉讓平臺、P2P標的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會不斷推出、優化,而對於資金沉澱層面,相信大家看到餘額寶及其發展方向後都會知道發展的趨勢是如何。所以P2P的創新,說得宏觀一些在於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基於個人信用體系的交易平臺的建立。

當然,儘管有著高收益,但投資不可避免伴隨著風險。這就需要每一位投資人正確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包括收入的絕對水平、對流動性的要求、對資金的使用需求等,基於這些條件決定自己的投資額度。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