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和油畫的區別和各自特色?

從專業角度分析顏料本身上:油畫是油性顏料,用油調色,國畫用墨,或國畫顏料(包括礦物顏料和植物顏料)畫質上:油畫畫在亞麻布等布料上,國畫用的是宣紙畫的風格上:油畫顏色多次覆蓋,普遍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國畫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題字,講究意境,大多不寫實油畫屬於西洋畫,國畫是我國本土的東西,應該好區別裝裱方面:油畫有框,沒有玻璃鏡片;國畫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軸,無框無鏡片,可以捲起,方便攜帶中國畫可以一畫有四季。散點透視。線條本身就蘊涵著一種精神。油畫只能用焦點透視。中國畫:簡稱"國畫",在本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都市獨特體系。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山水、花鳥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料。到五代、兩宋、流派繁多,為高度發展階段。元化水墨畫盛行。明、清和近代,大體錄襲前規。在各個時期中,都出現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畫家。在世界美術領域或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在描繪物象上,主動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並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另外中國畫,還有著獨特的裝裱形式,起到襯托畫體的作用。油畫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製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它起源並發展於歐洲,到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畫種。油畫的產生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是油畫的前 身。在運用蛋彩畫法的同時,許多畫家繼續尋找更為理 想的調和劑。在前人嘗試用油溶 解顏料的基礎上,用亞麻油和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作畫,致 使描繪時運筆流暢,顏料在畫面上乾燥的時間適中,易於作畫過程中多次覆蓋與修改,形成豐富的色彩層次和 光澤度,乾透後顏料附著力強,不易剝落和褪色。他們 運用新的油畫材料創作,在當時的畫壇很有影響。油畫 技術很快在西歐其他國家傳開,尤其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發展。材料和工具 油畫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顏料、畫筆、 畫刀、畫布、上光油、外框等。① 顏料,分礦物質和化學合成兩大類。最初的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由手工研磨成細末,作畫時才進行調 和。近代由工廠成批生產,裝入錫管,顏料的種類也不斷增加。顏料的效能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調色時, 化學作用會使有些顏料之間產生不良反應。因而,掌握 顏料的效能有助於充分發揮油畫技巧並使作品色彩經久 不變。② 畫筆,用彈性適中的動物毛製成,有尖鋒圓形、平鋒扁平形、短鋒扁平形及扇形等種類。③ 畫刀,又稱調色刀,用富有彈性的薄鋼片製成,有尖狀、圓狀之分,用於在調色盤上調勻顏料,不少畫家也以刀代筆,直接用刀作畫或部分地在畫布上形成顏 料層面、肌理,增加表現力。④ 畫布,標準的畫布,是將亞麻布或帆布緊繃在木質內框上後,用膠或油與白粉摻和並塗刷在布的表面 製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紋效果的底子, 或根據創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紋的 粗細根據畫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據作畫效果的需要選擇。有的畫家使用塗過底色的畫布,容易形成統一的畫面色調,作畫時還可不經意地露出底色。經過塗底製作後,不 吸油的木板或硬紙板也可以代替畫布。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畫完成並乾透後罩塗上光油,保持畫面的光澤度,防止空氣侵蝕和積垢。⑥ 外框,完整的油畫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寫實性 較強的油畫,外框形成觀者對作品視域的界限,使畫面顯得完整、集中,畫中的物象在觀者的感覺中朝縱深發 展。畫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內容而定。古典油畫的外 框多用木料、石膏製成,近現代油畫的外框較多用鋁合 金等金屬材料製成。中國畫主要使用線條、輪廓、畫面淡雅來達到意境,而油畫主要使用光影、真實、畫面鮮豔來自寫實。而且,兩者的繪畫用的顏料也不同,中國畫主要用水分較多,顏色素雅的顏料;油畫主要使用粘黏性較大,色彩豔麗的顏料。中國畫的畫面給人頗附想象,優雅平靜的感覺,油畫則給人真實立體色彩明快的感覺。 原作者: 藝宴商城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