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及時開發嬰幼兒的雙語潛能?

0~3歲是兒童潛能最佳期,因而也是智慧發展最佳期,最遲不要超過6歲。即存在於兒童身上的許多先天機制、潛在能力,若得不到及時的引發和誘導,那麼,其中有些可能在尚未顯現出來時便枯萎,有些可能剛顯露便枯萎,而不能發揮起應有效果。每個孩子都有形成兩個以上語言中樞的可能性,但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中,他沒有接受另一種語言訊號的刺激,另一語言中樞的機能便不會從沉睡中轉入活躍狀態,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一過,另一言語中樞機能便已退化了

為什麼要及時開發嬰幼兒的雙語潛能

步驟/方法

在學習外語過程中,許多人並不順利,他們有近乎同樣的苦惱,即他們雖在學習過程中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努力,然而,收效甚微。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但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即是,這部分人在雙語發展的關鍵期,沒能接受很好的訓練。到了學齡期後,其言語能力已經獲得充分發展並趨於成熟。這時,他們唯一的言語中樞的調節、控制機制已完全與母語的各種特點相協調。

從母語的發音到書寫,從外形言語到內部言語,其中樞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控制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再學習一種與母語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語言,這個語言中樞很難接受。因為多年來形成的那種與母語相適應的言語聯絡,已經很難在很短時間內進行更改和轉換。但是,在人的早年——嬰幼兒階段,言語中樞尚未定位,或說在這一段時間,兒童大腦的左右兩半球都存在發生言語機能聯絡的形態學基礎。

美國大語言學家韋伯斯特是從襁褓時期開始同時學四國語言的。他降生時,家庭就給了他多種語言的影響。這孩子長大後精通多種語言,25歲就編寫英語教科書,他編撰的韋氏英語詞典,是英語世界最具權威的兩種詞典之一。可以說,嬰幼兒個個都是“天才”,僅僅他們掌握語言的本事就無與倫比。

前蘇聯教育家互科夫斯基曾指出:“一想到大量的語法形態給嬰幼兒大腦帶來的沉重負擔,就感到可怕。然而,孩子卻總是滿不在乎地在這些混沌的狀態中看清方向,將聽到的雜亂無章的語言要素,一項一項地加以分類。而且,他們自己並不認為是什麼繁複的工作……”。

假如大人必須在同樣短時間內掌握2歲孩子不費任何氣力便可掌握的語法形態的話,那麼大人的頭腦恐怕是會破裂的,在這期間,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驚歎的,但更值得驚歎的是,孩子能夠輕而易舉地把這些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的確,孩子才是世間無與倫比的腦力勞動者,好在孩子本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見,嬰幼兒學兩種語言是完全可行的,並不存在負擔過重問題。因為越小的孩子越不知負擔,他們不懂得難易,學任何事物都不是有意識的語言思維識記,而是無意識的印象領悟記憶。沒有目標、不懂壓力,只是象錄影機、錄音機一樣,吸收著進入感知範圍內的一切資訊,進行模仿,不管多複雜的語言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這個時候,如果學習兩種語言,就可能在大腦中形成更大的言語中樞部位。不同的言語中樞分別負責各自的言語體系,這樣,兩種言語能力就會同時獲得發展,有人發現,從小掌握雙語兒童的大腦兩半球對言語刺激產生誘發電位。這表明,在他們大腦的兩半球均存在言語中樞。

學習母語是一種直接學習方法,即不用另一種語言進行翻譯、思考、記憶,而是在生活中領會和模仿。3歲前學外語,也有直接學習的效果,不用於以後的間接學習。在嬰幼兒階段,若具有一定的條件,學習一門外語是不用費什麼力氣的,似乎在玩樂之中即可完成,與學習母語的情況沒什麼區別,這就是因為這時存在著發展言語能力的生理優勢,學習言語的潛能在這時可以得到很大挖掘和利用。一旦這段時間過去之後,這種特殊的生理優勢即不復存在了。

雖然一個人語言能力的發展並不因為生理優勢的失去而停止,但是,它在發展速度和程度上,都將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