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在隨身聽版面混了一年多了,從白頭小子到斑竹再到大區……一路走來感慨頗多,解答過很多網友的問題,也發現了一些在選購中常常會出現的誤區、錯誤等等…… 很多問題都是共性的,在放假跑路前這裡寫出來,給後來的同志一點參考一點提醒吧。
部分觀點個人的主觀性比較高,可能並不一定真正正確,歡迎大家來一起討論!

步驟/方法

MP3的音質
MP3有音質麼?什麼是音質?今天蜀黍剛剛為我們提出過這個問題。
其實真正狹義音質的概念指的就是我們聽到的音源對真實聲音的保真度、還原度——也就是“聲音的品質!”是個度量。
於是作為有損檔案(雖然CD也不一定就完完全全無損,只是相對而言保真多了)的MP3與MP3類隨身聽播放器,實在沒有什麼音質可言……
但是我們每天說的音質又是什麼呢? 我們說艾利和愛歐迪音質好,某些XX音質垃圾,這又是什麼呢?
我想這就是所謂廣義的“音質”吧,是綜合了音質本體、頻響曲線、音效處理、聽感、風格特色等等主客觀因素之後的一個籠統的稱謂吧!
經常,有大仙會跳出來說:“MP3有個P音質,CD是王道!”
不錯,DX們說的一點不錯,MP3是沒有音質可言。但是,當網友來問我們:“XX和XX哪個音質好啊?”的時候。難道說我每一次都要把什麼是音質,什麼是音效,什麼是聽感……先林林總總的講一遍然後再說:“嗯,XX的XXX還是不錯的……比XX要好……”
這不是多餘麼!消費者需要知道的這麼詳細麼?我們這樣說這些累不累?只要好聽,自己喜歡就好了——但是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機器本身的素質。
所以,我們一般在論壇上回答問題所說的是那個“廣義的音質”,包含了很多方面,也算是個來自人民的產物吧!
而一般消費者在選購的同時,也真的沒有必要去追求什麼:艾利和音質好,愛歐迪音效好……只要機器素質不錯,聲音自己喜歡,風格對路,那麼就OK了!很多問題還是簡單點好,麻煩的就交給我們這些無聊的人吧……
【小貼士】
音質:一般籠統的意義是聲音的品質,但是在音響技術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聲音的音高,即音訊的犟度和幅度;聲音的音調,即音訊的頻率或每秒變化的次數;聲音的音色,即音訊泛音或諧波成分。談論某音響的音質好壞,主要是衡量聲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即相對於某一頻率或頻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犟度,並且在要求的頻率範圍內、同一音量下,各頻點的幅度是否均勻、均衡、飽滿,頻率響應曲線是否平直,聲音的音準是否準確,既忠實地呈現了音源頻率或成分的原來面目,頻率的畸變和相移又符合要求。聲音的泛音適中,諧波較豐富,聽起來音色就優美動聽。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MP3?MP3.5?MP4?MP5?
說道來自人民的產物與說法,就不能不提到“MP4”這個怪胎。
什麼是MP3?一種壓縮的音樂格式,後來我們又把播放這種音樂格式的隨身聽播放器稱為:MP3
什麼是MP4?最早也是一種音樂壓縮格式,在MP3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但是因為改善不大,又缺乏群眾基礎,一直也沒有紅起來。同時……也有人把MPEG4的視訊格式叫作了MP4,於是也開始有人把播放視訊的隨身聽播放器叫作MP4……但是因為市場的繁雜,所以一直還沒有“MP4”這種播放器的明確定義。
什麼是MP5?某些無聊廠商黔驢技窮混不下去了,編造出個無聊的說法來忽悠消費者……MP5?其實我真的更喜歡AK47一點,點射準,夠爺們兒!我寢室裡就掛著一把……
於是說……沒有人知道什麼是MP4,也從來沒有權威機構定義過什麼是MP4,參照太平洋的一些定義,我們一般把:QVGA以上解析度,支援多種通用視訊格式,2.5寸以上螢幕,最好有視訊錄放功能的隨身聽播放器叫作“MP4”,但這也只是作為一個參考而已。
事實上,“MP4”這個稱謂也是個“有中國特色”的產物,在國際上一般這類產品就叫:player,播放器,多簡潔明瞭,不跟你搞腦子。
所以,建議網友同志們在選購的時候,沒必要去死扣什麼MP3、MP3.、MP4、MP5、AK47、M4……的概念,看準自己的需求,認準自己喜歡的機器就好了,簡簡單單才是真!
