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別嬰兒溼疹的症狀?

嬰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過敏性面板炎症。皮損以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急、慢性期重疊交替,伴劇烈瘙癢,病因常常難以確定。

  嬰兒溼疹的主要症狀有:

方法/步驟

急性期

  起病急,面板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很快變成丘皰疹及小水皰,皰破後糜爛,有明顯的黃色滲液或覆以黃白色漿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漸向四周蔓延,外圍可見散在小丘疹,也稱衛星疹。面部面板可有潮紅及腫脹。間擦部位如腋下、鼠蹊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併合並擦爛。如護理不當常有繼發感染可泛發全身。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合併感染者可有低熱。

亞急性期

  急性溼疹的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面板以小丘疹為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此時癢感稍見輕,可持續時間很長。可由急性期演變或治療不當而來。

慢性期

  反覆發作,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皮疹為色素沉著,面板變粗稍厚,極少數可發生苔癬樣化。分佈在四肢,尤其四窩處較多。若發生在掌跖或關節部位則發生皸裂而疼痛。如果治療不當,或在一定誘因下,隨時可以急性復發,自覺劇烈瘙癢。

脂溢型

  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面板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後,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搽爛、潮紅及滲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較嚴重的痤瘡。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

  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於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後露出鮮紅色溼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幹,四肢及全身蔓延,並可以繼發感染。

乾燥型

  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後。面板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幹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併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由於病因複雜難以確定而反覆發作。劇烈地抓癢可繼發區域性及淋巴結感染,極個別病例可發生全身感染、敗血症、毒血癥,出現高熱、腹瀉、周圍血中性白細胞增高,有時出現中毒顆粒。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