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蘆筍的栽培技術?

蘆筍是一種高效益經濟作物,一次種植可以連續收穫15年以上,正常年份畝收入幾千元,特殊年份可以蘆筍又稱石刁柏,也叫龍鬚芽,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嫩莖不僅有鮮美芳香的風味,而且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為高檔名貴蔬菜,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長期,食用有抗癌作用,對心臟病、高血壓、心率過速等也有一定療效。黃河三角洲位於暖溫帶半溼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適宜蘆筍生長,近幾年來,蘆筍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但由於土壤鹽漬化程度較高、栽培經驗不足,導致蘆筍生產規模小、產量較低、見效遲、空心多、病害重。通過對鹽鹼地蘆筍大面積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結果表明,完全可以達到當年育苗、當年定植、翌年春季採筍的目標,3年後,每畝(667平方米,下同)採筍500kg以上,經濟效益可觀。現將鹽鹼地蘆筍的豐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鹽鹼地蘆筍的栽培技術

步驟/方法

鹽鹼地改良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壤母質系黃河洪積物,鹽化離子以氯化物佔絕對優勢,為濱海鹽化潮土。土壤質地粘緊,通氣差,天然地耕層土壤含鹽量為2.6%左右,作物不能生長,已經開發利用的低產田耕層土壤含鹽量也在0.4%~0.8%。因此,種植蘆筍首先要對土壤進行改良。
(1)暗管排鹼,加速土壤脫鹽暗管排鹼是利用專業埋管機械將PVC滲管埋入地下1.2~1.5m處,將地面滲下的鹽鹼水和地下鹽鹼水截引到暗管,集中起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度,滿足作物的生長髮育要求。鋪設地下暗管採用排水管與集水管2級相互垂直構成正交網路模式,或斜交人字型網路模式。集水管外面包裹著玻璃纖維,也可填充10~20cm的工程沙或爐渣、粉煤灰等,防止泥沙進入暗管,增大有效進水面積。在集水管和排水管接頭處設檢查井,主要用於管道的檢查、沉沙清淤、沖洗、通氣、觀測等。
(2)灌溉洗鹽土壤含鹽量高,可利用淡水沖洗,把土壤中過多的易溶性有害鹽類淋洗掉,由排水溝流走,使土壤脫鹽。早春和晚秋為返鹽季節,以灌2~3次水為宜。灌水時,必須掌握適宜的灌水量,使水在畦內分佈均勻。水流不宜太慢,否則壓鹼效果不好;但水流過快則易沖壞畦埂而跑水。先灌距渠道近、距排水溝遠的畦。
(3)深翻深耕,增施有機肥表土層下有一層妨礙鹽鹼下淋的“鹼隔層”,不透水,也不易壓鹼,在種植前秋末深翻,做法是從地片的一邊挖一條1~1.5m的溝,溝的深度根據膠泥層的深度和厚度而定,膠泥層較深就深挖,翻上來的淤土厚度應超過35cm,然後用溝倒溝的方法翻。鹽分分佈上輕、下重的土壤不宜深翻。在改良鹽漬土中增施有機肥料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多施有機肥可使鹽鹼板結的土壤變得疏鬆、孔隙度大、容量低,土壤的水分、物理效能得到改善。

育苗春季土壤返鹽影響育苗成活率。為了提高成活率,要採用保護地育苗的方法。3月上旬,選擇土質疏鬆、土壤肥沃、透氣性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深翻25cm,每畝施基肥4000kg,與土混勻,拌成富含有機質的培養土,然後整平、做畦,畦長10m、寬1.2m,耙平畦面,準備播種。綠筍栽培,每畝準備種子50g。播種前必須先催芽:將種子先用清水漂洗,洗去秕種和蟲蛀種,再用50%的多菌靈300倍液浸泡12小時,消毒後用30~35℃溫水浸泡48小時,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後,將種子濾出,放入盆中,蓋上溼布,置於25~28℃的環境中進行催芽,當種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播種前先將畦面灌足底水,按株行距各10cm劃線,將經過催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方格的中央,然後用細篩將土均勻地篩在畦面上,覆土2~3cm,搭建小拱棚(亦可直接在溫室或塑料大棚中育苗)。

定植當蘆筍幼苗有3根以上的地上莖及地下貯藏根7條以上、苗高0.3~0.5m時可起苗定植。定植前要整平土地,按預定行距開深、寬各40~50cm的定植溝,每畝施腐熟的廄肥3000~4000kg,與土混合施人定植溝底層,然後將氮、磷、鉀複合肥15kg施於廄肥之上,與土壤拌勻。採用保護地育苗,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綠筍定植的行距為1.4m、株距為0.3m,每畝定植1587株,密度大有利於防止返鹽。定株方法:在整好的定植溝中間,劃一條直線,然後將帶土塊的幼苗,按蘆筍幼苗地上莖萌生的生長方向定向定植。一般按南北溝方向定植,將第1次抽出的地上莖(較細而短的一條莖)放在北面,不可放在溝的兩側。定植深度要一致,一般為15cm。定植後及時灌溉,並將土壤踏實。

