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思想,體現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屬於對經濟作干預的思潮。也有另外一些經濟學家反對這種干預,而主張經濟自由。主張不主張經濟干預,就是主張不主張對總需求加以管理和調節。
工具/原料
巨集觀經濟學
方法/步驟
在要不要採取政策來穩定經濟的問題上,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波動的根源是外生因素的干擾,社會經濟本身會適應這些干擾,市場會對經濟環境的變化提供良好的解決辦法。
另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政府幹預政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無效,反而還能帶來一些壞處。理由主要有:一是政府預測能力有限。政府預測經濟,要運用巨集觀計量經濟模型。經濟變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人們的預測能力很有限,這給制定政策帶來了難度。
二是政策的時滯。指政策從認識到決策,再到實施和產生效果,要有一個時間過程。內在時滯指經濟中發生了不穩定到決策者制定出適當政策並付諸實施之間的時間間隔,包括認識時滯(指經濟中發生了變動,對這種變動整理和評價所需的時間)、
決策時滯(指政策制定者作決策所需要的立法程式的時間)、實施時滯(指從做出決策到付諸實施所需要的時間)。外在時滯指經濟政策實施到對經濟發生作用並達到預期目標所需要的時間過程。
三是公眾對政策的反應。這些經濟學家不主張對經濟波動作人為干預,相信市場本身會對經濟的變動做出自動調整。然而凱恩斯主義者則堅持穩定經濟的政策是必要的、有效的。
要按什麼規則對經濟進行干預?以貨幣政策說,第一種是穩定比率貨幣供應量增長的規則。第二種是以名義GDP為目標變數的政策規則。第三種是以一定的名義通脹率為目標變數的政策規則。第四種是以一定的真是利率作為操作變數的政策規則。
注意事項
消費傾向不會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