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焊管,在焊接過程中會出現怎樣的缺陷呢??

即使是效能、質量再好的焊管,如果我們操作不當,也會出現邊部融合不足、預弧、漏水、出現裂縫等焊接缺陷的發生。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在一些危險性較高的行業領域,如果使用的焊管出現了這些現象,那麼,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所以如何學會正確地使用精益管、高頻焊管等焊接鋼管,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於它們來說,具體都有哪些焊接缺陷表現呢?我們大家也不妨一起來了解下吧。

方法/步驟

一、高頻焊管常見焊接缺陷分析

1 跳焊,跳焊有各種表現形式況下, 這類缺陷有規律連續分佈。壁厚外側缺陷類似波浪狀缺陷, 間距為電源頻率( 50 H z ) 的整倍數。 例如: 機組焊接速度為 120 f t/m in ( 36 576m m /m in ) , 缺陷間距 4 in (101. 6 m m ) , 則36576÷101. 6= 360 是 60 的整倍數。防止缺陷最好的方法是查清缺陷產生的根本原因, 儘量蒐集可能產生缺陷的各種操作引數。確定有關引數如: 工作寬度、焊接速度、屏流、屏壓、柵流、擠壓量等非常有益。觀測實際執行記錄可以發現異常波動, 對分析產生缺陷的原因也非常有益。生產時可能設定值略超出正常值, 但是幾個相關變數同時略超過要求值, 累計結果足以產生缺陷。

2 粘焊(冷焊)粘焊缺陷採用目前的檢測方法檢測不到, 因而是高頻焊接中最危險的焊接缺陷。粘焊形成的接合面沒有縫隙, 可以傳播超聲波訊號, 電磁檢測(EM I ) 檢測不到, 但壓扁時開裂, 斷口平坦、呈脆性。和完全熔合的焊縫斷口相比, 略呈纖維狀。有些縫隙可以檢測到。如果觀測橫向金相斷面, 可以看到H A Z 非常窄, 沒有白色熔合線, 金屬流線升角非常小

3 熔合不足(開縫)

顧名思義, 兩鋼帶邊緣沒有完全熔合形成良好的焊縫, 開縫的邊緣呈蘭色, 表明鋼帶曾被加熱, 但鋼帶邊緣平坦、光滑, 表明焊縫沒有完全熔合。這類缺陷最直接的原因是焊接加熱不足, 但還應考慮其它相關因素, 例如焊縫輸入熱量、V 型口角度和V 型口加熱長度、磁棒安裝位置和冷卻條件、感應圈尺寸等。這些因素會單獨或綜合作用而產生缺陷。但有時合適的熱量輸入也會產生開縫, 這是因為擠壓量不足, 氧化物仍殘留在熔融金屬表面, 邊緣雖然熔化但沒有熔合在一起, 焊縫經過擠壓輥後, 鋼帶反彈形成開縫。 邊部熔合不足(邊緣波浪)焊縫邊部熔合不足產生的原因是熔合面沒有金屬, 這類缺陷經常出現在鋼帶邊緣的外側或內側, 和過燒氧化物形成的缺陷相似。這類缺陷是因為焊縫在

4 氣孔(針孔)焊接結合面上的氣孔是高溫焊接但排出不充

分造成的, 斷口形貌呈纖維狀。球狀的光亮白點隨機分佈在整個斷口上, 白點出現在外壁時, 白點的表面由於氧化而呈黑色, 外毛刺清除前可以看到小的氣孔, 外毛刺清除後在熔合線上可以看到氣孔。

5 點位置壓扁開裂, 。斷口形貌平坦、無金屬光澤。中部熔合不足(中部冷焊)熔合不足的焊縫破壞後, 壁厚中部斷面呈平坦、銀灰色條帶, 邊緣呈纖維狀。這種焊接缺陷是焊接速度要求的功率超過了焊機的額定功率, 鋼帶邊緣整個端面沒有充分的時間加熱到焊縫所需要的最佳溫度和加熱深度而產生。中部熔合不足也可能是由於排出不充分, 接合面有未完全排出的熔融金屬而產生。

6 夾雜物(黑色過燒氧化物)

