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大學國發研究院考研經驗分享?

這些天有一些學弟學妹問我一些關於考CCER的問題,於其一個一個的單獨說明,不如寫點東西,也方便後來者查閱。大家各取所需,看看就好,關鍵是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為什麼選擇經濟學?為什麼選擇中心?

我就讀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會計系ACCA方向。自打大一考入ACCA系後,老師就教導我們,不要考研,會計注重的是實際經驗,況且ACCA的P階段的內容已經達到了研究生水平,再讀研究生也沒什麼太大意義,所以實際上一直到大二下我都沒有真正動過考研的心思,一直到08年11月(也就是大三上)我腦子裡都沒有CCER的概念,複試時看到有大二的學妹來踩點求經驗,實在是十分汗顏。會計雖然屬於經管類,實際上學過的人都知道它和經濟學差別還是挺大的。我在大一下和大二上分別修了經貿院開設的微觀經濟學和巨集觀經濟學,用的是平迪克和多恩布什的書,說實話我開始對經濟學還挺有興趣,可是平迪克的書為了避免使用數學,大量使用圖形,雖然使我對經濟學有了直觀的感受,但是內心總是不太放心,畢竟什麼結論都是畫出來的總覺得不太踏實。而且還讓我對經濟學形成了不靠譜,很簡單的淺薄看法,自以為學的很好,平時也不看書,課也翹了大半,考前突擊突擊,巨集微觀加起來才考了剛剛160,當時只覺得是自己運氣不好。所幸大二下修了門《現代貨幣金融學說》,老師推薦了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和範裡安《現代觀點》,由於身體原因大二暑假沒當成志願者,於是在家閒極無聊翻了翻這兩本書,寫得確實經典,也改變了我的經濟學的錯誤認識,甚至激起了一些學經濟學的興趣。於是大三上我又選修了《財政學》,《計量經濟學基礎》來進一步看看我是否對經濟學有興趣。孫芳老師的財政學講得相當好,我學得也很開心。大三下又選修了《管理經濟學》,又收穫不少。我又反覆想了想自己對經濟學和會計學的態度和看法,而後徹底下定決心,轉專業報考經濟學的研究生。而後在同學的建議下,決定到中心看一看。先煩攪了一下穹學姐和WH學長,而後在中心蹭了一節巨集觀一節微觀,感受感受氣氛。並去看了09年的複試,十分喜歡中心古樸的建築風格,讓人內心感到很平靜,(大概是因為我是安徽人),向學姐學長們進一步瞭解了情況,最終決定報考中心。

初試及複習過程

我以中等成績進入複試,是外經貿今年應屆進入複試的三個人中成績最低的(另兩位是資訊院的大牛)。沒有什麼考得出彩,所幸考得十分平均,沒有特別拖後腿的。政治:71,英語:72,數學:135,專業課:121,總分399。

整體情況

方法/步驟

我知道自己懶。貪睡,於是決定跟著絕對靠譜的HYJ同學一起自習,並讓第三方保管一份考研自習記錄(如果一天自習時間達到8小時,就在本子上蓋一個小叮噹,以被後來查證。),結果一共就蓋了56個章。不過所幸算是堅持到了最後。我知道寧遠是貿大考研基地,大家學習都很努力且壓力很大,於是選擇了圖書館,這樣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心情。知道自己不靠譜,於是參照審計理論模仿審計計劃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巨集觀但並不十分細緻的計劃,事實證明這是很有效的。

大多數考生都會好奇究竟一天看多長時間的書為宜。我認為太長(一天12個小時)沒效率且徒增心理壓力,太短(小於6小時)看不完,7個半到8個小時是比較好的。其實我準備的還算比較早,從09年三月初到4月中旬準備了一個半月(大約一天6個小時),而後開始ACCA串講,全球考試,期末考試,一直中斷到7月末。8月1號開始在家複習,一直到九月5號返校(夏天效率低,一天5小時)。而後開始在學校進行正式複習,整個過程摺合下來應該可以看成從9月5號到1月8號,每天7個半到8小時。

