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須帶孩子下廚的理由
廚房裡其實也可以是很好玩的!除了能學得烹飪技能,還可以養成分擔家事的習慣,又能增進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現在來看看帶孩子下廚的n種理由吧!
帶孩子下廚的理由
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吃飯
對於那些不肯好好吃飯的孩子,威逼利誘都不太奏效,一個好辦法就是帶他下廚。剛開始,可能孩子只能幫著打個雞蛋、遞遞蔥姜什麼的;然後可以指導他做個冷盤,比如涼拌黃瓜,調料什麼的都讓他自己放;再往後,慢慢地教他做幾個簡單的菜。孩子很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吃飯也會格外香,再也不用三請四催的了。
讓孩子融入家庭勞動
夏天天氣熱,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就忙著鑽進廚房做飯,汗流浹背,可是孩子卻在客廳吹著空調、看著電視,連叫吃飯都得喊上好幾遍……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與其說教或者訴苦,要求孩子體諒或者關心父母,不如有意識地帶著他一塊做飯吧。讓他親身體會到做飯的整個過程,會更具體地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辛苦;而讓他參與到為家人制作食物的過程中,則能增進他在家裡的“主人”意識。面對飯桌上自己的“作品”,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的。可能這種情況在開學後很難持續,但經過一個暑假,一種參與家庭勞動的良好習慣就已經初步形成了。
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裔科學家朱棣文教授說:“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所以應該讓孩子從小學會下廚。他說自己之所以喜歡下廚,正是因為喜歡動手做一些組合、操作的事情。“動手做”是很重要的概念,朱教授說,美國教育相當強調做實驗,許多學生走進實驗室後,自然就知道各種器材的操作方式與應有的安全觀念,相較之下,中國學生可能會將實驗目的、步驟背得滾瓜爛熟,但走入實驗室後卻常常不知所措。所以應該讓孩子從小學會下廚,從中養成“自己動手做”的習慣,也讓他們的雙手變得更加靈巧。
教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且不說要求孩子們分擔家務事有多重要,光是為了“學習照顧自己”這個理由,做父母的也應該儘量找機會調教孩子吧?否則,將來他們可能會面臨父母都不在家、自己租房子住、老婆回孃家、老公生病了……等各種狀況,若不懂得照顧自己,只會依賴別人,不是很慘嗎?所以說,會不會做飯是能力問題,而做不做飯則是態度問題,沒有能力,何談態度呢?告訴孩子:做飯絕對是他做人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感受生活中的豐富樂趣
培養孩子做家務,最根本的一條是要讓他們從中得到樂趣、得到成就感,要讓孩子有主觀能動性,不能讓他們覺得是在幫父母做什麼,而是自己覺得好玩,想要去做。一件事很好玩,做起來其樂無窮,大人也會想去幹的。而家務事中比較有創意的,下廚做菜就算是一種。而朱棣文教授甚至從中習得專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時期,我常在宿舍的冰箱裡翻剩菜,拿僅有的材料下廚,在有限資源中求變,這種經驗、能力,對解決我日後所面臨的瓶頸,有很大的幫助。”
廚房手藝進階
孩子的動手能力比你想象中強很多。親子玩樂也好,教授常識也罷,將美食傳遞給下一代,他們的傑作定能給家人帶來一個夏天的歡聲笑語。
原作者: 有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