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技巧之常見的釣草魚打窩辦法有以下四種?

 浮草窩

  經常有人垂釣的中央,魚變精了,竿影人聲都會使魚遠遁。在此情形下,取“浮草引魚”釣法不失為上策:扯一些鮮嫩的青草在順風的水邊撒下,讓其在水面上順風漂流。用海竿帶漂,漂調在一尺左右,釣淺,將鉤餌投在浮草邊,翻開繞線輪,讓浮漂帶著鉤餌隨浮草漂去。人靜守觀漂,會看到魚吃草時在水面鄭起的漩渦,水下草葉被拖得忽隱忽現,長莖則被拉得東倒西歪,魚在水下拱得浮草亂晃。魚對人影非常敏感,人離得越近,魚越不肯浮到外表,不過從水面泛起的潛流和浮草的動靜還是能夠判明魚在下面。浮草引釣,誘餌用嫩草莖葉即可。由於所掛在鉤上的草餌鮮嫩短小、就口便當,魚常會先吃鉤餌。用更合口味的麵食、螞蚱、油葫蘆、嫩苞米粒等,也都能夠。吞鉤魚訊有兩種:黑漂斜走和快速平移,普通不會呈現底釣經常見的送漂。氣壓低缺氧時,不宜浮釣。

  沉底草窩

  釣者較多的魚塘,魚沉底不出面,也不吃浮草。在這種狀況下,就要扎草捆子打底窩了。辦法是割來嫩草,將石塊或磚頭夾在草根處捆紮成草捆,將其沉入釣點。可打2-3個窩,稍後留意察看每個窩子的動靜,一旦草窩處有氣泡或碎草浮上水面,就闡明魚已進窩吃食了,此時將鉤餌拋至草窩邊,最好用調漂的方法讓餌停在草尖處。但要留意魚上鉤後要立刻拖往別處起魚,千萬不能在草窩處遛,一個是不驚窩,再一個也避免將線繞扯到草捆上,形成跑魚。每窩釣一兩條就換窩,輪番下鉤。

  常規誘餌窩

  “常規”也就是說跟釣其它魚打窩的用料和做窩辦法無甚區別。星星點點撒些嫩苞米粒即可,扔幾團糟食誘餌也行。以我的經歷,用大塊誘餌打窩比投散窩要強。所謂“大塊”,就是不能讓魚一口吞下的誘餌。鋸成煙盒大小的方塊豆餅,或是取蒸製出來的面餌(蒸好後不搋揉,餌塊堅持硬態),分紅手巴掌大小,一次投數塊。這類誘餌的特性是誘魚效果強,魚被引來,卻吃不到嘴裡,只可咂食浸泡下來的渣屑,棄之離去又捨不得,轉來轉去,看見大小適口、口味更佳的誘餌,魚兒為之一喜,釣者遂有一得。一次,我到一魚塘垂釣,那裡已有釣者六七人。我掏出蒸好的面餌塊子,投進去八九塊做窩,採用“手竿糟食釣法”垂釣。這是筆者重複理論、探索總結出來的一個有效釣法,其特性是:手竿,立漂,活砣。砣的重量應相對大些,一是便於拋鉤,以免因墜輕用力拋鉤時甩掉餌團;二是糟食餌入水化開,砣重可保證魚鉤在風浪中不會被浮漂帶離餌窩,構成空鉤待魚狀態。鉤組為三隻鉤或四隻鉤,腦線等長,線徑應相對細些,便於魚將鉤吸歸入口。餌料就是炒制的香糟食,可少量調入酸奶,幹衡度和粘度一定控制好,太乾了捏不成團,太稀了掛不住鉤;太粘了入水難化,粘度不夠則拋鉤易散。最好是以拋鉤不散、入水後三五分鐘化開為宜。上食取葡萄鉤上餌法。鉤餌入水化開,魚鉤埋在一小堆餌渣裡,魚咬鉤“喝食”時會連鉤一道吸入。魚鉤上沒有任何包裹物,尖利的鉤尖極易在魚嘴裡“粘住”,即便魚有異感,想吐鉤已難矣。因而運用糟食時,除非魚不咬鉤,咬鉤便多是咬死鉤,吐鉤遁魚現象絕少發作。垂釣中若肉體溜號,常會呈現魚拖竿入水、破浪而去的現象,害得人手忙腳亂地趕緊用海竿往回搭,以至下水追竿。那一回,我用大塊誘餌打窩,採用糟食釣法,獲量頗豐,同塘垂釣的六七人,獲量總也沒有我的一半多。致使於魚塘的塘主死纏硬磨非得要除正常的釣魚費外,再加10元錢。

  海竿“覓釣”

  與鯽魚、鯉魚相比,草魚的叢集習性要突出得多。草魚普通是成群遊動,而且活動範圍廣,巡遊間隔大,在一個塘裡,如無明顯水草區,能夠說是四處走。它們不像鯽魚常囿於固定的一小片活動區域,也不像鯉魚殘兵敗將多、大幫活動少。因而釣草魚即便做了窩子,很難將一個魚群持久留住,釣個一兩條也就過去了。所以針對這個特性,很多時分痛快就不打窩子,採取“覓釣”。覓釣覓什麼?覓草魚群。為什麼用海竿覓釣?由於海竿打得遠,機動搜尋範圍大,“覓”起來更為得心應手一些。多用幾副海竿,一個固定釣位不動,在不用搬家的狀況下,就可覓釣很大一片區域。詳細辦法是:用4-6副海竿在一定範圍裡分散拋鉤,使之星散散佈於遠、近、左、右、深、淺、邊、心……哪裡咬鉤上魚,闡明草魚群正在哪裡,旋即使向那個中央“轉移戰場”、“增加兵力”——再起出幾副海竿(不一定是一切海竿)打向那個區域。這樣,在那一群裡便可拿它幾條。釣具用活砣、集團鉤,麵食捏出幾個角,餌料用玉米麵文火炒香後燙製成的粘軟面餌,效果很好。草魚群轉移很快,從不在一地過久逗留。一旦哪個釣區不再有魚咬鉤,便再行分散打竿、多頭試探,另覓草魚所在。找到魚群,就趕緊調遣兵力,再去集中拿它幾條……如是重複。這種“找魚下鉤”法,比之傻等魚來上鉤的“守株待兔”式定點釣,獲量大得多。可見“變被動為主動”在垂釣裡亦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辯證規律。筆者在幾次專釣草魚的垂釣中,曾以此法力挫群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