【小貼士】
MPEG4:一種影音串流視訊壓縮技術及商業標準格式,繼MPEG2、MP3、VCD、DVD之後,MPEG4之優勢壓縮比(最大可達4000:1),低 位元速率,較少之核心程式空間,加強運算功能,及強大之通訊應用整合能力,己成為影音數位視訊產業,最重要之功及標準格式。
MP3音樂格式:MPEG-1 Audio Layer 3,經常稱為MP3,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數字音訊編碼和有失真壓縮格式,它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訊資料量,而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重放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訊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它是在1991年由位於德國埃爾朗根的研究組織Fraunhofer-Gesellschaft的一組工程師發明和標準化的。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信噪比 靈敏度 阻抗
XXMP3信噪比達到了XXDB,XX耳塞有XXXdB靈敏度,XX耳機阻抗有XX歐……
虛名啊……虛名……
信噪比和底噪的大小基本上是兩個概念,你所聽到的底噪也基本上不是由信噪比的大小約定的,但是也不得不否認信噪比高的機器聽起來可能會純淨一點吧……只是不要把信噪比這個引數作為選購的指向。
至於靈敏度和阻抗,確實能衡量一個耳塞耳機的易驅動程度,但是究竟看哪個好呢?
有人說是靈敏度,有人說是阻抗……但我覺得一方面要兩個綜合的看,另一方面兩個引數的意義確實不大。
因為真正衡量一個耳塞耳機是否被推好看的並不是這些一般狀態下的指標,而是要看比如“所需功率儲備”這樣極限狀態的指標,而這些指標往往是你看不到的……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完美的衡量出一個耳機到底能不能被推好(更何況N多隨身聽播放器都習慣性的虛標功率)。
比如,從指標上從樣子上看,貌似PX200要比K66好推吧……但實際情況卻是推好K66更輕鬆些……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更多的就是經驗了,這沒有辦法的……
我還是那個觀點,作為一般消費者,沒有必要去死鑽研這些無聊的引數與知識,真到需要的時候,聽聽意見然後拿著自己的機器找到自己想要的耳塞耳機,用自己的耳朵驗貨啦
【小貼士】
信噪比:音源產生最大不失真聲音訊號強度與同時發出噪音強度之間的比率稱為訊號噪聲比,簡稱信噪比(Signal/Noise),通常以S/N表示,單位為分貝(dB)。
靈敏度:指給耳塞施加1mw的輸入功率,在耳塞單元處能產生多少分貝的聲壓值。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晶片 DAC 快閃記憶體 MLC?SLC?
XX用的不是飛利浦晶片,聲音會不會不好啊
這個機器的DAC是啥啊,是不是和XX一樣啊
MLC是不是不如SLC啊?
每次看到這樣的問題,尤其是第一個問題我都要頭大甚至火大——誠然,一定程度上講,一個機器的核心品質是由這些決定的,但是如果反向思維單純的用這些的東西去鑑別一個機器,是不是就有“盲人摸象”的味道了呢?
隨身聽的品質尤其是音質是由很多方面決定的,更多的,我想還是一個廠家的實力吧。就算你把2608扔給艾利和、愛歐迪,我想他們也能做出音質不差的東西來。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要靠自己耳朵靠自己的眼睛,心平氣和的來驗證這些東西,而不是主觀的臆斷!
至於飛芯……我想那是個神話吧!飛芯是不錯,但是能做好飛芯的又有幾家?
回過頭來再說我那個讓你耳朵磨出繭子的觀點:作為消費者,知情權很必要,但是沒必要死扣這些自己沒必要知道的無聊的技術問題,一切,用自己來鑑別吧!
