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層給水系統
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市政管網壓力可以維持在2公斤以上,個別小城鎮的出水壓力甚至可以達到4公斤。因此,對於一般的多層建築市政管網的壓力已經足夠了,但是由於市政管網的供水水量、水壓波動較大,尤其在小城鎮。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多層給水系統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直接供水型
就是直接利用市政管網的壓力,直接供水,一般適用於市政管網壓力稍高的地區或水廠附近壓力較高的範圍內。缺點就是水量、水壓不能保證。但是,對於規模較小的管網這種供水方案的經濟效能很好,不需要任何其他裝置或措施。
2)水箱供水型
將市政管網的水引至屋頂水箱,然後靠水箱與用水器具的高差,重力供水,克服了水壓水量的不穩定性。但是,由於水箱可能存在的二次汙染,而且,水箱體積較大,因此這種方式 不提倡。
3)水箱、管網聯合型
平時水量水壓足夠時,直接由市政網供水,超壓時,多餘水進入屋頂水箱,當壓力或水量不足時,水箱靠重力自動向使用者供水。物理結構上就是正常的直接供水的主幹管伸頂 接入水箱,並由水箱設一出水管。該方案減小了水箱的體積,並使水不需要都進入水箱停留這一步驟,衛生可靠性增加。但是問題就是如果長時間的穩壓供水(現在的市政管網可以辦到的),水箱中的 水的停留時間反而大大增加,更容易受汙染。而且,所有使用水箱的系統中水箱都必須放在建築的最高處,在某些場合會影響建築的美觀,甚至建築的結構設計。
4)氣壓罐供水
由於水箱的不安全因素,所以用密封可靠的氣壓罐代替,而且,氣壓罐不需要高位擺放,不影響建築美觀與結構承重,近幾年很受歡迎。但是氣壓罐系統需要水泵和自動控制系統得 配合,使得成本有所增加。不過,近年其市場價格已經讓很多使用者能夠選擇。氣壓罐系統的原理就是利用水泵將水加壓送進建築內部管網,當壓力過大時,水進入氣壓罐,達到一定壓力時,水泵停車或 減速;當壓力小於規定值時,氣壓罐向外輸水並同時啟動水泵或加速(變頻水泵)。
5)二次加壓型
對於,小規模的使用者,如單幢建築,氣壓罐系統可以應付。但是,目前住宅向小區化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多層建築的叢集佈置,集中穩壓。以氣壓罐的容積能力不能滿足要求, 所以出現了水泵集中加壓為主,氣壓罐穩壓(消除系統水錘)為輔的方式。只是經濟成本上升,也需要專人維護。
另外,管網系統由於層數不多,屬於低壓管道,均分層直接接入使用者即可,較為簡單。管道材料以低壓鋼管和低壓PPR塑料管為主。
二、高層建築給水系統
如前所訴,十層的民用建築至少在30米,即使以24米的公用建築計算,市政管網的壓力肯定需要二次加壓才能滿足要求,不存在直接供水的可能。但是,根據建築的高度、管道的承壓能力、用水器具的壓力要求,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 分割槽減壓系統
這種系統目前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因為減壓閥的價格已經降到3000元/件左右,相比而言,管材和安裝工程量以及系統得維護難度等均大幅度下降,其經濟效率大大提高。世紀星介紹系統的組成方式為:、生活水池、水泵、主管道、直接入戶管、減壓閥、閥後入戶管等。目前的高層或小高層採用這種方式的很多。系統原理:一般由建築地下室的泵房進行一次性集中加壓,高壓水沿主幹 管送至建築上部使用者,並滿足要求;但是對於建築下部的使用者水壓過高,則需要進行集中減壓(減壓閥組),再送至使用者。缺點就是減壓區的水頭損失大,水泵功耗較大。
2) 水泵並聯加壓系統
該系統同樣對建築的供水系統進行分割槽,但是不同的是,每個分割槽各設定一臺水泵供水(一臺備用)。其缺點很多,如裝置費用劇增,佔地面積大,主幹管多,系統複雜。但 是優點也十分獨特:供水可靠性高,水泵功耗利用率高,不會發生能量浪費。
3) 水泵串聯加壓系統
目前隨著高層建築技術的快速發展,超過100米的建築已經不足為奇,甚至高到三四百米。這樣就出現了幾個問題:一水泵壓力不夠,或即使壓力滿足,流量相差很大;二即使流量壓力都滿足,管道不能承受如此高的壓力,發生爆管。所以必須採用這種接力棒式的方式。系統結構:各分割槽分別設定水泵或調速泵與吸水箱或吸水池,然後按由下到上的順序啟動。優點:供水 可靠,能耗少。缺點是:裝置分散,水泵等裝置多,需要專用裝置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