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舞蹈的創編應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方法/步驟
題材的選擇
首先從確定主題入手,即選擇題材。舞蹈內容上要有明顯的思想性,教育性。通過舞蹈作為橋樑和中介,把小孩暫時不能完全理解的東西,以優美的旋律和各種舞蹈動作,印入幼兒的心扉。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內容,使幼兒快樂地學習舞蹈。即富有兒童生活情趣、兒童喜歡、熟悉的事和物。例如《我愛洗澡》《一小鑼號》等舞蹈,孩子們連唱帶跳、感情真切飽滿,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學會了舞蹈;單純的舞蹈動作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而內容情節才會真正深入他們的心靈,感化他們的情操,他們才會用動作把他們心理的真正想法表現出來,舞出他們的感情,舞出舞蹈的內涵。
音樂的選取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幼兒舞蹈的音樂首先要注意曲調明朗、簡單、形象化且節奏感強,歌詞也應順口、押韻,富有感染力,讓孩子們聽後能展開想象,有想跳、愛跳的慾望。只有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藝術性。音樂的樂句要短小活潑,旋律流暢,節奏鮮明,富有感染力;音樂節奏要鮮明強烈,才能引起幼兒的動感;音樂形象應生動具體,便於幼兒理解;歌詞應通俗易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跳舞的慾望。幼兒舞蹈用的歌詞能為舞蹈提供鮮明的文學形象,具有兒童特點和趣味的歌詞能啟發幼兒對“景”的理解,並且歌詞的節奏對幼兒的舞蹈動作的表現力、協調感的培養十分有利。如大家熟悉的幼兒歌曲《拔蘿蔔》對幼小的孩子特別有吸引力,重複的段落中包含變化的形象,這樣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參與的熱情,引起孩子們不自覺的動作.亦可選用日常為幼兒所熟悉的兒歌或唐詩,通過改編節律使幼兒在充分體會到自己創作樂趣的同時,發展舞蹈能力,從而掌握身體語言的運用規律。如兒歌《小老鼠上燈臺》改編成了歌曲,我們給小班孩子播放歌曲磁帶時,發現他們的眼睛頓時一亮:“這是我媽媽教我的兒歌”,很多的孩子跟著歌曲禁不住搖晃起了身體。於是我們給孩子們提供了一些小貓、小老鼠的頭飾,以及寬敞的活動空間,聽著熟悉的歌謠,小朋友的表演稚拙有趣。一次活動孩子們表演得意猶未盡,於是這樣的表演興趣還延續到了家庭中。
動作的創編
(1).老師教學的師範,正確的動作和生動的語言等。 舞蹈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是用身體和節奏來表現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學中用生動的形象去啟發幼兒。首先示範動作要準確,節奏要鮮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在教幼兒新舞蹈時,一定要將講清楚動作的要求、規格、要領。不能只圖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在教幼兒新動作時,應該讓幼兒把教過的動作做到位後再教下一個動作,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糾正起來就困難多了,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舞蹈教學對教師的語言表述要求是: 一、準確:無論講解還是傳遞知識,教師的準確性最重要。二、生動: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孩子的興趣,從而減少舞蹈訓練中的痛苦部分。語言要做到:1、精煉:教師的話要儘量準確、簡單,不能囉唆,否則孩子的興趣就會降低。2、親切: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不能過於嚴厲,過於生硬,孩子易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所以老師要有耐心。3、身授:老師要全面示範,待孩子熟悉後可以逐步簡化動作示範,最後讓幼兒自己完成動作。在排練中語言表述要非常清楚。首先老師的頭腦要很清楚,不管是舞蹈當中的邏輯思維,還是他的形象重點、動作重點、音樂節拍老師都要非常清楚。在教給孩子的時候把動作做到位,把節拍說清楚,這點很重要 .
