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說話對方才不會誤會?

楊老師:

您好!我是一名打工者,由於剛換工作,經常要與各部門的人打交道,但是人際關係處理的不是很好,今天還和一個部門的課長吵了一架。他說我說話態度不行,我很鬱悶,我覺得我的分貝已經壓到最低了,是不是我說話的方式不對?我想請問一下,能有什麼好的方法,跟陌生人做溝通,怎麼樣說話對方才不會誤會?希望楊老師儘快回覆,謝謝!——小范

小范:

您好!謝謝您對我的信任,也很樂意與您共同探討您所提出的問題。著名駿馬畫家徐悲鴻曾言:“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有傲氣就容易失敗。反映在人際交往之上就是“以水之柔,勝石之剛”——在現實中學會妥協,學會承受委屈,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學會與人溝通解決問題,切不可因為自己有些本事,就很有些性格和意氣(包括讀書人的書生意氣和浪漫理想主義),受不得委屈,使不出手段,最後像您一樣與“課長吵了一架”而把人際關係弄僵。所以我們應該有骨氣,有個性,但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卻不能有太多的意氣用事,內可以方,外則一定要圓。

怎樣才能做到“內可以方,外則一定要圓”呢?

首先,出口的言語一定要文明,比如,別人給予您幫助,無論這個幫助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您都應該誠懇地說聲“謝謝”;當對方對您的感謝感到茫然時,您要用簡潔的語言向他說明致謝的原因;對他人的道謝要答謝,答謝可以“沒什麼,別客氣”、“我很樂意幫忙”、“應該的”來回答。又如,在社交場合學會向人道歉,因為道歉是緩和雙方可能產生的緊張關係的一帖靈藥,道歉時最重要的是有誠意,切忌道歉時先辯解,好似推脫責任;同時要注意及時道歉,猶豫不決會失去道歉的良機。您的課長說“說話態度不行”,您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很鬱悶”和辯解,首要做的是及時而真誠的還以“對不起!”,那麼您和課長也就吵不起架來了,同時也反映出了您的謙和及修養。再如,在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把“請”字掛在嘴邊——“請問”、“請原諒”、“請留步”、“請用餐”、“請指教”、“請稍候”、“請關照”等等。頻繁使用“請”字,這樣就會把話語變得委婉而禮貌,也比較自然地降低了自己的位置,同時也順理成章地擡高了對方的位置,對方一定會滿心愉悅的對待您,那麼您的課長說您“說話態度不行”的問題也就煙消雲散了。所以我們的長者一直在用“微笑是友好的使者,謙和是傳統的美德;和顏悅色人人喜,彬彬有禮人人敬;舉止輕浮遭鄙視,言談粗俗失風度;對人禮貌多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與人相處少惡語,惡語傷人六月寒。”來告誡我們。

其次,尊重和敬重他人,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在少年時由於家庭生活貧窮,但在家鄉盛產土鹽,就借這優勢打撈土鹽換一些糧食貼補家庭生活,每次出門前父親總是告訴我“出門輩分小,見了姑娘叫大嫂”。也就是口不離爺爺、奶奶、大叔、大嬸,禮儀周全,行為謙虛,這樣才能討得他人的喜歡,當然做起買賣來也就順當。同樣的道理,您在單位上對他人禮儀周全、手勤腳快,倒茶供水,那麼他人就會另眼高看,當然好的評價也就會隨之而來。所以,您要做到無長無少、無貴無賤道之所存,禮之周全也。

第三是“真誠”:其實每個人都是敏感的,都希望他人以誠相待,如果言行不一、有口無心,就會讓人感覺到這樣的溝通是沒有誠意的。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尊重、真誠一致與有足夠的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用別人的眼睛來看,用別人的耳朵來聽,用別人的心來體會他的世界,在這樣的溝通過程中,並試著去了解對方的感受﹑感覺或情緒以及行為表現,如此才能深切瞭解他人眼中的世界與意義。

第四是“傾聽”:因為溝通中,“聽”比“說”重要得多,這就是人為什麼只有一個嘴巴而有兩隻耳朵的原因所在。如果每個人在講話以前,都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下,相信許多失敗的溝通都可以避免了。關於人際關係您要遵循這麼幾條原則:①充分尊重對方的內心祕密或隱私;②會話交談時,目光注視對方;③在聽到對方的內心祕密後不要把內容洩露給他人;④不在背後批評別人,保住對方的面子。您對人真誠,相信別人也會以誠相待。

