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預防》雜誌網站報道,一項刊登於《神經病學期刊》(Neurology)的新研究結果表明,“憤青”患痴呆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
該研究對1500名受測者進行測試,評估其痴呆水平、他們是否喜歡冷嘲熱諷以及程度有多深、又或是否覺得其他人都很自私。8年後,研究者對這些受測者再次進行同樣的測試,通過比對確定其痴呆症狀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那些態度悲觀消極的“憤青”,出現痴呆症狀的可能性,足足是其他人的3倍。
專家表示:長期憤怒導致交流減少,可能導致痴呆發病
痴呆是一種複雜症狀,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著名的莫過於老人痴呆,即阿爾茨海默症。負責該項研究的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of Eastern Finland)安娜-邁亞·托爾帕寧博士(Anna-Maija Tolppanen, PhD)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憤世嫉俗”是怎樣與痴呆症產生聯絡,但科學家分析稱,對他人的不信任,可能意味著“憤青”進行社會交際的時間會減少,從而造成問題。
專家表示,多與朋友在一起會有利於大腦健康,改善認知能力。因此,無論你的性格特點如何,只要堅持三個原則:健康飲食、經常運動和樂於社交,都可以有效避免痴呆。另外,也有些智力練習有助於避免痴呆。
生物技術成為痴呆治療的主要技術
美國一份權威醫療機構資料顯示,生物技術已經成為該國治療痴呆的主要技術。生物技術主要利用特殊生物蛋白,以微創技術靶向介入人體,通過人體血液迴圈到達大腦受損神經遞質部位,快速修復受損部位並恢復其正常傳導功能,從而達到治癒患者的目的。據瞭解,美國95%的患者都是通過此項技術進行的治療。
我國已經成功已進該技術
據瞭解,我國目前已經成功引進了生物技術,開展了此項技術的臨床應用,該技術的引進,將會是我國神經科疾病治療的一個巨大里程碑式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