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是中國古代遊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其實,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個選擇,而博弈能運用具體的案例模型和相對應的決策方法,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博弈論,如何博弈?下面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
為什麼需要學習博弈?
古語有云,世事如棋。人生如同博弈,生活中處處充滿博弈,人際關係的維護、績效的評估、股市的投資等等,在這場講究規則的遊戲中有各種各樣的參與者,
我們誰也不可能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把事情做好,我們需要協作、妥協,最終達到共贏,這也是博弈的根本目的。
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從一早醒來就必須不斷地作決定,我們日復一日決定早餐要吃什麼,直到養成固定的飲食習慣;要不要到超市瘋狂購物;要不要看場電影、散散步、買部車、把菜吃完、在轉盤賭局裡下紅或是下黑,甚至讀一本書……不管有意無意,深思熟慮或一時衝動,你已經開始博弈了——這就是一個決定。
運用博弈,首先搞清四個要素!
博弈參與者。博弈要有2個或2個以上的參與者。在博弈中存在一個必須的因素,那就是不是一個人在一個毫無干擾的真空裡做出決策,比如一個單身漢,就不可能存在夫妻吵架的博弈,更不存在是否送花討太太歡心的困擾。因此,博弈者身邊充斥著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決策者,他們的選擇與其它博弈者的選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博弈策略。所謂策略,就是直接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所採取的應對方式。因此,在生活博弈中,我們必須先對局勢和整體狀況進行分析,確定局勢特徵,找出關鍵因素,然後在最重要的目標上進行策略選擇。
博弈收益。利益不僅僅指的是自然資源,如礦山、石油、土地、水資源等,還包括了各種社會資源,如人脈、信譽、學歷、職位等。不可否認,博弈者之間會發生衝突;另一方面,他們當中也包含著合作的潛力。
博弈參與者要知道一定量的資訊。比如在“合縱連橫”的故事中,秦國和六國之間所擁有的資訊是完全的。在生活博弈中,當然有些資訊不是完全的,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比如今天是陰雲密佈、狂風大作,氣象臺預報明天是“陰轉雨”,明天上課到底帶不帶傘呢?這種情況的資訊是不完全的,人們決策的信條件是不確定的。
生活中如何運用博弈論?
換位思考!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分析收益。只有這樣才能瞭解對方有哪幾種可能的策略,採用哪一種策略的可能性最大,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推薦經典案例-《山羊博弈》。
向前展望,倒後推理。即首先確定自己希望最後達到什麼目標,然後從這個結果倒後研究,找出自己現在應該作出哪種選擇,才能以最低的代價達到既定的目標。不要選擇嚴格劣勢策略,理性選擇導致次優的結果。推薦經典案-例歐·亨利的小說《麥吉的禮物》和《囚徒困境》
換位在換位。不僅僅是說你要考慮博弈中的第二層面,還表示了你要比對手都多考慮一個層面。即不僅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別人的收益,還要考慮對方在此博弈中的老練程度,以使你總比博弈者高深一層。
注意事項
改變收益,改變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