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黃山領真意,只是欲贊已忘言?

說起古代的文人雅士,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絕對另人仰慕,瀟灑,飄逸,後人模仿不來。詩序中更是有《桃花源記》,叫人愛不釋手。它所描繪的世外桃源,我雖生活中不能實現但卻萬分渴求。

追求這種樂園沒什麼不對,那種超脫於一切的感覺我個人很是喜歡。再說我只是單純的嚮往,別誤會,並沒有影射出對某些事情的麻木與反感。(比如希望生活工作能多點新鮮,再比如身為中國人渴望收復釣魚島...)。哲學裡說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對於我這樣一個安徽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則名為黃山。素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怎能不像當年徐霞客那樣遊歷一番?

方法/步驟

於集散中心乘大巴至山腳,800米海拔,不過是20分鐘的盤山公路。分歧在於上山路線,一種是由慈光閣出發(稱為前山),由南而上;第二種則是自北而上,始於雲谷寺(稱為後山)。前山險,後山秀,怎麼選擇看個人。我是選擇前山路線,一是難度高,有挑戰;二是不想迎客鬆成為“送客”鬆。說實話,徒步登山的難度還是超出想象(放棄索道),山很陡,所以體力分配要合理,步伐,呼吸以及策略都很重要。瘋狂的表現可不會帶來風光的結局。對於真正的好戲,我早已從路線圖中得知是在6公里之外的玉屏樓。只是等待的時間充滿“煎熬”,就好比你明明知道屬於你的女孩會在未來出現,可這段“真空期”總會讓你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於是,你需要的是永遠樂觀向上的心態。歇歇腳步,與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聊天;放下揹包,與卸下沉甸物品的挑山工攀談;剝獼猴桃,投餵給山間的野生猴;當然還可以加快步伐,追逐那靈動的小松鼠。3個小時過後,孤傲的天都峰終於出現在遊客的眼前,儼然一副老大哥的架勢,告訴人們可及但卻不可攀(維護,暫不對遊客開放)。再往上,便是玉屏樓,這裡可以看見黃山的標誌:迎客鬆。伸出的枝丫已經受傷,現用鐵絲固定,減少重力,以防斷裂。不過可以放心,定時會有人維護。比如08年奧運會黃山市的火炬傳遞第一棒徐東明,便是守鬆人。而蓮花峰位於天都峰和光明頂之間,為黃山最高峰,海拔1864米,我雖嚮往,但行程安排不允許我花費1個小時上下來回。原因夜晚山上沒有燈光,那些鑿出來的上山路各種難走,我又必須趁天黑之前趕往山間的酒店。其實有過“以地為床,以天為被”的想法,但沒有帳篷,加之山上的天氣看來,那根本就是“作死”。終於在6點20分,“攻克”光明頂(黃山中部,海拔1860米,為黃山第二高峰,與天都峰、蓮花峰並稱黃山三大主峰,還有..與明教光明頂沒有半點關係)。繼續登山的腳步,伴隨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終於晚上7點多到達排雲樓賓館。途中得感謝來自哈爾冰登山愛好者的陪伴(夢想是征服雪山),也得感謝那位被我從身邊越過,但又不聲不響走到你前頭替你指引方向的挑山工,彷彿仙人那樣騰雲駕霧趕上,讓我不得不懷疑你才是真正的仙人指路;當然也有遺憾,百步雲梯、一線天因體力時間放棄,另一標誌“飛來石”也只是在傍晚才看到,好在這個有圖有真相!

初上黃山領真意,只是欲贊已忘言

初上黃山領真意,只是欲贊已忘言

休息一晚,第二天5點便起,為的就是那預測中的5點52分,60%的日出機率,丹霞峰上早早聚集了很多遊客,大家都在翹首以盼,只可惜日出是可遇而不可求,你我誰也不能化作那幸福的石猴,今天看不到,還可以指望明天(山上住宿貴,耗不起;公司假有限,請不得),只有那隱約的霞光算是對我們的最後一絲安慰。回酒店,吃了早點便匆匆退了房,開始今天的旅程。第一站:西海大峽谷,步入其中,覺得這根本就是集險、峻、秀於一身,此中有真意,欲贊已忘言。在山谷中放眼望去,山與山層次分明,壯闊奇特,令人歎為觀止。應了那句“富貴險中求”!峽谷底不通,為的是方便以後的遊客觀景,在修索道。可即便是在半腰盤旋觀賞,也頗有電視裡放映的張家界的感覺!返回又是別樣的心情,好在黃山是一山接一山,總是翻過一座迎來另一座,不停的上山與下山,根本不覺膩。沿北海而下,時而與人結伴,時而“混”在旅遊團,聽聽導遊的介紹,拍拍沿途的風景。爬上獅子峰峰頂,看到了又一標誌“石猴觀海”,也登上了始信峰之巔,翻滾的霧氣使眼前的山峰若隱若現,而一顆顆名鬆的背後包含的是數不盡的傳說。下山的心情怡然豁達,也有真正的仙人指路在為你送行。我忽然不想再寫下山及後續的事了,意為留住最美的這段記憶!

以後,倘若有人告訴我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我統一會說來看看咱黃山。假如對方也是遊經過黃山之人,我會笑笑說道:“哥這次來享受的是門票半價哦,親!”

初上黃山領真意,只是欲贊已忘言

初上黃山領真意,只是欲贊已忘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