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著作權罪
一、概念
侵犯著作權罪(刑法第217條),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體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未經制作者許可複製發行其製作的音像製品,製作、出告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馬永順律師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著作權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本罪的犯罪物件是他人的作品、圖書、錄音、錄影製品和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是指自己或請人制作而在其上面冒署其他人姓名的美術作品。如果侵犯的物件不屬於上述範圍的,則不構成本罪。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侵犯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複製是指以印刷、影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影、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發行是指為滿足公眾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影印件。根據本條規定,複製與發行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整體行為,應同時具備才構成本罪,如果僅僅具備其中一個方面的則不符合本罪行為特徵。當然不同行為人事先通謀而分別實施複製、發行的,屬於共同犯罪,仍然可以構成本罪。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包括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經國家批准和未經國家批准從事出版、發行活動的單位。依本節第220條之規定,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具有營利的目的。如果行為人出於過失,如誤認為他人作品已過保護期而複製發行,或雖系故意,但由於追求名譽等非營利目的的,則不能構成本罪。
三、認定
要注意掌握數額標準,正確區別侵犯著作權罪和民事侵權行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是區別侵犯著作權罪和民事侵權行為的重要標準。雖有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但沒有達到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並不嚴重的,屬於一般民事侵權行為,不能作為犯罪處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釋,這裡的“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是指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有其他嚴重情節”是指:(1)因侵犯著作權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責任,又侵犯著作權的;(2)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l0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3)造成其他嚴重後果或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以上內容,是區分侵犯著作權行為屬刑事犯罪與民事侵權性質的具體標準,應注意掌握。(二)本罪與生產偽劣產品罪的界限兩者在犯罪物件上不同,侵犯著作權罪的犯罪物件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精神文化產品,這與生產偽劣產品罪的犯罪物件不同。生產偽劣產品罪的犯罪物件是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產品,這些產品一般為生產、生活資料用品。
四、處罰
1、自然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是指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所謂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是指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即獲利數額在10萬元以上,或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所謂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因侵犯著作權被追究刑事責任,又犯侵犯著作權罪的;(2)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100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3)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2、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五、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影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影製作者許可,複製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影的。
(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第二百二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相關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2000.12.28);
三、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三)利用網際網路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
八、利用網際網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8.12.17法釋[1998]30號)
第二條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嚴重情節”:
(一)因侵犯著作權曾經兩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責任,兩年內又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的;
(二)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L,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所列侵犯著作權行為之一,個人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單位違法所得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屬於“違法所得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
第三條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一)項中規定的“複製發行”,是指行為人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實施的複製、發行或者既複製又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影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
第五條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又銷售該侵權複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權罪,不實行數罪併罰。
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為,又明知是他人的侵權複製品而予以銷售,構成犯罪的,應當實行數罪併罰。
第十六條出版單位與他人事前通謀,向其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該出版單位的名稱、書號、刊號、版號,他人實施本解釋第二條、第四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對該出版單位應當以其犯論處。
第十七條本解釋所稱“經營數額”,是指以非法出版物的定價數額乘以行為人經營的非法出版物數量所得的數額。
本解釋所稱“違法所得數額”,是指獲利數額。
非法出版物沒有定價或者以境外貨幣定價的,其單價數額應當按照行為人實際出售的價格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通知》
(1994.9.29 法發[1994]111號
二、……人民法院審理智慧財產權案件,要嚴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我國參加或者締結的有關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條約,充分、平等、及時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厲制裁各類侵犯智慧財產權的違法行為。對民事侵權行為,除依法責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外,還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法對行為人給予必要的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或者拘留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