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玉文化之玉器發展的高峰?

漢代玉器發展再爬一次坡

提到漢代的玉器,人們首先會聯想到金縷玉衣。 所謂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線。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由此可以看出,漢代玉器在繼承戰國玉雕精華的同時,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據瞭解,漢代玉器可分為社玉、葬玉、飾玉和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金縷玉衣即所謂的葬玉。陳設玉則更能體現漢玉的工藝水平。玉奔馬、玉鷹、玉辟邪等立體雕刻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 漢代玉器的雕刻手法也日趨多樣,精雕細琢的玉器屢見不鮮。透雕更加普遍,玉器更顯立體感。在漢代,以簡練的雕刻風格影響後代,這種表現手法常被人們稱之為“漢八刀”,特別是以玉翁仲、玉蟬、玉豬為代表,這是漢代玉器雕刻的一大特色。

乾隆年間玉器生產達到頂峰

宋遼之前,玉雕藝術一直保持和延續前朝遺韻。唐宋之際,隨著工藝、技法的日臻完善,玉雕藝術逐漸步入程式化。 金代,鏤空懸雕或者立體圓雕的工藝出現,有情節、有背景。 進入明代,玉雕藝術延續了宋元寫實主義的風格,加入了竹木牙角等創作題材,具體而微地表達了世俗情趣。當時,人們對於玉石的開採、雕琢已經擁有普遍的科學共識,進而相信玉石既不是蘊含自然萬物的宇宙模式,也不具備人格、德性,只是一種表述藝術語言的簡單素材,一種日常用品。 清代,因為乾隆皇帝喜歡收藏,玉器發展達到頂峰。當時,準噶爾人控制著新疆,乾隆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恢復了和田玉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時期玉雕藝術吸收了不少外來文化的精髓。比如乾隆皇帝愛不釋手的“痕都斯坦玉器”,這種玉器具有強烈的伊斯蘭藝術風格,胎體薄如紙,線條硬拙、剛勁,玉器表面光可鑑影。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