【小貼士】
RockChips 2608晶片:支援基於MPEG-4標準DivX編碼的AVI格式視訊檔案,播放視訊檔案可以達到24幀/秒。支援雙執行緒操作,可以在看電子書同時聽音樂、玩遊戲時聽音樂等。支援常見的MP3、WMA、WAV格式,內建麥克風錄音功能。能夠瀏覽高清晰JPEG格式圖片。支援USB2.0介面,支援最高2GB的插卡,同時也支援喇叭外放功能。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買個好機器不如買個好耳機?
這個問題貌似在大家壇那樣的地方會被恥笑吧……但是這種觀點確實是很普遍的。
不錯,好的耳機對於機器本身的發揮,對於音質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個問題也是博弈的——給一個太監喂上一瓶子偉哥,他就能勃起了麼?估計如果丫身體素質差點也就掛了……
同理,對於一個很差的音源,配個好耳機不僅不會讓聲音又多大的提升,反而是糟蹋東西,暴殄天物,對於某些耳機來說可能反而會暴露機器本身的缺陷!
只有好的音源+上合適的耳機,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彼此間琴瑟和睦,才不會糟蹋東西……
至於怎麼搭配,這裡就不做討論了,之前寫過這樣的導購,現在想想也覺得很多部分不一定對,關鍵的還是要看各人的喜好吧!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功能多的機器不好?容易壞?
這個……我都不知道怎麼說好了……兩者之間有聯絡麼?
現在很多功能都是在軟體層面上實現的,只要韌體編寫的合適,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即使韌體垃圾點,也頂多是不好用,而不會有硬體上的損壞吧……
畢竟,這個是電子產品,而且是基於軟體架構功能的電子產品,不能用機械類產品的眼光來衡量吧……社會在進步……
【小貼士】
DAC:數/模轉裝換器,一種將數字訊號轉換成模擬訊號的裝置。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韌體更新
韌體更新頻繁的就一定好麼?
韌體總也不更新的就是廠商不負責麼?
嘿嘿,韌體沒毛病,廠商閒得無聊更新他幹啥?一般對於艾利和愛歐迪這樣的大廠來說,在產品推出之處,可能確實會有些BUG,於是韌體更新就很頻繁。但等過了半年左右,產品穩定了,也就不會再有新韌體釋出了。
不過也有些廠商利用新韌體來為產品增添新的功能——這是很值得讚賞的,誰不希望自己手上的東西能增值!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君不見,某些產品當初許諾的功能至今還在天上飄……人家廠家也要過日子,要人手去開發新產品,自然老產品的韌體就放下了,這很正常啊,數碼產品的更新快並不表現在用軟體來改變吧!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鋰電?AA?AAA?
哪個好?其實真的很辯證的問題吧……
續航力上肯定是AA有優勢(AAA和鋰電差距很小),但是體積又大了。
鋰電充電不方便,但是隻有鋰電才能提供大彩屏所需要的電壓,這是個AA AAA做不到的。而且,鋰電對於實現機器的輕薄與多樣性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人常說鋰電壽命短、一般還不能更換,電池廢了機器就不能用了……
但是你算算,壽命再短,一般來說1年半到兩年也是有的,現在數碼產品更新那麼快,你能保證你會用它2年不喜新厭舊?你能保證首先掛掉的就是電池?
所以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考慮這個問題:是不是有足夠的時間與合適的地點來給鋰電池充電!
AA AAA的方便是不容置疑的咯
至於可更換鋰電,確實有些廠子做過,但是市場太殘酷了,這種架構造價要高點,廠商們承受不起,於是也就沒能做大。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FLAC?APE?無損格式?
無損格式有必要麼?能超越CD音質麼?
可以說,壓縮無損音訊格式是當下最火熱的話題了。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架構全面引入了對無損音樂檔案的支援。但是,無損格式真的有必要麼?
