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的音質與效能指標?

助聽器音質的重要性 音質即聲音的質量,體現了助聽器聲音輸出的客觀技術水平,同時綜合了使用者的一些主觀聆聽感受。“高音質”是指聲音在處理過程中要“高保真”。而只有“高保真”,才能保證高清晰度,也可以說音質決定助聽的效果及助聽器的品質。

助聽器的效能指標 1)最大聲輸出或飽和聲壓級(SSPL)最大聲輸出,是將助聽器增益調到最大,輸入90分貝聲壓級的聲音,在2CC耦合腔中產生的聲壓級,在不同的頻率該最大值是不同的,峰值即為最大聲輸出(頻率一般在2.6KHZ左右)。但衡量助聽器最大輸出能力的是1.6KHZ的輸出值。 飽和聲壓級,是指助聽器放大電路處於飽和狀態時,2CC耦合腔內測得的聲壓級。為此,二者也是指助聽器的最大功率輸出。使用助聽器時的最大聲輸出應低於患耳的不舒適閾,尤其對重振陽性的患耳,必須控制最大聲輸出以保護患耳。 2)頻率範圍一般而言,低檔助聽器的頻率範圍至少在300~3000Hz,普通助聽器高頻應達到4000Hz,高階助聽器的頻率範圍可在80~8000Hz之間。助聽器頻響越寬越不容易感覺喇叭聲,聲音也就越自然越逼真。戴上歐仕達領秀E系列助聽器的一瞬間,16000Hz頻寬補償隨即開啟,立刻營造精美音質與完美聽覺的享受。 3)最大聲增益增益是指輸出與輸入聲級的差值,主要表示助聽器的放大能力。目前助聽器的增益多在30~80dB之間。一般情況下,耳聾程度輕的要選擇增益小的,而程度重的應分別選用增益中等的或大的助聽器。在具體使用中助聽器上都備有使聲增益在一定範圍內變動的音量調節開關。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可依一些公式預先計算,最簡易的方法是按照純音聽力圖,對500、1000、2000Hz三個音訊的增益補償調節,以其閾值的一半或稍多為宜,多能獲得滿意效果。 4)訊號噪聲比(S/N)助聽器耳機放大後的輸出往往是語言訊號和惱人的噪聲同時存在,助聽器的訊號噪聲比越大越好。信噪比值越大,助聽器本身產生的噪音越小,放大後的資訊傳遞的質量越好。優質助聽器的信噪比可達40dB左右,至少應保證30dB以上。 5)頻率響應和音調調節助聽器應提供各種不同的頻率響應,以滿足聽障人士的聽力要求;頻率不同反應在聽覺上就是音調不同。為了使助聽器的頻響比較符合聾人的聽力損失特點,音調調節鈕上設定一些不同音調,通常L代表低音,N為正常,H為高音。 6)諧波失真諧波失真是反映助聽器放大後的聲音真實度的指標。通過助聽器放大的聲音能和原聲一樣最好,但實際上難以做到輸出與輸入的聲音完全一樣,即產生了失真。輸入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放大器、耳機等裝置後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失真,最為常見的是非線性傳輸產生的諧波失真,對音質影響很大。因此,為了能高效地傳輸放大後的聲訊號,助聽器的失真度應越小越好,諧波失真小於5%最好,小於10%之內的助聽器皆可選配,失真若大於10%,助聽器放大後的聲音就會扭曲失真,影響聽覺效果。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