這類缺陷是金屬氧化物沒有隨熔融金屬擠出而被夾在熔合面上。這些金屬氧化物是在V 型口熔融金屬表面形成的, 在V 型口, 如果鋼帶邊緣的接近速度小於熔化速度, 熔化速度高於熔融金屬排出速度, 在V 型口頂點之後形成一個含有熔融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狹窄扇形區, 這些熔融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經過正常的擠壓不能完全排出,從而形成一個夾雜帶。焊縫壓扁開裂後, 在焊縫斷口很容易看到夾雜物。夾雜物與焊縫纖維狀斷口相比, 斷口平坦、無金屬光澤。這類缺陷可能單個出現, 也可能呈鏈狀出現. 稱這類缺陷為“氧化物”並不確切, 因為沒有異物夾在熔合面上, 實際上它是預弧造成的熔合不足。通常情況下, 毛刺或鐵鏽落到V 型口頂點前形成過橋, 造成短路而引起電流跳動產生預弧現象。短路電流瞬間改變了電流方向, 降低了V型口的熱量.

7 鑄焊(脆性焊)鑄焊是結合面上的熔融金屬沒有全部排出,熔合面上的鑄態金屬和過燒氧化物一樣含有氧化物。其斷口形貌根據殘留鑄態金屬含量不同而變化。但大部分呈平坦、脆性形貌。金相檢測可以看到在結合面上有鑄態金屬 ,鑄焊焊縫壓扁時開裂。這類缺陷有足夠的熱量熔化鋼帶邊緣, 但僅是一個簡單的熔化。

二、精益管常見焊接缺陷分析

1、焊縫寬窄差不合格

1、現象

焊縫邊緣不勻直,焊縫寬窄差大於3㎜。

2、原因分析

焊條(槍)擺動幅度不一致,部分地方幅度過大,部分地方擺動過小;焊條(槍)角度不合適;焊接位置困難,妨礙焊接人員視線。

3、防治措施

⑴加強焊工焊接責任心,提高焊接時的注意力;

⑵採取正確的焊條(槍)角度;

⑶熟悉現場焊接位置,提前制定必要焊接施工措施。

4、治理措施

⑴加強練習,提高焊工的操作技術水平,提高克服困難位置焊接的能力;

⑵提高焊工質量意識,重視焊縫外觀質量;

⑶焊縫蓋面完畢,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焊縫進行修磨,必要時進行補焊。

2、錯口

1、現象

表現為焊縫兩側外壁母材不在同一平面上,錯口量大於10%母材厚度或超過4㎜。

2、原因分析

焊件對口不符合要求,焊工在對口不合適的情況下點固和焊接。

3、防治措施

⑴加強安裝工的培訓和責任心;

⑵對口過程中使用必要的測量工器具;

⑶對於對口不符合要求的焊件,焊工不得點固和焊接。

4、治理措施

⑴加強標準和安裝技能學習,提高安裝工技術水平;

⑵對於產生錯口,不符合驗收標準的焊接接頭,採取割除、重新對口和焊接。

3、焊縫成型差

1、現象

焊縫波紋粗劣,焊縫不均勻、不整齊,焊縫與母材不圓滑過渡,焊接接頭差,焊縫高低不平。

2、原因分析

精益管焊縫成型差的原因有:焊件坡口角度不當或裝配間隙不均勻;焊口清理不乾淨;焊接電流過大或過小;焊接中運條(槍)速度過快或過慢;焊條(槍)擺動幅度過大或過小;焊條(槍)施焊角度選擇不當等。

3、防治措施

⑴焊件的坡口角度和裝配間隙必須符合圖紙設計或所執行標準的要求。

⑵焊件坡口打磨清理乾淨,無鏽、無垢、無脂等汙物雜質,露出金屬光澤。

⑶加強焊接聯絡,提高焊接操作水平,熟悉焊接施工環境。

⑷根據不同的焊接位置、焊接方法、不同的對口間隙等,按照焊接工藝卡和操作技能要求,選擇合理的焊接電流引數、施焊速度和焊條(槍)的角度。

4、治理措施

⑴加強焊後自檢和專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⑵對於焊縫成型差的焊縫,進行打磨、補焊;

⑶達不到驗收標準要求,成型太差的焊縫實行割口或換件重焊;

⑷加強焊接驗收標準的學習,嚴格按照標準施工。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