這個問題因該全面的來看,一方面確實,無損格式對於MP3、WMA等有損格式在根本上有著保真度高的優勢,確實會有更好的音質表現。
但另一方面無損格式究竟會帶來多大的提升呢?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讓我慢慢說來。
並不是所有機器都能聽出來很明顯的,這個和機器的風格有很大關係。比如同樣的FLAC和MP3檔案有些風格很清純的機器能聽出很分明的區別,但有些音染稍多,過於突出低頻的機器卻基本聽不出來? 為什麼?因為這些過於明顯的風格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掩蓋了無損原汁原味的本質,於是也就變得和MP3檔案的差別不大了。
另外,這個和機器本身對無損的回放能力也有關係。有些架構的機器並不能真正將無損檔案表現好,體現不出無損檔案的優勢。比如像炬力2097晶片的公模機器,基本上也就是能把APE放出聲,實在沒有什麼音質可言。
不要以為什麼歌曲的無損和MP3都會有很大區別,就我們聽得最多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大陸港臺流行歌曲來說。本來前期錄音上就很一般,即使是正版CD的效果也很一般,壓成MP3後,如果機器回放的能力好,細節表現能力強,基本上和CD原盤的效果不會有很大的差別,盲聽的話完全可以忽略。
畢竟在一般流行音樂中,經過MP3編碼被壓縮掉的聲場資訊和高頻資訊很少。但是,如果是錄製較好的國外流行音樂或古典交響。就會有很大的區別了。當然這個和所使用的耳機也有很大關係。
優秀的MP3隨身聽(主要指高階的硬碟MP3)在播放無損音樂格式(FLAC APE WAV
)時,不會比一般常見的CD MD效果差,甚至更強,在細節表現力上有更大的優勢,不過這樣的機器並不多見,目前能買到的產品少的用一隻手都能數過來,而且價格不菲。
無損音樂格式~ 其實多少還是很麻煩的,相對於320kbs的MP3而言,這些無損格式還是要難找很多。而且,因為目前絕大多數支援無損格式的MP3播放器都不支援CUE 即使是支援APE的也需要通過轉換進行分曲(不過有些硬碟及比如艾利和H120刷第三方韌體已經可以支援CUE了,但依舊不完美)
所以,一般人類都是買來玩兩天新鮮勁過了就放棄了。反正我只有在做評測和聽古典的時候才會聽無損,一般聽聽320MP3可以了,何必給自己找那麼多麻煩~
續航力!
事實上包括FLAC APE WAV在內的無損格式在解碼時的耗電量都是比較大的,整體來說比MP3大不少~像有些新產品在播放MP3時能有近40小時的續航力,但播放FLAC可能就只有10多個小時了。
相比下FLAC在耗電量方面比APE還好些~ 而且還是FLAC是開源編碼,所以應該更適合隨身裝置。支援FLAC的隨身裝置也比APE的多。
所以~ 如果檔案源能保證的前提下更支援FLAC的MP3播放器還是很有購買價值的。
對於現在市面上一般的數字隨身聽播放器而言(主要指快閃記憶體介質的),即使是播放無損音訊格式,在音質上也不可能超過一般的CD隨身聽,但~確實很接近了,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如聲場感覺上還有些差距。
縱觀市場,可以毫不遲疑的說,無損音訊格式必將成為市場主流,但~ 要想撼動MP3多少年積累出來的人氣大廈,還不太可能。畢竟MP3格式擁有著絕對廣泛的受眾。
如果你只是想隨心的聽聽音樂,不願意去麻煩自己,去管那麼多無聊的事情,那麼一款簡簡單單的支援MP3格式的機器就足夠了。
如果你想感受下人類科技進步的脈搏,想體驗下無損音樂帶來的精妙感覺。那麼一款優秀的無損音訊播放器將是你的首選。當然,不要忘了再配上一副好耳機,否則也就糟蹋了無損的優秀本色了哦~燒無止境……
【小貼士】
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的縮寫,中文可解為無損音訊壓縮編碼。FLAC是一套著名的自由音訊壓縮編碼,其特點是無失真壓縮。不同於其他有失真壓縮編碼如MP3 及 AAC,它不會破任何原有的音訊資訊,所以可以還原音樂光碟音質。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有關RM&RMVB&FLV不得不說的事兒
從3GP到MP4,到AMV,再到rockchips引領的AVI浪潮,我們幾經快要厭倦了那滿眼密佈的名詞:QVGA解析度、XVID編碼、24FPS……厭倦了漫長的檔案轉換等待~我們的耐性已經被蹂躪殆盡了。
終於,我們迎來了新時代隨身視訊播放的曙光,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諸多新時代隨身視訊播放器開始支援RMVB FLV等通用格式且無須轉換!
