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青海湖旅遊攻略?

  青海湖,一個美麗而神祕的湖泊。它是中國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內陸鹹水湖。

  自古以來,人們無不為它的神奇、浩瀚而心馳神往,無不為它的恢弘、絢麗而稱讚不已,把它譽為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如果您到青海不去青海湖,就等於沒有到過青海。就象到北京不去故宮和八達嶺長城,到西安不去大雁塔和秦始皇兵馬俑一樣,令人遺憾。因為詩意的青海湖是青海的象徵,青海省藉此湖而得名。

  (一)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羌的牧地,因此又叫“卑禾羌海”。漢代稱為“仙海”,從北魏以後,始稱青海。蒙語稱青海湖“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波”,意思是藍色的或青色的湖。

  青海湖形成於200萬年前,初期屬於外流淡水湖,與黃河水系相通。後來由於地殼的運動,周圍山地強裂隆起,尤其是東部日月山的強裂隆升,致使原來由西向東流的倒淌河被堵塞,倒流入青海湖,隨著湖水的不斷上升,先後形成了尕海、耳海和海宴湖、沙島湖等子湖。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即北緯36度32分-37度15分,東經99度36分—100度16分之間。湖的四周被海拔4500—3500公尺的群山環抱。北面是巍峨挺拔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南山,東面是雄偉壯麗的日月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

  青海湖海拔3200米,湖的面積為4600平方公里,湖的周長在北魏時號稱千里,唐代減為400公里,如今僅有360公里。湖水水位3193.3米,平均水深19米左右,含鹽量1.24%。湖水主要來源於河水,部分是來自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區的四周有大小河流70餘條,較大的河流有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其中最長的一條是布哈河,它發源於祁連山脈的阿木尼尼庫山,長約300公里。

  青海湖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春季多大風和沙塵暴,暖季短暫,冷季漫長,雨量偏少,乾溼季分明。湖區光照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湖區平均氣溫為零下0.7度,夏季最高氣溫為25度,冬季最低氣溫為零下30度左右,冰層厚度可達60—80公分。

  湖中有鳥島、海心山、海西山、沙島和三塊石5個島嶼。

  青海湖最令人神往的是馳名中外的鳥島。鳥島又稱小西山和蛋島。蛋島是因島上遍地都是鳥蛋而得名。鳥島位於湖的西北部,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面積0.8平方公里,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場所,也是我國8大鳥類自然保護區之首。這裡是“鳥的王國”,每年春天的3—4月間,從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遷徙而來的班頭雁、赤麻鴨、鸕鶿、棕頭鷗和黑頸鶴等候鳥,成群結隊來到島上棲息,築巢產卵。5—6月間,是觀鳥的最好時機,踏上鳥島,遍地是各式各樣的鳥巢、五顏六色的鳥蛋和成群的幼鳥,使遊人無法插足。成千上萬的鳥兒,或翱翔於藍天,或遊弋於湖面,遮天蔽日,十分壯觀。眾鳥啼鳴,高亢宏亮,聲揚數裡,彷彿進入了音樂的大千世界。如遇到“敵人”來犯,眾鳥會精誠團結,群起而攻之,“敵人”只好落荒而逃。此時島上共棲息著各種鳥禽有30餘種,總數達十幾萬之多。為了保護鳥類,1975年8月建立了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臺等設施,供遊人觀賞。

  位於青海湖湖心偏南的海心山,是青海湖的又一名勝。海心山面積1.14平方公里,自古以產“龍駒”寶馬聞名。海心山環境幽靜,薄雲輕風,碧水綠草,景色宜人。山上有古剎白塔,廟宇經幡。峭崖邊怪石嶙峋,鶴飛雁棲。站在海心山的頂峰,青海湖盡收眼底,天水相連,煙波浩淼,鷗翔魚躍,使人頓覺海闊天高,心曠神怡,觀海看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青海湖還是我國西北最大的天然魚庫,湖中盛產著名的裸鯉,平均年產量5000噸左右。裸鯉俗稱湟魚、硬刺條鰍和隆頭條鰍,光滑無鱗,肉質肥嫩,味道鮮美,富有營養,是我國五大名魚之一。每年的6—7月間,裸鯉迴游到布哈河等河流產卵,密密麻麻布滿河道,使湖水呈現黃色,魚兒遊動有聲,翻騰跳躍,異常壯觀。在湖邊的漁場就餐,聽著悠揚的歌曲,喝著醇美的青稞酒,品嚐著各種不同烹調風味的魚品佳餚,悠哉美哉,一生難忘。裸鯉屬於高原冷水魚種,因其生長在高寒、高鹽鹼的水中,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據說每年只長50克左右。裸鯉也為春來秋歸的鳥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條件。

