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臨床科研,你需要知道:非隨機對照研究!?

前期,我們總結了臨床研究的類型,大家再看圖回顧下具體分類吧!

根據對研究對象有無施加干預因素,臨床研究分為試驗性研究和觀察性研究兩大類。前面,我們詳細介紹了臨床試驗的金標準——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 test,RCT),其具有:嚴格的偏倚控制(隨機,對照等)、透明化管理(前瞻設計,註冊)等優點,使研究的真實性很高,但同時也存在對照組納入困難、大樣本或超大樣本管理、實驗操作困難等一些限制,對於許多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效果評價應用RCT是不現實的,有時也不符合倫理學要求。恰當應用非隨機對照試驗(non-randomized control trial,non-RCT)可以彌補RCT的這些不足,達到同樣的研究目的。那麼,下面就說說non-RCT研究!

非隨機對照試驗的類型:

1.非隨機同期對照研究(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trial)

試驗組和對照組同期進行研究,但分組並不隨機,而是根據研究者或患者意願進行分組。例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SARS、人禽流感等研究。

2.自身前後對照研究(before-after study)

在同一個體上進行試驗,整個試驗階段被人為地分成兩個部分,並分別使用試驗性措施和對照性措施。例如:慢性病或複發性疾病,如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研究。

3.歷史對照研究(historical control study)

也稱非同期對照,是將現時給予干預措施的一組患者的臨床結果和既往未給予該干預措施的另一組同種疾病患者的結果進行比較,以評價該干預措施的療效。作為歷史對照的患者或是沒有進行治療,或是隻接受了常規治療。例如:急性、危重或複雜疾病,如流感、重症肺炎、乙腦等研究。

4.隊列研究(cohort study)

將一組接受某種干預措施的患者與另一組接受另一種干預措施的患者進行比較,干預措施的分配取決於受試人群而非研究者。通常從現在時點或過去時點開始,這一特定群體是否接受防治措施分組並同時隨訪,推斷防治措施的效能。

5.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將出現了某一特定結局的患者與未出現這一結局的患者進行比較,研究不同受試者的不同治療組所接受的干預措施的差別。

6.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是對疾病或事件的各種特徵的分佈或臨床現象進行描述,並結合相關因素作一定的推理與初步分析,通常不設對照組或非同期對照或引用別人資料作為對照,如病例報告和病例分析。例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SARS、人禽流感等研究。

可見,non-RCT優點是方便、簡單、減少或消除了選擇性治療和醫德倫理問題、容易被醫師和患者接受、依從性較高。但同時也應注意到non-RCT的不足,如非隨機同期對照研究難以保證各組間治療前的可比性,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基本臨床特徵和主要預後因素方面分佈不均;自身前後對照研究需根據干預措施的不同制訂洗脫期,故所需研究週期較長,且應用病種範圍有限;隊列研究隨訪時間長,易產生失訪人群;病例對照研究易產生選擇性偏倚、回憶性偏倚等;描述性研究論證強度低,偏倚大,結果可靠性差等。

非隨機對照試驗的偏倚控制手段

1.限制:對研究對象的選擇條件加以限制;

2.配比或配對:對入選的研究對象,按一些因素相同或相近的原則進行配對或配比;

3.分層:採用分層使試驗組和對照組組成更相似;

4.盲法:可以克服研究者或受試者的主觀因素所導致的測量偏倚;

5.均衡化處理:若存在某些可能影響療效的混雜因素時,考慮用統計方法加以校正,使組間實現均衡化可比。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設計良好的non-RCT能夠彌補RCT的不足之處,可以得到較為真實可靠的研究結果,並在一定情況下可作為開展RCT的前期研究。

預告

今天先到這裡,後續我們將對非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報告規範——TREND聲明做詳細解讀,敬請關注哦!

原作者: Linklab

患者, 職業, 措施, 科研,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