但,這樣的播放器有選擇價值麼?播放效果好麼?真的不需要轉換麼?
先說FLV格式,就目前支援FLV播放的架構方案來看,最常見、支援最好的應該是奧地利微電子(austriamicrosystems )公司出品的AS3525晶片,基本上完美播放YouTube 、土豆、六間房等門戶播客網站的全部視訊。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首先,FLV本身因為壓縮率比較大,所以不用指望會有很好的視訊效果,如果想體驗大片的震撼效果還是很不現實的~如果只是想作為茶餘飯後、無聊休閒時的一段享樂插曲,看看電視劇、娛樂節目,那麼FLV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次,對於某些視訊位元速率較高的網站的視訊,比如新浪,現在隨身聽播放器的支援並不是很好,會有些許的不流暢現象,但也不會出現播放不了的現象。
再來說RMVB,這個恐怕是現在熱炒的核心問題,畢竟在中國RMVB才是最王道的視訊格式!不過,在技術上實現RMVB的完美播放卻也困難重重。一方面,RMVB並不是一個開源的免費編碼格式,如果想要支援,首先要拿到REAL的授權,這對於很多實力不濟方案商來說就是很困難的;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做到RMVB的解碼,對晶片運算能力的要求很高,就目前來說,想在功耗控制和運算效能上取到一個合適的折中點也很困難。
至少,到筆者截稿時,筆者還沒見到一款能真正像電腦上那樣完美播放RMVB的隨身聽視訊播放器。很多播放器確實已經能做到得了支援絕大多數解析度、位元速率的RMVB檔案,但卻依舊不能很流暢的播放。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筆者認為到今年年底,應該會有完美支援RMVB格式的隨身聽視訊播放器問世,畢竟無數廠家都鼓足力氣向著這個巔峰攀援~ 我們消費者要做的只是攢好錢,持幣觀望即可~
【小貼士】
FLV:是隨著Flash MX的推出發展而來的視訊格式,是在sorenson 公司的壓縮演算法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FLV格式不僅可以輕鬆的匯入Flash 中,速度極快,並且能其到保護版權的作用,並且可以不通過本地的微軟或者REAL播放器播放視訊。FLV 是 FLASH VIDEO 的簡稱, FLV流媒體格式是一種新的視訊格式,全稱為Flash Video。Flash MX 2004對其提供了完美的支援,它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視訊檔案匯入Flash後,使匯出的SWF檔案體積龐大,不能在網路上很好的使用等缺點。

淺談隨身聽產品選購中的十點誤區與問題

注意事項

機海茫茫,如何才能選出稱心如意的隨身聽產品呢?在最後我寫下幾點選購的要點,讓大家的選購有個方向吧!
1 首先~ 確定個預算吧,確定個稍微小點的區間~ 畢竟萬事炒票先行~
2 然後根據預算允許,確定自己的需求,需要什麼樣的功能,不需要什麼樣的功能,這種需要的功能是不是真的有意義,能實現,實現的是否完美。後面這些就需要作點功課了,多翻翻相關雜誌,上網查查資料,去著名論壇提問。這裡不建議去各廠家的論壇,畢竟人家的地盤上給不出什麼很客觀的答案,而且~ 無論你看了那家廠家論壇的售後版面……估計你也不想買任何產品了——咱沒必要做這種給自己添堵的事情。
3 如果對音質要求高的,最好還要確定下自己喜歡什麼風格的音樂。畢竟各個廠家的MP3最大的不同還是在音樂風格上,響應的風格才會更適合自己。同時,鑑於絕大多數廠家的原配耳塞效果都一般,如果有較高的音質要求,順便確定下自己的對耳塞的要求。比如,適應何種佩戴方式?是要耳機還是耳塞?依舊最重要的,喜歡什麼風格的聲音!
希望我的文章能給你帶來幫助,助大家都能選到自己心愛的隨身聽產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