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管理六項工作?

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生存艱難的環境下,要提高製造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從觀念、質量、市場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革,促進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首當其衝就是要引進精益生產方式。但是,很多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時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精益生產的推行困難、持續改善無法進行、員工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等等。因此,在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時,企業一定要做好以下六項工作:

方法/步驟

1、改變觀念,從管理層到員工層都必須深入的貫徹實施精益化生產的思想,這是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思想的基本前提。
只有在每個員工改變原有看待問題、開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時管理階層做到良性的引導和監督管理的前提下才能把精益生產管理措施落實到實處。

2、實施準時化生產,即以市場為導向,在合適的時間生產高質量和合適數量的產品,以“平準化”為前提條件、以市場來拉動生產。
所謂拉動生產是以看板管理為手段,採用“取料制”:即後道工序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生產,根據本工序在製品所需要的用量從前道工序領取相同數量的在製品,一個工序一個工序地向前推動,從而形成全過程的拉動控制系統,絕不多生產一件產品。只要嚴格按照準時化生產進行,才能消除大量的浪費現象。

3、精益生產管理要提高人員自主化,是指人員與機械裝置的有機配合行為。
精益生產管理要給予員工充分的主動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做到權責分明,誰的事由誰做,誰做的事誰負責。任何人發現故障問題都有權立即停止生產線,主動排除故障,解決問題。並且將質量管理融入生產過程,將質量管理變為每一個員工的自主行為,將一切工作變為有效勞動。

4、改善是精益生產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改善就沒有精益生產管理。
(1)從區域性到整體永遠存在著改進與提高的餘地。在操作方法、質量、生產結構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斷地改進與提高。(2)消除一切浪費。精益意味著不能提高附加價值的一切工作都是浪費,這些浪費必須經過全員努力不斷消除。(3)連續改善,是指以消除浪費和改進提高的管理諮詢思想為依託,對生產與管理中的問題,採用由易到難的原則,不斷地改善、鞏固、提高,經過不懈的努力,以求長期的積累,獲得顯著效果。(4)有明確的改進目標,包括最終目標和細化到各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包括效率目標、質量目標等。

5、精益生產管理是執行全面質量管理,強調質量是生產出來而非檢驗出來的,由生產中的質量管理來保證最終質量。
生產過程中對質量的檢驗與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進行,嚴格培養每位員工的質量意識,在每一道工序進行時注意質量的檢測與控制,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可立即停止生產,直至解決問題,從而保證不出現對不合格品的無效加工。

6、注重銜接得當,精益生產管理是一項環環相扣的工作,對各部分內容要合理的銜接,避免造成基礎不牢而下一步工作難以開展,同時要避免浪費過多的時間致使結果最終不了了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