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冠冕紫砂壺?

紫砂陶壺被稱茶具的冠冕,以其質樸的特質和深刻的藝術內涵,成為我國茶文化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

方法/步驟

我國的茶具最初是陶器,宋朝以前的人喝茶,都是用陶製和瓷制的茶具。北宋時期就開始使用製作的茶具,不過還不是真正的紫砂壺。

據明代周高起的《陽羨茗壺錄》的記載,最初用紫砂製作紫砂壺具的是明朝正德年間金沙寺的一個僧人,因年代久遠而不知叫什麼名字了。這位僧人閒來無事,就在燒製陶缸和陶甕的時候,嘗試著用紫砂燒製紫砂壺。當時,學子吳頤山在金沙寺讀書,陪伴他讀書的家童供春(又叫龔春),平時也無事可做,就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製胚,學習製作紫砂壺。他製作的紫砂壺,壺行新穎.雅緻,質地薄而堅硬,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石”之稱,因而,供春成為紫砂壺的傑出代表。後來又個叫時大彬的宜興陶工,模仿供春製作紫砂壺,他做的紫砂壺比供春做的個頭大。有一次時大彬到江蘇太倉做生意,從茶館茶客的議論中得到啟示,就開始製作小壺。從此,宜興紫砂壺名聲遠布,流傳開來,成為人見人愛的精緻茶具。

明代周密《宜都壺記》中說:“今吳中較茶者,必言宜興瓷。”一把好紫砂壺,能與黃金爭奪價錢的高低,堪稱難能可貴。於是收藏者紛紛解囊,更進一步提高了紫砂壺的身價。即使是今天,紫砂名壺也是收藏家們不惜重金尋覓的目標。

紫砂壺之所以大行其道,不僅僅是由於它的造型美觀,樣式很多,小巧玲瓏,還由於用它泡茶時有很多其他茶具所部具備的長處。一是製作紫砂壺的紫砂是一種帶有微細氣孔的材質,透氣性能好。用紫砂壺泡茶,能品味到茶葉固有的香氣,茶湯不易變味;二是紫砂壺能吸收茶湯,經久使用壺壁積存茶鏽,就是空壺注入開水,也會茶香撲鼻,久久不散;三是紫砂壺由於砂性材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在手裡不燙手,還能在文火上加熱而不會裂壎;四是紫砂壺使用時間長了,因手掌撫摸和茶油浸潤的作用而變得油光發亮,五是紫砂壺的造型富於變化。這種壺全是手工拍打.鑲接製作的,不論圓.腰圓.四方.六面.側角.高矮.曲直都可以隨意製作,並且變成紫砂結構嚴謹.口蓋緊密.線條清晰等工藝特點。

對紫砂壺的選用分兩種,以是收藏家的收藏,二是愛好泡茶者飲茶使用。儘管選用的標準有所不同,也有高下之分,但是有些共識性的原則還是應該注意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