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空氣中含二氧化碳?

用此裝置能大大縮短反應時間

方法/步驟

用兩個十字夾將燒瓶夾向上略傾斜固定,用燒瓶夾固定針筒(使針筒口略朝下傾斜),針筒與玻璃管用橡皮管相連,玻璃管伸入裝有適量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內,注意:導管伸入液麵的深度不能太深,約0.5cm左右,便於吸入少量溶液後,導致試管內液麵下降,當玻璃管口露出液麵,可吸入空氣使之與溶液充分混合。實驗時只需推拉注射器柄,觀察試管內溶液所發生的變化即可。

原實驗的弊端:大號針筒內的空氣一次性壓入錐形瓶裡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由於針筒體積較小,錐形瓶內石灰水量多,實驗應要不斷取下針筒,抽取空氣,再連線裝置,將空氣壓入石灰水中,重複實驗四十多次,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實驗現象,原實驗操作繁瑣,且比較費時,浪費課內有限的時間,學生在等待過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

思考:①能否不拆裝 ②能否縮短實驗所需時間

主要思路:聯想到鳥類的雙重呼吸,一次呼吸可以進行兩次氣體交換

①本實驗只要適當調整玻璃管口的深度且將針筒設計成針筒口略朝下。拉注射器活塞柄時,石灰水被吸入針筒,試管內液麵下降,當液麵下降至長導管末端以下時,空氣也被吸入,在針筒內使空氣與所吸入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混合;推注射器活塞柄時,針筒內的空氣與試管內的澄清石灰水又再次充分混合。一次推拉空氣與澄清石灰水兩次充分接觸,與原實驗相比,能在較短時間內出現理想的實驗現象,同時操作較為方便,實驗時不需要取下大號針筒,抽取空氣,再打入澄清石灰水中;

②用試管代替錐形瓶縮短了實驗時間:用錐形瓶時由於澄清石灰水的量較多,空氣中含CO2量較低,需要的實驗時間長,換用試管後,減少了澄清石灰水的量縮短了實驗時間。

③將針筒固定避免了推拉活塞柄導致試管側翻

④用燒瓶夾固定針筒,可以適用不同規格的針筒

⑤單個十字夾固定易滑動,採用兩個十字夾固定使燒瓶夾更穩定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