第五是發現自己的弱勢,虛心向他人學習。因為每個人都是學而知之,只要您虛心向他人學習,真誠接受他人的指點,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所以我相信您一定能在學習他人的過程中把自己鍛鍊成一個非常出色的人的。年輕人需要在學習和鍛鍊中成長,在這個時候腿勤、手勤、嘴勤而吃點苦、受點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個過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耐心、寬容之心以及能力,未來將會受用無窮的,所以您應該用愉悅、快樂的心態去面對,相信通過鍛鍊您會巨集圖大展的!所以您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向單位的同事或上司真誠請教做事、做人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這一方面可以表示您對他們的尊重,另一方面因為您是“外行”,向他們請教更顯示出了您的誠意;②您要事事處處在同事或上司面前甘當小學生,俗話說“小殷勤感動帝王”,您的小學生姿態當然也會感動同事或上司的,而且也顯示出了您的真誠;③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能在背後批評和評論您的同時或上司,當然也不說關於他們的“小道訊息”;④當您聽到同事或上司對您的批評乃至誹謗要沉得住氣,不管對方如何攻擊,您深信只要不迴應,對方就無法進行下去,這也是您身處複雜場面的決勝方法;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不要採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態度去激化矛盾,而是寬巨集大量,以德報怨,這樣就會促使矛盾緩解,使壞事變成好事,當然也很有可能您將會與同事或上司成為好朋友的。

第六是要克服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由於自我認知發生偏差,過多地低估自己,懷疑、輕視或看不起自己,而形成的。比如常受他人指責或限制、自我消極暗示、性格內向、自尊性過強等。這就需要正確地評價自己,多看看自己的優勢,嘗試與活潑開朗的人交談,通過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和嘗試來增強自己交往的自信心,同時勇敢地接納和接受自己,揚長避短,坦蕩地與他人接觸和交流。

第七是多觀察周圍的同事,特別是那些您覺得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特別強的同事,看他們是如何與人相處的。通過觀察和模仿,您漸漸地會發現,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改進。

第八是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與人溝通時,要注意傾聽,傾聽的時候,要面帶微笑,最好別做其他的事情,並給予以表情、手勢、點頭等方面適當的反饋,特別是當對方有怨氣和不滿需要發洩時的傾聽,更能顯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水平;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講究含蓄、幽默、簡潔、生動,給他人提意見、指出錯誤時,要注意場合,措詞要平和,以免傷及他人自尊心;與他人談話時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這樣才會以情動人。

第九,要有意識地去選擇和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是您與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徑之一。很多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都不是隻會閉門造車的呆子,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業餘愛好不僅是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還可以讓大家發掘出自己在工作以外的潛能。例如,體育鍛煉既可以發揮您的運動潛能,也可以培養您的團隊合作精神。

以上僅是個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您的朋友楊永龍請您批評參考!

楊老師:

您好!很高興能得到楊老師的指點,是的,有時候我是很注意我說話的方式語氣,但是別人就會以為您好欺負,說您老實,我心裡真的好難受,對別人好點吧,就討幾個這樣的說法,導致我幾天都開心不起來,有時候我很不情願跟陌生人交往,自己看不順眼的,就更不用說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知道楊老師能不能再幫幫忙。謝謝!——小范

小范:

您好!關於您所遇到的境況過去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是因為在考大學前夕我也做過兩年的臨時工(如今說來就是打工),所以有這樣一種切身的體驗:對於那麼正式工來講,的確有那麼一些修養不夠的人經常對臨時工吆五喝六、盛氣凌人,大臨時工當他家的奴隸一樣使喚,對於這樣的人,我過去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盡到自己的禮數,對其額外的要求和說道採取一種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其吆五喝六、盛氣凌人的氣焰就會自然熄滅;對於那些小工頭來講,由於其掌握著您的活森和經濟大權,所以他們經常對那些自己認為可以欺負或老實的人進行虐待,針對這樣的人除了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盡到自己的禮數之外,則可採用您曾經所採用的“威武不屈”。