專業課

全部資料:除了新 祥 旭輔導班資料以外,中心參考用書,十八講,全球視角,中心歷年真題,中心經典二十次作業

今年專業課不算太難。但是我那道十五分的伯努利函式還是放棄了,因為實在不知道那是啥函式。在大三下過了一遍曼昆和周惠中的書。範裡安的書大二暑假當閒書看過一遍。暑假裡看了一遍巴羅和半本尼克爾森。返校後,以巨集觀為主線,一個月一本巨集觀。9月曼昆第二遍加做課後習題,微觀看十八講到第十二章加前九章習題。10月,巴羅第二遍加課後習題,微觀看十八講到十五章,尼克爾森看完一遍。11月,看全球視角第一遍外加課後題一直到19章(後面沒時間了,就沒看),尼克爾森第二遍加做課後題。十二月,重翻曼昆巴羅,微觀看現代觀點,4天做完20次作業。開始做網上流傳的歷年真題。1月初,看看曼昆的英文Solution。看看整理的筆記,十八講看完剩下的三章。

建議:

1.巨集觀較散,可以適當做摘抄。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整理進去。每次看都會有新收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然你每次看書都得思考)。

2.微觀多做做題沒壞處。(也別太多,課後題就差不多了)。個人認為尼克爾森習題質量比十八講高。

3.不用看什麼高微高巨集。中心每年的題都控制在中級水平。用高微高巨集實在勝之不武!況且中級能解決的偏用高階方法才行也只能說你自己沒理解透。再說考試時間有限,這樣也得不償失。

關於複試

中心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恰好在地壇閒逛,沒接到電話,只好打了過去。大概他沒搞清我是北京考生,硬要我在週一前把資料寄過去。我只好週四當天晚上寫PS,週五自己改了兩遍,再讓ZN學姐幫忙看看。週六就急匆匆地寄出去了。複試時看到別的同學PS改了又改,心裡相當緊張。不過所幸PS裡都是些大實話,老師又很仁慈,驚險過關。

複試前,看學姐學長說不用刻意準備,我理解成了不用準備,順其自然,差點壞了大事。

大家以後要引以為戒。

聽力很簡單,比重也不大。我就不多說了。

我是第二組,面試的有五個老師,生平第一次面試,開始有點緊張。不過我一個面試老師都不認識,所以後來也沒啥可緊張的了。開始在外面聽說要英文自我介紹,臨時編了個。誰知整個面試都是中文的,沒用上。開始,左邊的一個女老師發問(後來據說是沈豔老師,whatever啦),準確的說,她應該是問我問題最多的老師。是PS裡關於會計和經濟學關係的我的一些看法。她並不太同意。然後我也說說自己的理由。我覺得她說的對的,就接受,不是特別同意的就隨便聽聽。然後右邊的老師問問我對為什麼選發展經濟學之類的,個人有啥體驗。我就從我家的思想觀念扯了一扯。然後問我制度經濟學,我說不知道,因為我就看到點威廉姆森和科斯的一點理論,不想不懂裝懂。然後沈豔老師又問什麼是比較優勢,我結合絕對優勢說了說。問為什麼有規模報酬遞增?我結合複製論扯了扯。中間一老師問我家是農村的麼,我答曾經站在我家的房頂上可以看到田(眾人笑),又問那為什麼農民一個人吃得飽,人民公社反而吃不飽,這不違反複製論麼?我說這是激勵問題,後來一老師說這在經濟學中的術語是什麼?其實是Free Ride.我一時沒晃過神,居然說什麼激勵相容,還答了lift(give me a lift搭便車)。後來又問到制度經濟學,我本想說威廉姆森,結果脫口說周其仁教授上學期在外經貿開了場講座之類的,還好老師很仁慈,放過我了。後來又問為什麼不去學理論物理(PS裡的),我說我體質不適合做放射性實驗。問我考研是自己意思還是家裡意思?我說自己意思,其它人都勸我別考。我同學說智商高不應該考研。老師說他太受打擊了(眾人又笑)。最後一個問題最有意思,老師問我有啥弱點。我說我比較急,你看我說話也挺快的。耐心雖然不太好,但隨著報表越變越多現在是越來越好(眾人又笑)。想了半天,又添了句,可能我不太會交際。問曰何謂不會交際,答曰不太會看人臉色。最後老師給我提了點很中肯的意見就把我放走了。

總體面試氣氛還不錯。我忙著答題,什麼傳說中的黑臉紅臉,反正是沒看出來。老師人很好,其實他們還是很為學生著想的。問我想從中心學什麼,我理解為他們也在看能幫助我們些什麼。面完感覺良好,主要是問了我最後一個問題。依據教我戰略管理老師的理論,當老師問你弱點並提建議時就是要錄你,否則幹嘛影響你心情。不過後來聽幾位大牛說面試,頓時就覺得沒底。再說了問弱點也沒影響我心情啊。

考上之後很多人問我關於北大ccer輔導班,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有時間可以上一個新 祥 旭的專業課,還是很專業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