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連環畫收藏剛興起的那個階段裡,連環畫生產紙張質量並不是太好,也沒有依照其它發達國家的品相標準來衡量它們。但是一般具有收藏價值的連環畫,應該有個標準,如五成新的品相,如果缺頁、缺封面、封底等,達不到其中的一條,就應歸為四成以下了。但這些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連環畫,品相不高,市場價格卻另人咂舌。連環畫的版本也是決定收藏價值的重要因素。由於時間、內容、出版單位、時間等不同,它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步驟/方法
裝幀形式:連環畫屬於通俗的讀物,在上個世紀它更肩負著普及文化知識,寓教於樂的重任,普通版本的連環畫更為流行些。那個時候為了利於流傳而縮小開本,或是選擇較差的紙張,影響了觀賞和收藏的效果。一般它們為60和64開的普遍些。而對於優秀的作品,出版社一般會精印,選較大的開本,少量發行。這就出現了32和24開本的型別版本。像《西廂記》就有很多種開本,也有平裝、精裝等的。還有《嘎達梅林》也是同一種情況。即有32開的平裝、精裝,半精裝,還有64開的普通版本。一般收藏愛好者都會有選擇地尋找精裝、大開本的連環畫,原先大開本的連環畫是用來在研討會上做交流用的,因發行量較少,而且失真性也較小,和原稿不相上下。在製作過程中,加大了成本,後期精裝版本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收藏精裝本、大開本是收藏愛好者的明智之舉。
大開本的作品更有收藏價值
繪畫風格:在出版單位組織不同的作者編繪的同一素材,繪畫風格不一,卻都有較強的鑑賞性。“文化大革命”中,以階級鬥爭為綱。不是炮打就是火燒“牛鬼蛇神”,那時只要說了一句對現實不滿的話,就有可能被揪鬥,戴上“反黨”的帽子,在這種高壓下,可想而知,藝術創作有多麼艱難。作家、畫家慎之又慎,許多書都是集體創作。其實這些不具名的連環畫,不少出於名家之手,其藝術上是過硬的。這就為我們的收藏者提供了研究的空間。現在,收藏品市場用不斷高揚的價格,給文革時期的連環畫作品的價值做了最真實的估量,這些說明它的前景是美好的。就拿八大樣板戲來說吧,現如今,很少能有人能在市場上搜集到全套的作品了。足以說明它的價值。
風格優秀的作品
時代特徵:內容不同,也是由於版次的不同的原因。再版的連環畫,會對其內容作適當的修改、增刪,以及重繪。如:人美版的《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上集在文革前是二百二十四頁,七二年後出版的是174頁,其中刪除了五十多頁保爾和冬妮亞的感情戲。在那個年代不允許有這些小資產階級的內容出現,所以流行的是七幾年的版本。老版連環畫版本就顯得格外的彌足珍貴了。“文革”連環畫價格一直被人們所青睞。那個時代的人們,思想集中在毛主席語錄和著作,抓革命,促生產,搞批鬥、階級鬥爭等,凡是跟這個時代有衝突的連環畫大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所以現在想收集到全品的文革樣板戲類的連環畫,是難上加難。
版次早的作品收藏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