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孤菌病防治方法?

(一)病原

革蘭氏陰性短桿菌,菌體直或稍彎曲,兩端圓形,單個或2個相連,沒有莢膜,不抗酸;通常為極端單鞭毛,也有叢毛的;TYE平板培養基上的菌落呈淡黃褐色、半透明、圓形隆起、邊緣光滑、有光澤;生長溫度5-30℃,適溫為20-25℃;pH6-9可生長;β型溶血;有機化能營養菌,既是呼吸型,又是發酵型代謝;水解精氨酸,精氨酸脫羧酶陽性;對弧菌抑制劑(0/129)敏感;產生毒素。脫氧核糖核酸中鳥嘌呤一胞嘧啶鹼基對含量為43摩爾%-46摩爾%。

(二)流行情況

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可通過受損傷的面板及口而感染;飼養過密,水質不良,水被汙染,投喂氧化、變質的飼料等所引起的刺激反應,是發病的誘因。如歐洲鰻在含銅量少於6微克/升的淡水中,不發生任何異常,而在含銅30-60微克/升的淡水槽中,就發生弧菌病。對鰻弧菌敏感的魚有虹鱒、鰻鱺、香魚、大鱗大麻哈魚、銀大麻哈魚等;人工注射可使虹鱂、美洲紅點鮭、鯽、銀鯽、鯉、烏鱧等發病。且不同血清型的鰻弧菌的敏感魚類也有不同。該病流行於夏季,死亡率高。

(三)症狀

鰻鱺患病時,體表點狀出血,其中尤以腹部、下頜及鰭為明顯;嚴重時,軀幹部皮膚髮生糜爛;肝臟、腎臟腫大;肝呈土黃色、點狀出血;有的病魚腹腔內有腹水;有時還有腸壁充血,肛門紅腫,軀幹部形成隆起,或出血性潰瘍。虹鱒患病時,體色發黑,鰓貧血,有的部位淤血、出血;眼球常突出,鰭及眼球也出血。軀幹部皮下和肌肉發生膿瘍,體表形成較大腫起,腫起處面板出血;如膿瘍形成在深部肌肉,則往往在體表不顯腫起,肌肉各處有小出血點。有時經皮感染,引起表皮糜爛、白變,豎鱗,鱗片脫落,發生潰瘍,鰭出血。肛門紅腫,排出黃白色黏液狀糞便,且常帶血;肝臟、腸和生殖腺上可見瀰漫性出血和點狀出血,腸管內有帶血的黏液狀物。

(四)診斷

因弧菌病的症狀,有些與赤鰭病、癤瘡病、潰爛病等相似,因此診斷時,必須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鑑定。鰻弧菌可以用下列快速診斷法:

(1)用鰻弧菌11株製作多價羊抗血清,用殺鮭氣單胞菌及假單胞菌吸收,吸收後的抗血清做載玻片凝集試驗,就能很容易鑑定鰻弧菌,認為有用於診斷的價值。

(2)用間接血凝抑制反應來診斷。羊紅細胞用鰻弧菌菌體酚、水混合液抽出抗原物質(脂多糖類)吸附,這叫致敏羊紅細胞;再製作病魚患部組織的抽出液,將它同羊抗鰻弧菌血清混合,組織液中如有鰻弧菌抗原物質,抗血清中的抗體被中和,再讓混合液與致敏羊紅細胞作用,如不產生凝集反應,就可判斷為鰻弧菌感染。(3)單克隆抗體技術。(4)核酸雜交技術。

(五)預防措施

1.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並進行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投喂營養全面、優質飼料,保持水質優良、穩定,提高魚體抵抗力。

3.滅活菌苗接種方法有:

(1)腹腔注射效果最好,且產生免疫效果最快,菌苗用量少;但太麻煩、易傷魚。美國採用此法預防虹鱒鰻弧菌病,魚先用甲氨基苯甲酸乙酯麻醉,然後每尾註射0.1毫升。

(2)浸浴法較為常用,107個菌/毫升浸浴5分鐘;或104個菌/毫升浸浴3-6小時均有效;0.94克(溼重)菌苗/升,含5.32%氯化鈉高滲3分鐘,免疫期為113天。

(3)噴霧法每立方厘米7千克壓力,距離15釐米,噴5-10秒鐘,每克載體含0.01毫克溼重菌苗。

(4)經口投喂缺點為菌苗用量大,且要連續投喂多次。每千克魚每天投喂溼菌苗4克,連喂30天有效。

(六)治療方法

(1)外潑消毒藥2-3次,每次間隔1-2天。

(2)同時內服藥飼,每千克魚每天用50-100毫克磺胺—5—甲氧嘧啶,或40-80毫克璜胺—6—甲氧嘧啶,或強力黴素10-20毫克,或舒鰻1號200毫克拌飼投喂,連喂5-7天。磺胺類藥第一天用藥量加倍。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