  (二)

  美倫美奐的青海湖,關於它的傳說也是那麼美麗誘人。

  傳說,古時這裡並無湖,只有一口清澈甘甜的清泉。這口泉眼被一道刻有咒語的石板蓋著,飲用泉水時,必須將石板揭開,飲過之後,再將石板蓋好。有一天,吐蕃國王松贊干布的兒子路經此地,人困馬乏,口渴難耐,見一清泉,揭開石板,痛飲一番。喝完泉水之後,頓覺神清氣爽,渾身有勁,策馬揚鞭而去。他忘記了蓋上石板,於是泉水噴湧而出,隨即淹沒了大片的草原,吞噬了無數的牛羊和牧人的生命。危急關頭,法力無邊的天神蓮花大師,為救度眾生逃此劫難,使出法力,搬來天竺國的大山山頭,壓住了噴湧不止的泉水。噴湧而出的泉水形成了青海湖,而那壓住泉眼的山頭就成為今日青海湖中央的海心山。

  又傳,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文成公主千里迢迢遠嫁吐蕃國,即今日的西藏。一路上頂酷暑冒嚴寒,風塵樸樸,整整走了三年。途經日月山口時,文成公主回首長安,思鄉情愫悲然而生,禁不住美目酸楚,潸然淚下,晶瑩的淚珠滾落山下,匯成了這片青藍色的湖泊。

  美麗的傳說,為青海湖增添了許多的神祕色彩。

  駐足青海湖畔,方覺它美不虛傳。藍天、白雲、碧水、青山,簡直就是一幅詩一般的畫卷。凝目細觀湖水,近處為綠色,遠點為墨綠,再遠為淺藍,更遠處則與天一樣的蔚藍。極目遠眺,波光瀲灩,湖水連天,疑天上宮闕,近在眼前;四周群山環繞,雪山倒影,蒼翠含煙;綠色的草地,一望無垠;成群的牛羊,飄動如雲;唐蕃古道,隱現山澗;湖中我國50年代修建的魚雷試驗基地鋼鐵平臺,威嚴聳立;晚霞裡,“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慕名而來的遊客,或泛舟湖中,或騎馬漫遊草原,或登山尋幽訪古,或夜宿帳篷,使人流連往返。這裡的酸奶、酥油茶頗有名氣,尤其是那白條羊肉更是鮮美,據說羊兒吃的是冬蟲草,喝的是清泉水,其肉能不味香無比。

  青海湖是一個歷史名湖。秀麗的湖光山色,肥沃的湖畔草原,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爭奪這塊風水寶地,歷史上發生在青海湖邊的戰爭持續不斷。早在漢代以前,羌人就在這裡遊牧為生。西漢末年,王莽在湖邊設立西海郡,築城戍守。南北朝時,鮮卑乙弗部落擁有青海湖,首領號稱“青海王”。南北朝後期到唐初,這裡又是吐谷渾王國的中心,湖邊建有首都優儻城。唐代,吐蕃與唐朝大將薛仁貴、李敬玄、哥舒翰等先後在湖區鏖戰,傷亡無數。杜甫有詩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含怨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在明代,蒙古諸部為爭奪湖區而大肆殺伐,三世達賴喇嘛在湖邊弘揚拂法,藏傳佛教從此傳入蒙古。清朝在湖邊築察漢城,每年會集蒙古諸王祭海會盟。

  在藏民的信仰中,宇宙被分為三層,最上面是白色的天空,那是天神居住的地方;中間紅色的大地,是世界萬象;下面藍色的海里,住著龍王和他的家族,在碧波盪漾的青海湖底下,則有富麗堂皇的宮殿。因此湛藍的青海湖在藏民們的心目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生息在青海湖旁的藏民,每年8月,都要身著盛裝,舉行盛大的祭海活動,這種傳統習俗代代相傳至今。

  (三)

  高原神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每個炎黃子孫都希望它生機勃勃,青春永駐。

  然而有人斷言,不久的將來它會變成中國第二個羅布泊。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