除了以上的這樣兩種人之外,我認為絕大多數之下還是好人佔絕大多數。一般來講年齡比較大的同事都希望年輕人來做些打雜灑掃、提水倒茶等獻些“小殷勤”之類的事情,如果您在這方面做得不夠,那麼就難免別人在您的面前批評您(其實,在當面批評是接納了您的表現),這與“以為您好欺負”沒有關係。所以平時應該手腳勤一點、嘴巴甜一點,用愉悅、快樂的心態去面對,相信通過鍛鍊您既會獲得一個良好的聲譽,也會得到與她們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至於“說您老實”,我就是一個非常老實的人,看到單位的下水道堵了經常去疏通;看到桌椅壞了經常動手修理;看到垃圾順手撿起扔進垃圾箱;經常無償地幫助他人等等,有時候別人也說我是“傻子”,能盡舉手之勞的“傻子”,能以自己的能力無怨無悔幫助他人的老實人,難道我們自己不認為自己是可愛的嗎?我們有何理由讓自己“心裡真的好難受……幾天都開心不起來”呢?其實一切都在於我們的想法和心態。洞靈子在《薄白學》中指出:人世界有一種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東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您覺得幸福,您便幸福;您覺得痛苦,您便痛苦。愁緒與快樂、緊張與輕鬆、愛與恨、幸福與苦悶等對應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您丟失愁緒,即獲得快樂;丟失緊張,即獲得輕鬆;丟失恨,即獲得愛;……。在心理情緒之上,南宋陸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證。這段話的涵義是什麼呢?一句話,“快樂來自於思想”。“快樂來自於思想”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它真的可以讓我們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如果您一心想著他人對您不看好,那麼您所看到的就是厭惡、鄙視和漠然的眼神,當然焦慮、緊張、苦惱、悲觀的體驗就會自然而然地湧上您的心頭眼底,所以就會出現“別人就會以為您好欺負,說您老實,我心裡真的好難受,對別人好點吧,就討幾個這樣的說法,導致我幾天都開心不起來”的情景,當然您對“陌生人交往,自己看不順眼的”人交往也與此如出一轍;如果您一心想著他人對您是關心、關注、愛護、肯定和尊重的,那麼您所看到的就是關心、愛護、欣賞、肯定和尊重的眼神,當然您所體驗到的也就是幸福、愉悅、快樂和愛的感覺;如果您想著快樂,您就會快樂……。改變思想,您就改變了行為和經驗,它就是這麼簡單!

呵呵,不知上面的交談於您有否借鑑,您的朋友楊永龍請您批評!

楊老師:

您好!非常謝謝您的指點,是的,我就是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總是在想別人對我的印象是什麼?總是在猜測。也很討厭別人揭自己的短處,一遇到這些事情,就想入非非。

還有個事情就是,剛開始跟陌生人交往時總是感覺莫名的緊張,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其實就是找不到說話的一個切入點,一個話題。所以在陌生人看來我是個很孤僻的人,能不能教我些竅門?

楊老師性格能改變嗎?一個人的性格真的能決定命運嗎?——小范

小范:

您好!您說“剛開始跟陌生人交往時總是感覺莫名的緊張,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其實就是找不到說話的一個切入點,一個話題”。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這是因為人類都具有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情緒。因為我們遇見陌生人的時候不知道對方的性格、習俗以及他在想什麼,所以總是害怕與對方不投脾氣、傷及對方的習俗以及害怕與對方解不上話茬等等。因為這是人人都存在的大眾化的問題,所以您大可不必過於擔憂。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與他人交往,同時也非常樂意與他人溝通,只要我們以常用的禮節去與陌生人搭話,那麼陌生人也就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比如,見到比自己年齡大10歲以內的,就以“這位大哥您好!”起頭,然後說出您想要表達的意思;比自己大10歲以上的,則以“大叔、大爺”稱呼,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則以“這位朋友”稱呼等等。切入點其實就是您想要表達的內容(您要辦事麼事),當然也可以是承接對方的話茬(對方找您有什麼事),至於在旅行中與陌生人相遇,則可以了一些對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以及問問當地風土人情、生活工作之類的事兒等。

