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分析三大常見異常心電圖?

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中,考察心電圖掌握程度是一個必經環節,那麼作為一個第一次複習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來說應該從認識和熟悉正常心電圖開始,而這次講到的是三大常見異常心電圖,針對的是有一定的心電圖基礎的考生們來學習,當然初學者也可以來認識接觸下,都是很有幫助的,這裡要給大家分析的是心臟肥大,常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三大常見異常心電圖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一、心臟肥大

1、心房肥大
(1)、肺性P波。即P波高尖,肢導>0.25mV(Ⅱ,Ⅲ,aVF 、V1、V2明顯),V1直立>0.15mV或雙向代數和>0.2mV。
(2)、P波時間正常,<0.12s。
(3)、常見於肺心病,肺A高壓症。
2、左房肥大
(1)、二尖瓣型P波。即P波時間延長,常有切跡,切峰間時間>0.04s(Ⅰ,Ⅱ,aVL明顯)。
(2)、V1常先正後負,雙向深寬。
(3)、見於二尖瓣狹窄致左房肥大者。
3、左室肥大
(1)、總體:Ⅰ,aVL,V5,V6R波增高,V1,V2S波加深。
(2)、QRS波群高壓(左室導聯): 胸導Rv5>2.5mV, Rv5十Sv1≥4.0mV (m)或3.0mV (w);肢導R1>1.5mV, RavL>1.2mV, RavF>2.0mV。
(3)、QRS 波群時間延長至0.10-0.11s,但<0.12s。
(4)、電軸左偏(口對口)。
(5)、常伴ST—T改變(若有稱肥大伴勞損)。
4、右室肥大
(1)、總體:aVR,V1R波增高,Ⅰ,aVL,V5,V6S波加深。
(2)、QRS波群高壓(右室導聯):RaVR>0.5mV,Rv1>1.0mV,R/S≥1; RV1+SV1>1.05mV (重度>1.2mV )。RV5R/S<1。。
(3)、電軸右偏(尖對尖)。
(4)、常伴ST—T改變(若有稱肥大伴勞損)。
注:心電圖診斷心臟肥大敏感性差,重度或偏心肥大,才有改變,診斷中以QRS 波群高壓為主要依據。

二、常見心律失常

1、期前收縮(又稱早搏):
2、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速(只介紹房室結返折型)
(1)、指連續發生>3次以上的室上性期前收縮形成的異常心律。
(2)、頻率160—250次/分,節律整齊。
(3)、QRS波群正常。
(4)、突然發生,突然消失,多無器性心臟病。
3、室性心動過速
(1)、指發生>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縮形成的心律。
(2)、頻率140—200次/分,節律不齊。
(3)、QRS波群寬大畸形,>0.12s。
(4)、常有心室奪獲或融合波(最重要依據)。
注:心室奪獲:指板少數一次竇性徼動下傳至心室,出現一個正常的QRS 波;心室融合:指極少一次竇性激動下傳至心室共同形成有別於其它QRS 波的現象。
4、心房纖顫
(1)、P波消失,代之不規則f波(房顫波),頻率350—600次/分。
(2)、QRS 波群大多正常,當室率增快,前一個R—R間距偏長時其後易出現一個畸形QRS 波群,即稱房顫伴室內差異傳導。
(3)、R—R節律不規則,室率可快可慢。
(4)、常見二狹,甲亢等。
5、心室顫動
(1)、P—QRS —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形態不一,大小不等,節律不規整的基線擺動波。
(2)、頻率在200—500次/分之間。
(3)、波形由大變小,頻率變慢,短暫變為一條直線,標誌心電活動停止。
(4)、室顫發生標誌心臟有效射血停止。
6、房室阻滯: 分三度。
(1)、一度:
每個P—QRS —T波群均為竇性心律,僅有P—R間期>0.20s,老年人0.21s。
(2)、二度兩型:分兩型。
一型:①、P—R間期逐漸延長,R—R間期逐漸縮短,直至有一個QRS 脫漏,如此周而復始。②、脫漏後的第一個P—R間期最短。③、脫漏後造成的R—R間距小於兩個P—P間距之和。
二型:①、P—R間期固定不變(可正常或延長)。②、數個P波之後出現一個或幾個QRS 波脫漏(兩個以上稱高度阻滯)。
(3)、三度:
①、P波與QRS 波互不相關,各有其頻率,且P>R。②、QRS 波群可正常(發生於希氏束以上),室性頻率40—60次/分,也可畸形(發生於希氏束以下),室性頻率20—40次/分。

三、心肌梗死

(一)、透壁性梗死(S—T擡高型)

1、基本波形

(1)、缺血性:早期為高尖,直立,不對稱T波。後期低平,倒置或深尖,對稱(冠壯波)T波。
(2)、損傷性:S—T段弓背單向曲線擡高,與直立T波相連。
(3)、壞死性:病理性Q波。

2、動態演變 分四期

(1)、早期(超急期,急性缺血期):T波出現改變到S—T段開始擡高的時期。

①、出現於梗死後數分鐘-數小時。
②、出現高尖,直立,不對稱的T波。

(2)、急性期(充分發損傷展期)。

①、梗死後數小時-數日出現,可持續數週(<2w)。
②、S—T段弓背,單向曲線擡高,並與直立T波相連。
③、擡高數小時出現病理Q波並逐漸加深,R波逐漸變低。
④、>2w不降警惕室壁瘤發生。

(3)、亞急性期(吸收期):發生於梗死後數週-數月。

①、指S—T段開始下降回落至基線的時期。
②、T波隨之變低,倒置或深尖對稱的T波(冠壯波)。
③、此期Q波持續存在。
(4)、陳舊期:指S—T段回落至基線,至S-T-T波不在變化。梗死後3-6個月或數年。
①、部分完全恢復正常,部分維持多遺留下T波低平,倒置或冠壯波保持恆定不變。
②、病Q持續數月—數年或永六存在。

(二)、非透壁性梗死(非S—T段擡高型):出現於局灶或內膜下梗死者。有兩型別。

⑴、第一種型別:先是普遍性S—T段低壓(aVR,有時V1),繼而T波倒置或冠壯波。無病Q。
⑵、第二種型別:僅有T波倒置或冠壯波。無病Q。

(三)、定位診斷:以出現病理性Q波的導聯來判斷。

執業醫師現場確認將在2013年4月8號結束,迎來的第一場考試就是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希望大家抓緊時間來複習,一舉通過技能考試!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