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父母把我“當一個牲口在餵養”?

楊老師:

您好!很冒昧地給你留言,跟您聊聊現實中的我正在面對的一個挑戰,希望得到您的指點。

現實中我也姓楊,也是一名在職的高中教師,現在擔任某私立高中的高二理科重點班的班主任。今年九月份開學時,我班一名同學遲遲沒有來校報到。該生高一時是一名平行班的同學,經過高一一年的努力,高二分科時考入理科重點班。我高一時帶他所在班的物理課,對他略有了解:該生很聰明,聽課很有效率,思維水平明顯優於其他同學;據其家長介紹,暑假裡該生還雄心勃勃地複習、預習,準備在新學期新班級裡嶄露頭角。但是到八月中下旬發生變化,不學習了,也不願上學了,開學已三週,始終不來學校,家長來幫他報到之後,便為他請了“病假”,一直在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未見成效。

我多次與其家長聯絡,並約見了他的父親,詳細瞭解箇中原因。也提出希望你去家訪的要求,但被他家長婉拒,說孩子脾氣很大,拒見所以親朋。我讓他高一同班的幾位同學三次去看望他,他均閉門不出。

該生體型較胖(超過100公斤);經瞭解,他父母均認為他的異常起因於暑假裡關於參加“減肥訓練營”與家長人意見有分歧。一開始,父母打算讓他參加的是一個封閉式的訓練營,集訓一個月,他興致勃勃;後家長聽說那個方式不科學、會反彈。於是便報了一個走訓式的班,孩子認為主要原因是兩個班在學費上的差異才是父母改變主意的主要原因,只去訓練了一天,就再也不去了。

暑期前半段,該生一直在接受一個在校大學生(中科大)的家教輔導,呵呵,該大學生也姓楊。該生對小楊老師也很佩服,師生雙方相處得很好。情緒反常後,就不再接受輔導了。

據家長介紹,該生目前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1.高中畢業也是參加工作,大學畢業還是參加工作。大學畢業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考不考大學,無所謂。所以高中畢不畢業,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2.目前我們這學校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再拼兩年也不一定能考得上理想的學校;

3.認為父母只關心他的衣食住行,冷暖起居,學習成績,而對他的內心世界,思想意識關注太少。“當一個牲口在餵養。”

4.不上學不代表不學習,不上大學不一定就會被淘汰。要走不同尋常的路。

現在,新學期已過去三週。該生每日自已在家,上網、打打遊戲,網路上東逛西看。(注:該生之前對網路並無依賴,玩遊戲也是偶爾為之,沒有上癮)幾乎是閉門不出的,頭髮長了媽媽建議去理髮也不肯,自已拿剪刀胡亂剪剪。跟家長也有交流,且思維敏捷,談鋒甚健。但只要一提及上學之事,立即擺手免談。

其叔、舅、姨等一眾親人無不為他操心,但無論是誰,只要是來勸學的,多閉門不見。或神情冷漠,不搭理。

據說他一人在家時,如家中來客敲門或電話鈴響,也多不予理睬,我多次打電話,他出從不接聽。

近日,偶而也有煩燥,矛盾之感。其家長無計可施,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幫幫他。為人師者,我當然責無旁貸。但深感力不從心。

我剛才在查詢有關高中生厭學心理方面的文章時,偶然進了您的部落格,一口氣讀了您的多篇博文,深覺您是這方面的專家,有豐富的經驗。

我現在打算給該生寫一封信,投石問路。該怎樣寫比較合適,我心裡一直拿不準。希望得到您的指點!或者您覺得該怎樣對該生進行心理干預或引導,才能幫助他走出誤區,懇切請您賜教!順祝秋安!——合肥 楊

楊老師:

您好!下面我就該生目前主要的四個觀點來一一作答:

首先,該生“高中畢業也是參加工作,大學畢業還是參加工作。”的認識是客觀實際的,也是可以肯定的。不過我要對他說的是:上大學一方面是為了加固我們知識的基礎,讓我們發展出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以習得走向成功的思維;另一方面考大學以及上大學的過程也是一個鍛鍊堅韌、頑強、自信等品質以及養成向一個目標按部就班低頭耕耘的習慣的過程。該生雖然對參加工作的的認識是客觀實際的,也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高中面對的高考對發展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卻是非常侷限的,此參加工作和不參加工作就有了明顯的區別;再說了他半途而廢與向一個目標堅韌、頑強、按部就班低頭耕耘的成功習慣或品行不相符,如果這樣一意孤行,那麼就會為自己將來享受成功的人生挖下了陷阱,自然也就會吃更多的苦頭。

其次,他“認為父母只關心他的衣食住行,冷暖起居,學習成績,而對他的內心世界,思想意識關注太少。‘當一個牲口在餵養。’”的感覺我非常理解,但卻不認同他的這種觀點。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除非是非凡情況。既然他是愛你的,那麼他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這種愛,或是他以為不需要表達。對於該生的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教育其學會理解父母,父母“關心他的衣食住行,冷暖起居,學習成績”以及有望子成龍的思想其實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強,長大有出息,在社會上能夠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滿的生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實現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他們為了讓孩子把握機會,考入重點大學,贏在“起跑線”上,總是對孩子的學習千叮嚀萬囑咐,對考試分數的嘮叨挑剔。這些實際上都是出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更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作為孩子應該理解父母,更多地體會父母對自己期望。在理解的父母愛心和責任心的基礎上,將父母對自己的期望轉化成積極進取的動力。

其次要學會與父母溝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往往出於自己內心的良好願望,可能有時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他們忽視了孩子個人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解決方式方法就是主動與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父母,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轉達給父母,讓父母瞭解你的真實想法和心理表現,進而使父母改進對我們的養育的方式方法。

最後,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因為我們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他們也在摸索著養育我們的方式和方法,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摸索中成長,所以我們要更加註意向父母表達心聲,使父母在教育我們的過程中更加走進我們的心靈。

關於他說“目前我們這學校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再拼兩年也不一定能考得上理想的學校”,在此我要對他說的是:我們做什麼事,不要總是考慮會不會成功,我們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成功。所以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心懷一顆誠心,以不猶豫、不彷徨、不管結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與否完全交給命運。其實我們在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都未來會怎樣,命運怎麼安排,我們所能做的只不過是踏實勤奮的“低頭耕耘”而已。所以我說命運只是負責洗牌,而打牌的是我們自己。考試說白了就是我們手中的一張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們要以愉悅和快樂的心態去玩它。

他說“不上學不代表不學習,不上大學不一定就會被淘汰。要走不同尋常的路。”這一點我是贊成的,國內偉人、世界首富和其他的一些知名人物,比如中國偉人毛澤東上的是小師範畢業,周恩來是中學畢業,鄧小平是小學三年級、成龍是小學負三年級……;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亞洲首富松下、華人首富李嘉誠、臺灣首富蔡萬霖、澳門首富何鴻燊(shen)……沒有一人是大學畢業;在科學發展史上,像發明蒸汽機的瓦特,發現電磁感應的法拉第,發明各種電器的愛迪生等以及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中國著名的作家高玉寶等都沒有上過大學。他們的成才主要靠實踐,靠終生勤奮、終生學習。但是從他個人的情況來看,就因為減肥訓練不如他的意就拒絕上學的情況來看,“要走不同尋常的路”很可能會折戟成沙,所以走進學校進行磨練才是他最佳的選擇。

以上僅是本人的一些分析和建議,不知對你教育和引導他是否有所幫助,你的朋友楊永龍請你批評參考。

父母, 學生, 高二, 牲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