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發燒怎麼處理!?

發燒是怎麼一回事?

發燒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是人體在調動免疫系統來對抗感染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成正比,個人的體質不同,體溫調節的敏感度也會不同。有的人輕微感冒就能燒很高,有的人即使嚴重感染了也不見得有很高的體溫。絕大多數情況下,發燒是由於感冒、耳朵感染或者支氣管感染等引起的。這裡說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細菌等其它病原體感染。使用退燒藥只是緩解發燒這一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治標不治本”,即退燒的過程並不意味著疾病的好轉過程。比如普通病毒性感冒,吃退燒藥就能退燒,幾小時後體溫又再次升高,這是正常現象,反覆高熱3-5天很常見。如果是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病毒在人體內有個生命週期,一般5-7天左右身體會自主將病毒清除,不需要藥物去對付病毒,也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如果是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本”的治療。

高燒時如何合理選擇退燒藥?

通常情況下,腋下溫度超過37.2°C,耳溫超過37.8°C,口腔溫度超過37.5,肛門溫度超過38.0°C定義為發燒。對於絕大多數3個月以上的寶寶以及成人而言,發燒本身並不危險,也不會燒壞腦袋或者導致死亡。因此,腋下溫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好,玩耍、學習、工作等活動不受影響的話,沒有必要使用藥物去治療發燒。腋下溫度超過38.5°C的患者,我們推薦使用退燒藥退燒,主要為了緩解發燒給人帶來的不舒服,以便患者能正常飲食和睡覺,為對抗疾病補充足夠的能量和保持體力。同時,高燒時推薦退燒藥也為預防可能因為高燒引起的高熱驚厥。

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老少皆宜、經濟實惠、合理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燒藥是兩個經典口服老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對乙醯氨基酚:退燒藥首選,適用於3月齡以上的兒童和成人。

“對乙醯氨基酚”這個藥名可能比較拗口,但說撲熱息痛、必理通或泰諾林這樣的藥名大家就不陌生了,他們都是含單一有效成分“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燒藥。

對乙醯氨基酚兒童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4小時一次,每次15mg/kg,一日最多五次。成人常規推薦劑量為每次500mg或650mg,每4-6小時一次,一日最多4次,一日最多3000mg。對乙醯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都可以使用,不會傷害胎兒,也不會影響到哺乳中的寶寶。

對乙醯氨基酚合理劑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過量會造成肝損傷。常用的治感冒的複方感冒藥中,往往含有“對乙醯氨基酚”這個成分,如兒童用的氨酚烷胺顆粒、氨酚黃那敏顆粒、氨酚麻美糖漿、酚麻美敏混懸液、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寧、白加黑感冒片等。如果服用單一成分的對乙醯氨基酚退燒的同時,也在服用複方的感冒藥,就很容易因為重複用藥導致對乙醯氨基酚過量,因此服藥前要仔細核對成分,避免相同成分藥品疊加服用。

布洛芬:適用於6月齡以上的兒童和成人

蠶豆病即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燒時,應避免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可以使用“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退燒無效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換成布洛芬退燒。人們熟知的以布洛芬為單一有效成分的藥包括美林、芬必得等。

布洛芬兒童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6小時一次,每次10mg/kg,一日最多4次。成人常規用量為每次200mg-400mg,每6-8小時一次,一日最多4次,一日最大劑量2400mg。

布洛芬退燒作用比較強,退燒過程中會導致人體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燒不適用於有脫水症狀的患者。同時,布洛芬通過腎臟排洩,對於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謹慎使用。美林布洛芬不良反應包括可能會誘發哮喘,對於有哮喘的寶寶應慎用。布洛芬按照推薦劑量使用安全,但過量容易造成腎損傷。

持續高燒不退的選擇:兩種退燒藥物交替使用

在持續高燒不退情況下,先根據體重計算一下是否給到了最大的劑量。如果劑量沒問題,則可以考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交替使用。比如說對乙醯氨基酚用了2小時後燒沒退下來,而對乙醯氨基酚最小給藥間隔是4小時,這時只能用布洛芬來交替。兩藥交替使用的時間間隔最小2小時。交替使用時,兩藥各自每天最多使用次數仍然是4次。

需要注意的是,當一日只需服用兩、三次退燒藥就能退燒時,我建議選擇單一藥品,因為每增加一種藥品,就會使得吃錯藥的風險增加一倍,同時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很難鑑別是哪種藥物導致的,因此用一種退燒藥就能控制發燒時,不要交替使用兩種。

吃藥退燒時要多喝水,加快排洩有利於帶走體內熱量。同時,吃藥降溫的同時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溫的手段,這包括洗溫水澡,或溼熱毛巾擦拭全身,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兒童,酒精容易透過兒童稚嫩的面板導致酒精中毒。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