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養生之脾虛的經絡調理方法?

Tags: 保健, 脾虛, 經絡,

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為人身氣血生化之源,故被稱為“倉廩之官”、“後天之本”。脾屬土,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主肌肉四肢,其經脈與胃相連,形成表裡關係。

方法/步驟

滋養脾胃的特效穴位1、公孫、豐隆正坐垂足或仰臥時,公孫穴位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為兩足弓相距最遠處。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處,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為全身祛痰之要穴。公孫為脾經絡穴,豐隆為胃經絡穴,絡穴既可治療本經的 病變,還能治療相表裡經的疾病。公孫賀豐隆兩穴可兼調脾和胃。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和位於胸腹部的衝脈直接相通,衝脈乃“十二經之海”,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經常伏案工作的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時,一隻腳外翻,用另一隻腳的足跟踩壓在公孫穴上適當按摩,可使胃蠕動加強,胃酸分泌增加,從而出現飢餓感。公孫穴可以有效防治胃酸過多,降低飢餓感;豐隆穴多用於化痰溼。對於想減肥但難耐飢餓的人可以經常按摩這兩穴。

章門章門穴在側腹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因章門穴為脾之募穴,脾為生化之源,五臟皆取稟於脾,故名髒會。凡五臟疾患,皆可酌情取用。按摩章門可以一手掌部於一側章門穴橫摸到另一側章門穴處,按摩此部位有醫治腰腹疼痛、疏通脾經脈氣的作用。也可將兩手做掐腰式,大拇指在後,其餘四指在前,掌心虛按在髂嵴部,用“指捏法”捏按遊離肋所處部位,即可刺激到章門穴。還可用雙手手指端按壓此穴,並且做環狀運動。左右同時進行數十次。

太白太白原指星名,即“金星”,又名“啟明星”。因為金星在夜晚的天空出現時,“大而能白,故曰太白”。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後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又屬足太陰脾經的輸穴、原穴,脾土生金,故名太白。胃痛、腹脹、腹瀉、洩瀉、痢疾、便祕、納呆,皆責之於脾胃功能失調,“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故太白穴有健脾的作用,是治療脾胃虛弱的重要穴位。脾又主肌肉四肢,因此太白穴可治身體關節的疼痛。脾虛之人,手腳發冷、頭暈、胃脹難消化、腹瀉,可以用拇指或尖狀按摩器按摩太白穴來緩解,以有痛感為度。按摩固然重要,但按時吃早飯更重要。另外,在足部按摩中,太白穴位於胃的反射區,脾胃相表裡,從這一點上看,按摩時也可採用單食指扣拳法或扣指法,由腳趾向腳跟方向,由輕漸重推壓5次。輔助手扶於足背,指背頂壓時力度要均勻,並逐漸由輕到重。若有胃痛症狀,頂壓的重點向第一跖骨內側移,便可找到明顯的敏感點。頂壓時要雙手配合,形成適宜的力度。自己按摩可以採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對側的手逐個按摩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如果不方便用手,可以用腳跟踩另一隻腳的太白、公孫等穴。

足三裡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10釐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我們知道,胃是人體儲藏食物的倉庫,脾的功能正常,胃部的食物才能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臟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腑消化情況的好壞,對人體健康來說極為重要。足三裡是胃經的合穴,對胃腑的好壞具有重要作用。常用艾條灸足三裡穴,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儘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如有條件,可每隔2天艾灸此穴一次,每週以面板有熱感、周圍有紅暈為度,便可以長壽。若家中無艾,以拇指或鑰匙、筆、針等按壓足三裡穴,也可達到同等效果。

調理脾虛的經絡:脾胃經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焦,同主消化,但各司其職:胃主納,脾主運。胃喜潤惡燥,喜涼惡熱;脾喜燥惡溼,喜熱怕寒。胃氣以通降為和,不降則腹脹便祕、噯氣呃逆;脾氣以上升為健,不升易頭暈洩瀉、四肢睏倦、內臟脫垂,所以在養脾的同時還應重視調胃。而在十二經脈中雨脾胃關係最密切的應該是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了,滋養脾的經絡首選脾經合胃經。足陽明胃經經氣在早晨(7:00-9:00)最旺盛,足太陰脾經經氣在半晌午(9:00-11:00)最旺盛。吃早餐,能補充身體營養,7點到0點事吃早餐的最佳時間,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好。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糕點等。過於燥熱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現嘴脣乾裂、脣瘡等問題。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貧血、頭暈等多種疾病和症狀。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洩的總排程師,又是人體中血液的統領。9:00-11:00吃過早餐後,需要依靠脾胃的運化。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氣液會充足,白天工作時就會幹勁十足。臨床關於鍼灸治療脾胃病的報道要比肝膽疾病多許多,而且療效甚好,這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脾胃經行於腿的兩側和胸腹部,所以揉搓或敲打兩腿、推摩胸腹都是滋養脾胃的好方法。老年人消化不好,宜常按摩腹部,即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先順時針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時針按摩36下,然後用手拍打和按摩臍周的中脘、關元、氣海等穴20-30次,還可以在腹部用水袋熱敷或艾灸這些穴位。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