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
百日咳桿菌引起的病理改變主要在氣管、支氣管黏膜,但鼻咽部也可以看到病變,主要表現為上皮細胞壞變、胞漿出現空泡,胞核碎裂、溶解,細胞死亡、脫落。上皮的中層和基底層有多核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支氣管及肺泡周圍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聚集,形成問質炎症。併發腦病時腦組織充血水腫,神經細胞變性,並有多處小出血灶。
臨床表現 潛伏期2~21天,一般為7~14天
1、前驅期 自發病至出現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一般為7~10天。最初有咳嗽、打噴嚏,伴低熱約3天,以後咳嗽日漸加重,常日輕夜重。
2、痙咳期 出現明顯的陣發、痙攣性咳嗽,一般持續2~6周,亦可長達2個月以上。痙咳特點為成串的、接連不斷的痙攣性咳後,伴一次深長吸氣,此時因較大量空氣急促通過痙攣著的聲門發出一種特殊的高音調雞啼樣吸氣性吼聲俗稱“回勾”。然後又發生一次痙咳,反覆多次,直至咳出大量粘稠痰液,同時常伴嘔吐。痙咳時患兒常面紅脣紺,舌向外伸、表情焦急、頸靜脈怒張、軀體彎曲。由於劇咳可致面部、眼瞼浮腫,眼結膜出血、鼻衄,重者顱內出血、痙咳次數隨著病勢發展而增多,每於進食、哭鬧、受涼、煙塵刺激、情緒激動等均可誘發。痙咳間歇期患兒玩耍活動如常。本期若無併發症,體溫多正常。
3、恢復期此期痙咳緩解、“回勾”消失至咳嗽停止,約為2~3周。併發肺炎、肺不張等其它病症,可遷延不愈,持續數月。
整個病程中體檢很少陽性發現,痙咳嚴重時已有切齒的小兒,可見舌繫帶潰瘍、新生兒和3個月以下嬰兒常不出現典型痙咳,多見咳數聲後即發生屏氣、發紺,以至窒息、驚厥或心臟停搏。成人百日咳一般較輕,僅有持續咳嗽。