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移動3G平臺電子商務的四大隱憂?

中國手機網民據新聞報道已超過電腦網民,隨著3G技術的成熟,也為B2C商城增加了目標使用者、拓展了運營渠道、擴大了市場空間,為電子商務注入了一針"催化劑",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可謂一片光明,但是目前還有四大主要的隱患沒有消除。

一、網路穩定方面的隱患

當網站註冊流程多一個步驟,註冊會員將流失3%以*頁面開啟時間延遲了1秒,網民將流失5%以上。在買方市場的網際網路環境下,網民對網站的穩定性要求還是在第一位。所以移動電子商務除了要保證產品和服務的優質性,也必須保證資料通道的穩定性。而這一點,洽洽是任何一家B2C電子商務公司自身所無法控制的。而在網際網路的B2C商城,除非發生重大災禍,否則這一點幾乎是毋須擔心的。

而針對移動B2C而言,網路的穩定性則很難控制。因為,即使是技術相對成熟的3G時代,也仍會出現座機斷線、飛信等移動聊天軟體經常掉線、手機通話沒訊號的情況。即使是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手機訊號的履蓋範圍也還存在著大量盲區。畢竟沒有任何移動電子商務平臺能要求:所有會員都要站在訊號發射塔的有效履蓋範圍內購物。

可見雖然有著3G技術的支撐,移動B2C電子商務平臺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運氣和運營商。所以,在建設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的時候,一定要將手機使用者的終端穩定性作為第一重點問題考慮。

二、瀏覽習慣的隱患

儘管寬屏手機比比皆是,手機上網使用者大多數都是年輕時尚一族,習慣於瀏覽手機上的內容。但要注意的是,再寬屏的手機也仍然是手掌大小。而且大多數手機上網使用者,都是在大街、公交、商場等環境下。此時登陸手機商城,更多是一種消譴,而不具有太強的購買目的性。因為,不會有什麼緊急物品非得利用手機上網進行購買,卻等不到回家、在辦公室、網咖用電腦舒舒服服的購物。

這時,更多的購買機率取決於手機使用者的瀏覽隨機性。如果也像網際網路電子商城那種密集、多屏、多層次的網站結構,通過小小的手機螢幕使使用者看的眼花繚亂、頭暈目眩,怎麼還會買商城的東西呢?

建議移動B2C商城在設計頁面風格、頁面屏數、字數密度、目錄層級等方面,要堅持簡潔、簡約、大方,特別是產品的終極頁面,圖片一定要放大、內容一定要清晰,不要超過三屏,儘量優化網站商品種類。根據上網人群年輕時尚的特性,提供針對性的商品。雖然無線商務資訊發展趨勢呈現全球化、海量化、時效化,但也千萬不能將網民在電腦前的瀏覽購物習慣和手機瀏覽購物習慣相提並論,否則,畫虎不成反成犬。

三、支付方式的隱患

現有的電子商務平臺購物流程:註冊、查詢、下訂單、支付、收貨。且不論這一購物流程針對手機使用者的複雜性,單單以支付方式來講,手機使用者最便捷的方式顯然是直接在手機費中扣除。但這只是預想中的便捷方式,而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的手機預存話費不超過二百元,如果在網上購買超過二百元的產品,大多數人的手機費都不夠支付。而實際上在B2C商城上一次性購物在200元以上的網民超過了50%以上。如要求所有在移動商城上購物的會員手機費必須預存五百元以上,肯定將獲得所有電信運營商的強力支援,但這個"工程"實在浩*想像。

最科學的方式是使用移動銀行、移動錢包等產品,但這類產品的開發週期、網民的使用習慣,特別是對它的信任程度、安全係數,也仍然無法妄言。當然可以使用貨到付款的方式,但一定會讓許多想預收款的B2C商城感到不舒服。而移動電子商務平臺,顯然也只能稱之為"移動電子商務預訂平臺",界時的發展前景也就成為未知數了。

四、會員拓展的隱患

面對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的會員拓展,最精準、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當然是對所有手機使用者進行簡訊群發、手機郵件和電話語音進行告之提示,讓手機使用者直接回復簡訊成為會員的方式。

雖然直接面對的都是潛在的有效會員,但且不說國家對群發簡訊的封殺嚴管,即使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群發服務性簡訊,使用者們也仍然頗有微詞,說其有騷擾之嫌。因為任何在沒有詢問手機使用者主的觀意願前就傳送的簡訊,都可以認定是一種騷擾簡訊。這也是手機媒體和網際網路媒體的重要區別之一,沒有人會因為在新浪上看到了一個不想買的產品的廣告,就立刻投訴新浪。但卻經常有人,因為收到了不想收到的服務提示資訊,而撥打移動投訴電話。

這裡並不是想說移動電子商務不切實際,只是想以告之跨行業的投資人、創業者,在不熟悉或不理解移動電子商務的前提下,切莫貿進!相信在3G時代的大環境下,移動電子商務一定有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