您問“性格能改變嗎?一個人的性格真的能決定命運嗎?”我首先要說的是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說人人成熟之後他的性格具有相對穩定性,因為它是相對穩定的,所以經過困難、挫折和障礙的歷練,性格會逐漸發展和完善,所以我認為性格是隨著生活、環境、時間、事件的轉變而不斷得到修煉和雕琢的。要得到性格的修煉和雕琢,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和心態,對自己要不斷反省,不斷完善。只要您在實際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短處,您就可能擁有成功的人生。至於說“性格決定命運”的問題,我認為“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既正確也不正確。不正確之處是它丟掉了前提條件,正確之處是加上了建起條件。“性格決定命運”的前提條件和完整的表述是“種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態度;種下一種態度,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不知我的解答您是否認同,您的朋友楊永龍希望您批評參考,同時也祝您通過自我的修煉走出一條成功的人生之路來!

楊老師:

您好!首先在這裡祝您新年快樂,衷心感謝去年您對我的指教。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您對我的幫助的確很大,謝謝。

今天我又帶來了我遇到的幾個新問題:

1. 我在交際上下的功夫很大,但是成效並不是很明顯,交際圈的範圍還是很有限,針對不同層次,年齡,性格,職業人的交往還是有一定的障礙。在遇到條件比自己優越的人有一定的自卑感,所以和他們交往時還是有一定的隔膜,自己好像就是矮了一截,所以很多事情自己總是很被動,我不知道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還是我自己心理上有些問題。

2. 每次遇到公共場合的發言譬如說開會時,心裡很是緊張,害怕自己說不好,不敢發言,(其實平時我還是挺健談的一個人)但是一到這種場合啊,那就是個問題。我也懂的什麼叫惡性迴圈(自己越是不去發言,就越是不敢,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毛病。)想改需要時間和方法的。請問老師有沒什麼好點的辦法?——小范

小范:

您好!“在遇到條件比自己優越的人有一定的自卑感”,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正常心理表現。您的情況我認為是沒有找到自己的長項以及自我貶低自己的結果,您不能因為自己是一名打工者而自我貶低自己,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避短揚長,人則上進;視短揚弱,人則頹廢。首先打工者也是人,也是與整個社會所有的人平起平坐的人,打工者也擁有自己的長項,當您找到了自己的長項,那麼您揚長避短就會使自己增強信心。

其次,人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出類拔萃,也不可能總是常勝將軍,有長有短,有勝有敗,才符合生活邏輯。當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後於別人時,要客觀進行分析,看是否有條件和能力 趕上去,如果有,就下功夫去拼搏;如果缺少這方面的“天分”就應接受這一事實,認可現狀,繼續努力保持現有水平,爭取在別的方面提高,而不必自卑自怨。某一方面發展受限制,但其他方面還可能有了更多的潛力呢。比如,沒有好嗓音唱歌,但也許在體育活動中可奪標;沒有美術特長,卻也許有組織社交能力。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會避免碰上“自卑”之牆,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第三,對於“每次遇到公共場合的發言譬如說開會時,心裡很是緊張,害怕自己說不好,不敢發言”的問題,我認為在這些場合不要過分的去想該說什麼或不該說什麼,也不要去考慮別人怎麼看,話到嘴邊就無所顧忌張口直言的意見和觀點。

第四,學會剋制自己的憂慮情緒。凡事儘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積極的一面。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良好情緒和情感,相信大多數人是以信任和誠懇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於不信任和不真誠的假定環境中,那樣,對別人就總懷有某種戒備心理,自己偶有閃失,或者並無閃失,也生怕別人看破似的,這樣自己就會惶惶然,更加重懼怕心理。

第五,要善於把緊張情緒放鬆。使用一些平靜、放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有自信心,並不時用內心的語言激勵自己:“我很棒”、“我表現得很好”、“人們都很喜歡我”。適當的時候來點阿Q精神,比如“嘲笑他人者不如人”、“光屁股笑插杈褲”,這樣可以緩解自己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第六,平時多和同事參加文娛娛樂活動,增和他們的交流交往,這樣既可以融洽與同時的關係增加他們對您的支援度,又可以通過他們來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而發展和完善自己,達到提高自信心的目的。

今天就談到這兒,相信您會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您的朋友楊永龍祝您成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