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營養飲食[51]孕婦補充複合維生素?

懷孕後複合維生素真的不可或缺嗎?

下午,接到小王欣喜若狂的電話,上午,他帶妻子去醫院檢查,證實懷孕了。醫生開了一瓶複合維生素給他們,要求他們每天服用。拿到複合維生素,小王猶豫了:如果本身就已經很注重營養平衡,每天也食用足夠的蔬菜水果,還需要補充複合維生素嗎?

為什麼要額外補充維生素

很多人與小王有著一樣的疑問,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了,孕期本身就很注重各方面的營養,為什麼還有再補充複合維生素呢?真的有必要嗎?不補充寶寶是不是就會不健康呢?

你可能覺得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好了,但實際上,我們現在對維生素A、維生素B12、鐵、鎂和鋅的攝入都減少了。著名醫學研究者斯蒂芬•戴維斯在檢測了數千人血液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後發現,每10個人中就有7個人處於缺乏狀態,尤其那些生活在汙染嚴重、壓力巨大城市的人,營養更不均衡。多次有關膳食習慣的調查都顯示,就算是認為自己採取的是平衡膳食的人,都不能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攝入量來攝取食物。

大量證據顯示,迄今為止,很多人在健康方面處於虧空狀態,原因是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量不足。

為什麼現代物質這麼富足,人們還會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呢?

這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富足的物質讓人們對食物的精緻程度要求越來越高,精白米、精白麵以及為適應高節奏生活而生產的種種快餐讓人們的日常膳食中平均有高達三分之二的熱量來自脂肪、糖和精緻麵粉。這些食物並不含有任何營養素,而且經常隱藏在加工食品與快餐中,重量很小,但是可以很快滿足食慾。比如,2片甜餅乾提供的熱量超過455克胡蘿蔔的熱量,而且也更容易吃進去,但是它們幾乎不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你的膳食中四分之一的重量,三分之二的能量來自於這些被肢解的食物,就無法給那些提供基礎營養素的必須食物留下多少空間了。以小麥為例,在精緻麵粉的過程中,它損失了25種營養素,只有鐵、維生素B1、B2、B3這4種營養素得到了強化。平均有87%的必需礦物質損失了,比如鋅、鉻和鎂等。

對於孕婦來說,胎兒所有的身體器官都是在母親懷孕的頭3個月中形成的,因此,在此期間為母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極為重要的。然而,許多婦女會發生持續性嘔吐現象,無法做到健康飲食。這種症狀發生在妊娠的頭3個月,可能由於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增加所引起,是一種正常的妊娠反應,但這種反應被誤稱為“晨嘔”。營養狀況不良的婦女更容易產生這種妊娠反應。

補充維生素B6、B12、葉酸、鐵及鋅,通常會抑制妊娠反應,哪怕是最嚴重的嘔吐反應也不例外。經常食用少量水果或是複合碳水化合物,如堅果、植物種子或粗糧,通常也會對改善此症狀有所幫助。然而,防止妊娠反應的最佳方法是懷孕前保證最佳的營養狀態。曾經有人跟蹤調查過數名妊娠前、妊娠期都採用最佳營養方案的婦女——最佳營養狀況下,她們發生噁心或嘔吐的平均天數僅為2天。然而,那些沒有采用此種方案的婦女,在整個妊娠期都有噁心等妊娠反應。

由於妊娠反應的影響,很多孕婦在懷孕的前3個月,營養攝入都是不均衡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補充複合維生素就顯得越發重要了。

在中國,還有很多婦女是在懷孕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沒有準備的懷孕往往容易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在這樣的情況下,補充維生素就更為重要了。

也有人問我:懷孕前3個月因為妊娠反應必須補充複合維生素,進入孕中期後隨著妊娠反應的消失,大多數孕婦都胃口大開,各方面食品的攝入都很豐富,那是不是就不用再補充複合維生素了呢?

進入孕中期後,大多數孕婦可以自覺的減少或完全控制對零食、刺激食品的需求,注意食品的多樣化,但很多食物在加工的過程中維生素就大量損失。比如,現代人的主食大多為精白米、精白麵,口感很好,但維生素損失嚴重。在加工大米、麵粉的過程中,要損失超過77%的鋅、鉻和鎂,而其他包括必需脂肪酸在內的必需營養素都會縮短食物的保質期。食物的儲存與烹飪方式,也會造成一半以上的營養素損失。食物所要經過的每一步加工,無論是煮、蒸、烤還是冷凍,都要付出代價。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她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是非孕期的2倍多,但對熱卡的需求僅增加了15%。如果完全依靠膳食補充,不僅會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不足,影起胎兒出生缺陷和影響在母親體內的生長髮育,另一方面,如果完全依靠膳食補充,而且會造成能量攝入過量,其結果是胎兒長成巨大兒,孕婦也容易造成分娩困難以及一系列併發症,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為了寶寶和自己的健康,適當的補充一定的複合維生素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如果你有額外補充孕婦奶粉,孕婦奶粉中已經添加了充足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就不需要再單獨補充複合維生素了。否則,就會造成維生素過量。

孕早期營養飲食 (共54篇) 上一篇:胎兒發育需要--從... 下一篇:孕媽媽發現優質奶...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