田間管理
(1)幼齡蘆筍從定植到大量採收嫩莖這一生長階段稱蘆筍的幼齡期(2年)。蘆筍定植後,要及時澆水緩苗。結合澆水,分次覆土,將定植溝填平。發現缺苗,儘早補苗。每次灌水和降雨後,及時中耕,隨時清除雜草。幼齡蘆筍的科學施肥是促根發株取得早產、豐產的關鍵技術環節。具體的追肥時期、種類、數量和方法是:早春首批幼莖萌發出土時,每畝施複合肥4~5kg、草木灰50~60kg。方法是在距植株20~30cm處開溝(溝深約10cm),施肥、覆土。第2批嫩莖出土時,每畝施尿素5~6kg。在氣候、土壤墒情適宜的情況下,幼齡蘆筍每隔30~40天抽發一批新嫩莖,因而要相應地追肥。入秋後,由於氣候涼爽、空氣溼潤,生長髮育將更加旺盛,應於早秋、白露、秋分間重施1次秋肥。視土壤肥力情況,一般每畝施複合肥10kg。
(2)成齡蘆筍從正式或大量採收嫩莖開始,蘆筍的生長髮育進入了成齡階段。主要的栽培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分期追肥成齡蘆筍地的追肥,一般為每個生長週期3次:即春季培土施催芽肥,每畝施複合肥15kg;第2次於嫩莖採收期過後,約6月上、中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kg、複合肥15kg、過磷酸鈣40kg;第3次是早秋施補勁肥,每畝施複合肥15kg。
(2.2)灌水成齡蘆筍地的灌水時間、次數應依照蘆筍的生長髮育狀況因地制宜。一般來說,蘆筍地每年至少要灌水3次:第1次在早春與施催芽肥結合,灌催芽水,或在採收中期灌水;第2次在春季嫩芽收穫結束後,結合追肥灌復壯水;第3次在初冬土壤結凍之前灌封凍水,以保證土壤含有充足水分,以利嫩莖早春萌發和採收。其它時間如遇乾旱,也必須適時灌水。由於蘆筍不耐澇,澆水時注意不要過量,雨季注意排水。
(2.3)中耕除草首先要在澆灌水和降雨後,適墒進行中耕鬆土,以破除地面板結,防止水分蒸發,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促進根系和鱗莖盤的發育;其次是特別重視春季和夏季的中耕除草工作,中耕宜淺,以免傷根,亦可使用除草劑滅草。
(2.4)枯枝清理在深冬或早春,結合清園,把枯死的莖葉拔除燒掉。

嫩莖的採收採收綠蘆筍可直接用採筍刀整齊地割下嫩莖,基部不留茬,以免萌發側芽併成為病蟲害繁殖的溫床。採筍時,根據廠家的標準,一般比收購長度多出1~2cm,以便加工時切去紫筍和纖維多的地方。對田間出現的過細、彎曲、畸形和有病蟲害的嫩莖,要及時割除,防止留苗及滿地開花,給病蟲害的繁殖蔓延創造條件。採收綠蘆筍的採筍刀要鋒利,便於攜帶和使用。為了提高蘆筍產量,綠蘆筍可採用留母莖採筍的方法,即在春季採收結束後,每株留直徑1cm以上、生長健壯的勁莖3~4條作為母莖,然後採收其餘達到長度的筍芽。

病蟲害防治
病害蘆筍的主要病害有莖枯病、鏽病、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等,其中莖枯病危害最嚴重。病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應用無毒的高效生物農藥或其他高效低毒農藥防治病害。重點是在嫩莖採收結束和冬季植株枯萎以後,要進行全面、徹底清理田園,並用藥劑對蘆筍鱗莖盤和土壤進行徹底消毒殺菌。藥劑防治要做到防早、防嫩。從嫩莖萌發到展葉前蘆筍最易感病,是防治病害的關鍵時期。常用的藥劑有多菌靈、波爾多液、粉鏽寧等。

注意事項

蟲害常見的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種蠅、蚜蟲、薊馬、十四點泥蟲、十二星葉甲等。防治小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種蠅時要認真清園,徹底清除雜草,嚴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育苗時用呋喃丹拌土殺死害蟲,成莖生長期間可噴施氧化樂果等防治。蚜蟲、薊馬的防治也可採用噴施氧化樂果等防治。十四點泥蟲、十二星葉甲等害蟲可噴施辛硫磷等防治。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