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所關注的重要話題,直接影響著兒童入學後的適應和今後的健康成長。所以,才會有孩子們上不完的藝術課,報不完的培訓班,操不完的心。但如何才能讓孩子輕鬆上小學,快速適應這種緊張的學習節奏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早教專家向我們推薦的提升幼小銜接時自學能力的實戰策略,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寶寶順利上小學。 ☆ 抓緊培養“任務意識” 有的孩子上學後,不會自己管理學習用品,甚至不會記作業,是因為他一直習慣於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勞,還沒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是每個小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 所以,入學前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比如分配給孩子一兩項家務勞動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購物前,請孩子列(畫)出購物清單,並負責提醒大人把清單上的物品買全。 ☆ 練一練孩子的注意力 專一持久的注意品質是小學生上課作業的必要條件,在小學低年級,學業成績的好壞與其說是孩子智慧高低的反映,不如說是孩子注意品質的反映。所以,請在暑假中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具體方法是:在活動前設定時間要求,如果孩子堅持下來,就給予適當獎勵,反之則施以一定懲罰。最初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和活動難度,直到孩子能獨自堅持25分鐘不覺得疲勞。
☆ 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新小學生的通病。因為以前時間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對時間的概念很模糊。 ★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畫畫、聽故事)前,讓他做好充分的準備(喝水、上廁所等),一旦開始,就不許以各種藉口來回走動了。 ★規定好時間限制。比如在餐桌上放上鐘錶,規定孩子在30分鐘之內必須吃完飯,要求他自我監督,到時候就撤碗。 ★教給孩子節約時間的方法。比如,孩子收拾積木時,時間都耗費在來回走動上,家長可以教他先用小簍子盛放,等盛滿了再一起倒進玩具櫃。教孩子學會簡單的統籌安排,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讓孩子體驗到珍惜時間的快樂。在規定的時間內,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務,省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由安排,做他想做的事。 ☆ 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有的小學生一開始記不下作業內容,是因為語言理解能力差。語言理解能力差還會嚴重影響孩子聽課的效果。因此,這也是一項家長需要重視的入學準備內容。 ★多和孩子交談。語言要儘量規範、準確,並逐步提高精煉和複雜度。如給孩子佈置任務時,由“含一個條件”逐漸過渡到“含有多種指令”,比如,請你去拿一張小凳;請你去拿高的小凳;請你去廚房的陽臺上拿高的小凳。 ★閱讀故事時,鼓勵孩子聽完全文後自己根據情節消化體味其中的語句、詞彙。 ★鼓勵孩子談見聞,學習一個事物的多種表述方法。如“爸爸、媽媽和我在家裡。”“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 ☆ 玩一玩練眼力的遊戲 很多剛入學的孩子總寫錯別字,比如將“於”寫成“幹”,“毛”寫成“手”,這是因為他們的觀察不細緻、空間知覺不敏感。 自從寶寶上了小學,父母們操心的問題也是與日俱增,能否學的好、學的快、喜歡學成為了很多家長們擔憂的話題。其實幼小銜接並不可怕,只是因為孩子適應能力上還未轉變, 面對繁多的課程,一時間接受起來比較吃力,再加上缺乏形象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這也使得注意力不集中成為了一種必然。所以,要想保證孩子順利快樂完成幼小銜接,寶寶們本身自學能力的培養很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