(2)、觀察積累素材,由易到難,引導幼兒創編.觀察是創編動作的基礎,孩子在觀察中積累了素材,這樣在創編動作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經驗,當然創編起來也就容易了許多。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我們引導幼兒觀察的物件。我認為,讓幼兒觀察可以作為舞蹈素材的事物,並試著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它們,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把觀察的重點放在觀察形態、動態、神態上。(3).讓幼兒掌握創編活動的漸進性、順序性。任何一種活動的發展都應有其順序性、漸進性,舞蹈創編活動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嘗試讓幼兒掌握這一規律.首先,進行單個動作的創編,並加以變化。 其次,引導幼兒一樂句、一樂段的創編。在幼兒掌握單個動作創編之後,在這基礎上可選擇舞蹈中的某個樂句或者樂段,進行創編。積累了一定的動作語彙之後,可以讓幼兒根據樂曲的情節及所表達的感情進行創編,並通過舍取,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舞蹈。教師應注意,創編開始時,幼兒的動作大多是無意識的拼湊,沒有一定規律,教師應有意識引導幼兒掌握一些動作組合的規律,從而使幼兒的舞蹈創編技能提高得更快
服裝與道具
幼兒舞蹈的增彩之處——服裝經常在幼兒舞蹈中看到不合體或與舞蹈作品不相襯的舞蹈服裝。在舞蹈作品形成後,對舞蹈服裝的選擇與設計則不能掉以輕心。首先在服裝的設計上不能影響動作的表演,不能讓演員戴太多的裝飾物;特別是雙人舞的服裝上、腰上和手上不能有裝飾物。幼兒舞蹈服裝應突出幼兒的特點,切忌大、繁、舊。在服裝設計上應注意色彩的選擇及搭配,鮮豔明亮的顏色在幼兒舞蹈服裝上運用的較多,也較能體現兒童多彩的生活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在此基礎上還應注意服裝的樣式及製作工藝;舞臺服裝與生活服裝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為了進一步襯托舞蹈而設計的,而後者則體現了舒適的原則。在製作工藝上,應持一種製作工藝品的心態,使服裝的製作更精緻新穎。綜合以上幾點設計的服裝,相信會給舞蹈作品增添一些亮點。在服裝與道具上應有新穎的藝術處理,體現舞蹈的特點。
精心設計進退場
在完成以上步驟後,便可根據設想的情節安排舞蹈出場。如表現熱烈歡快的氣氛,可選擇斜行移動線出場,抒情的舞可以安排平行移動線或以造型逐漸展開。總之,出場動作設計要與主題相關,情緒要與主題協調。確定出場後,要根據歌詞內容選擇基本動作,如我在設計“打鼓向天歌”的動作時,要表現幼兒天真活潑的情景,可多用跑步或後踢步。動作還要注意對比,注意連線性,民族舞動作必須抓住該民族的特點,對一些難度大的動作,可以從幼兒實際水平出發,進行簡化,使用權幼兒易於掌握。在安排舞蹈場面構成時要考慮對稱,畫面要有變化,給人以新鮮感。為使幼兒較快地學會動作,一般說來要先熟悉音樂,最後舞蹈結尾時要與開頭首尾呼應,緊扣主題,把舞臺氣氛推向高潮。
創作兒童歌舞首先要有一顆童心,一定要根據兒童的心理和動作特點,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去尋找題材,這樣創造出的舞蹈才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天真爛漫的兒童味,才能贏得兒童的喜愛。兒童舞蹈的動作應形象、直觀,決不能追求難度。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弱,在表達自己的意願時,往往需要藉助於自然的形體動作。他(她)們喜歡手舞足蹈,動作稜角突出,同時,受身體比例的限制,動作短促,節奏快,為了讓幼兒對舞蹈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我要不斷地注意觀察,去捕捉兒童動作的造型,並進行提煉,逐步豐富兒童的舞蹈語彙,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舞蹈素質及藝術修養,不斷積累豐富的舞蹈素材和掌握教學方法,以適應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